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策略研究 |
范文 | 刘立英 摘 要:人文精神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涵,而基于人文主题开展语言文字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知与感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与工具性,促使学生正确掌握、有效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进而促使学生语言文字运动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论述了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和原则,并探究了人文主题视角下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 关键词: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策略;小学语文 在基础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再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特别要注重培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载体,其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为此作为当代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研读教材,精准把控语文教材的“脉络”,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创新,针对性地提出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通过研读当前使用的语文教材发现,教材有两个主要的线索,分别是“语文素养”与“人文精神”,且这两个线索融会贯通到教材中。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访问学者等方式,论述了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并探究了人文主题下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具体如下: 一、人文主题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必要性与原则 1.融入的必要性 人文精神的价值不仅仅体现于教育理论层面,其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堂上,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人文教学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可以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认知特征等作为语言文字训练的着手点与参照系,进而促使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除此之外,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社会、人生以及大自然的认知与体会,促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感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使学生乐于发现“美”,善于创造“美”,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养成坚强不屈、积极向上的宝贵品质,从容地应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中的艰难,更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潜移默化地具备深入“观”世界、“品”人生的意识与能力。概括来讲,将人文主题引入到语言文字训练中,能够丰富语言文字训练活动,强化其有效性与实效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2.融入三大原则 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具有良好的价值,但是也不能够盲目地引入,否则会适得其反。为此,笔者结合文献资料、教学实践经验,归纳了人文主题引入语言文字训练的“三大原则”: (1)基本性原则。浅显的剖析与入微的体会是完成语言文字训练目标的保障。人文精神往往隐含于文本中,而要想融入人文主题,就要善于观察、乐于体悟,才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人文精神的内涵。简单来讲就是,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基本性原则,始终立足文本内容,尊重文本作者的情感。 (2)扩展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往往比较枯燥,而引入人文主题,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为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遵守扩展性原则,适切地进行扩展性的分析与体会,使学生领悟人文精神,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人生观。 (3)实践性原则。语言文字训练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通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够获得的。然而,小学生往往依靠感性行事,导致语言文字训练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基于人文主题的语言文字训练要尊重实践性原则,使学生通过参与生动、形象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二、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语言文字训练已然成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结合实践经验发现,语言文字训练要做到“贵、妙、美、高”四字真言,具体来说就是:“贵”在水到渠成,“妙”在动静有法,“美”在以德服人,“高”在渐至佳境。除此之外,作为当代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还要认识到语言文字训练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落实,而笔者结合实践经验,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为例,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人文主题语言文字训练的策略,如下: 1.脚踏实地,零距离接触钻研语言 相比较而言,小学阶段语文教材的内容较为浅显,但其确实蕴含着广泛、丰富的内容,特别是蕴含了人文精神。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众多语言文字训练内容都停留于“蜻蜓点水式”的叙述,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都是架空进行分析,完全犹如“空中楼台”,华而不实。这样的过程,无疑是剥夺了学生零距离接触语言、分析语言、钻研语言的机遇,长此以往学生必定不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因此,为了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必须要坚持“语言思想语言”的基本线路,避免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落的分析沦为“镜中花”,同时也能够避免训练处于“腾云驾雾”的尴尬境地,确保学生在实践中训练语言,促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才能真真切切地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与效率。 如,为了让学生体会文本作者“悲痛之情”,笔者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读”,首先将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标注出来,其次将关键词语标注出来,最后分析修辞方法,引导学生体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通过反复“诵读”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沉重”与“悲痛”两个词语,而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作者情感的体会,笔者让学生关注“见不到”“听不到”以及“得不到”三个词,认识到该句运用了“排比”手法,表达了作者失去伯父时的所思所感,也是文本的情感主线,更将作者难过、悲痛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同时也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这样一来,语言文字训练“着地”,一步一脚印地进行了落实,最终学生会形成扎实的语言基础。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