标题 | 浅淡如何将试题训练融入语文教学中 |
范文 | 罗静 向学生传授知识,答题技巧,这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传授技巧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既让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又能培养他们细致分析、完美作答的习惯,这是教学中的重要目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义的解读借助于反复咀嚼,文字中承载的情感,只有在反复品读下才能真正渗透出来。而语言文学的修养,也有赖于多读多思。所谓的领会就是把心理感悟与教学知识点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贴标签。就语文试题而言,都有侧重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只有细腻的品悟,才能更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基础记忆型 基础记忆型包括文化常识、成语选用和理解性默写。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赋、唐诗、宋词、唐宋散文、元曲、明清小说,这些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启迪。而识记其中的经典篇目是中考要求,更是培养语文素养的基石。针对这类型题目,我采取反复吟诵、定期温故的形式。而在识记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识记比赛以及朗诵、图片联想等形式进行辅助记忆,强化识记的内容。还可将大段落分解成小层次,然后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限时记忆,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充分利用了时间。 例如,在识记初中必背篇目《岳阳楼记》时,我将首段切分成三个层次,并细化为具体字数,弱化背诵难度,然后限时十分钟识记58字。学生们跃跃欲试,很轻松完成了任务。接下来的第二个层次,挑战升级,依旧是限时十分钟,但要识记78字,结果仍旧十分理想。虽然这种限时快速记忆的方法在课堂上效果明显,但仍旧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加强记忆。当然,也可以利用每节课前三分钟进行全班齐读背诵篇目的方法,反复识记,熟读成诵。 二、阅读分析型 阅读分析类型的题目占据了语文试题的半壁江山,它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其阅读量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同学而言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如何提高阅读速度成为了关键。因此,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做到有意识的限时阅读显得十分重要。应逐步加快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阅读的信心,在此基础上扩大阅读容量,循序渐进提升阅读的能力。 例如,找段落中心句、关键词,依据标点划分层次,根据标题思考文章内容来快速知晓文意,浏览习题明确作者创作思路以及文义大致内容。因为近年来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量已形成逐年增加的趋势,在做阅读训练时,可以引导一些快速阅读的技巧。培养学生带笔阅读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圈点勾画关键词句。在平时的训练中,可设置具体阅读目标。例如,抒情散文则快速找出情感字眼,记叙文找出作事线索,论述文快速找出文本逻辑层次。 对于审题分析,则可以用归类识别的方法,利用错题集将常见题型归类,总结做题思路,熟练运用解题方法。也可将题目转化为常见类型作为突破口,这就需要反复练习,加强对题目类型的识别能力。 对于分析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背景下改变教学现状的必须。只有带着问题阅读才会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语文即生活”这个论点似乎已深入人心。事实上,在中学所有的科目中,语文本应该最具有实用价值,却被集体无意识般地视作美丽而单调的花架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没有思考的空洞之文,是语文的灾难。因此,设置针对性强的问题,有效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三、文字表述型 文字表述型即写作,这些年的中考作文提示语中常有一句“文体不限(除诗歌外)”。虽然考试是指挥棒,不可避免,但“文体不限”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擅长议论文者写议论文,文学功底好的可以写散文。但文体意识却不可忽略,“文体不限”不是文体混乱,更不是无需文体要求。与此同时,学生的写作兴趣低下,教师过于强调写作技巧,很少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写作缺乏情感等问题也十分严重。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怀疑、困惑、不解及焦虑的情绪,但又希望去探索、求解。这种矛盾的存在使作文教学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需要树立长期思想。如果我们能从宏观上驾驭,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突破,我们就能让教和学的双方进入一种新境界。 例如,让兴趣成为最好的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且字数无多寡要求,完成后对精彩的文字进行交流分享。也可在作文训练前设置情境导入,例如在七年级时,我将开学的第一篇作文定为《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是……》。课堂上我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先列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物,最后标示逐个舍弃,只留下一个。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进行了选择示范,并真诚的说出选择的理由。于是在那次作文课上,学生的写作效率明显提高了。作文教学虽说有技巧,但更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对生活的感悟。好的文章一定是源于内在的写作欲求。 总之语文试题训练即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来提高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语文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而目的能推动行为,行为能优化心态。只有让学生成為思考的主体,语文教学才能有蓬勃的生命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