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整合趣味元素,让读后精彩纷呈 |
范文 | 张婷婷 在小学英语语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是采用读前、读中和读后三段式语篇阅读教学模式。读后活动作为阅读课中拓展和延伸的环节,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重要过程,是对阅读内容的深化和巩固。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文本信息进行语言输出的环节,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力的有效平台,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力保障。它能够将阅读与听、说、写、玩、唱、演等融为一体,将语言学习与真实交际有效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育要回归儿童,尊重、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契合他们生活本质的方式,实现其无限可能的生长。从儿童的语言运用出发,通过创意有效的读后活动,促进阅读有效延伸,使儿童有效输出。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高效地开展读后活动,笔者认为可以融入趣味元素,从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做起,通过多种活动,调动学生的多重感官,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读后精彩纷呈。 一、趣味表演,让学生读后展示自我 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持续时间比较短等年龄特点。在读后融入趣味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习完语篇或对话之后,学生之间开展趣味性表演,及时巩固文本内容,在趣味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乐于表达,还使他们养成勇于展示自我的习惯。 案例1:在学习完译林英语四上《Unit?2?Lets?make?a?fruit?salad》之后,教师让孩子们拿出自己从家里带来的水果, T:Boys?and?girls,?lets?talk?about?your?fruit.?OK? 学生之间模仿文本展开表演交流, S1:?I?have?an?apple. S2:?I?have?an?orange?and?a?pear. S3:?Do?you?have?any?grapes? S4:?No,?I?dont.?I?have?some?oranges. S5:?Do?you?have?a?pineapple? S6:?Yes,?I?do. Ss:?Lets?make?a?fruit?salad. Ss:?Great! 二、趣味歌谣,让学生读后感受韵律美 歌谣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最佳素材。通过富有节奏感、趣味性强的歌谣进行有效延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歌谣的重难点突出,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和知识建构。歌谣教学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种十分受益的学习辅助手段,在活跃课堂气氛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在读后恰当地开展趣味歌谣,让学生在歌谣中获得语言体验。 案例2:在学习完译林英语四上《Unit?5?Our?new?home》之后,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有趣的歌谣: Wheres,?wheres,?wheres?my?bag? Bedroom,?bedroom,?its?in?the?bedroom. Wherere,?wherere,?wherere?my?skirts? Living?room,?living?room,?theyre?in?the?living?room. Wheres,?wheres,?wheres?my?cap? Is?it,?is?it,?is?it?in?your?bedroom? No,?no,?no,?it?isnt. Come?and?look,?come?and?look,?its?in?the?kitchen. 歌謠的内容紧紧围绕文本展开,学生在一遍遍地诵读中,有效巩固了语篇,避免了原本枯燥的文本朗读。与此同时,朗朗上口的歌谣,也让学生陶醉在美妙的韵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三、趣味绘本,让学生读后学会创作 绘本作为一种特定的儿童读物,被公认为儿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读物,是最适合儿童的“精神大餐”。简约的文字,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深受儿童的喜爱。它能有效发掘读后活动的本质,关注文本内容、思维培养和语言运用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充分运用课文语言进行转变表达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案例3:在学习完译林英语五上《Unit3?Our?animal?friends》之后,教师设计了Draw?and?write?的活动,让学生画出自己的动物朋友们,并附上简单的英文介绍,做成绘本的形式。 学生在边画边写的过程中,设计出自己喜爱的绘本,并进行分享阅读,有效开展了读后活动,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趣味续编,让学生读后发挥想象力 回归文本是拓展运用的前提。《英语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续编是文本的延续,是对文本的创造性设计,它必须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展,续编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发展想象力,续编是优化文本的有效途径。 案例4:在学习完译林英语四下《Unit6?Whose?dress?is?this?》之后,教师紧扣“Fancy?Dress?Party”的主题,告诉学生Yang?Ling,?Liu?Tao,?Bobby,?Sam也参加了这个聚会,他们都穿了什么衣服,通过想象,续编对话: Yang?Ling:?Look?at?my?coat,?Liu?Tao. Liu?Tao:?Its?too?big.?Whose?coat?is?this? Yang?Ling:?Its?my?mothers. Sam:?Whose?sweater?is?this,?Bobby? Bobby:?Its?Tinas. Sam:?Ha!?Ha!?Its?red.?How?beautiful! 通过这样的续编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语言氛围。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把发展学生兴趣视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也是对兴趣问题研究最有影響的教育家之一,他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整合趣味元素,让读后变得多姿多彩,让学生在乐于想、乐于说、乐于画、乐于写、乐于读的过程中,实现发展思维、迁移创新、表达思想、促进学习的目的,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9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9-R-71914《现代教育技术下小学英语“趣思”型读后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夹山中心小学??江苏】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