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范文

    倪瑞明

    摘 要: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课题,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即是追求课堂教学的更高艺术。我校去年以来根据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开展这个对于我校最实用的课题学习研究,目前略有成效,故而总结改进策略,以抛砖引玉。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体验数学;倾听;反馈

    去年以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交流到一个比较小的农村小学担任数学教师并兼职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大概是因为我换个角色来看教学,能看到之前忽视的地方吧!

    这一年来,我有机会同时从教师和管理者两种角色来看教学工作,对我来说是很有收获的一年。作为一名新人,我到了这所学校之后,做得最多的是听课。当我一次次被这些敬业的老师们勤勉感动的同时,又深深地为他们经常性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而痛心。我深深地感觉到扭转这种教学现状的紧迫感,我很想总结一套简单易行的教学模式、方法,提高他们的教学有效性,减少无用功。

    对照上级中心校曾经进行过的有效课堂课题研究,借鉴他们的成果,我也组织我校全体数学老师进行了这一课题学习研究。目前已初见成效,但受制于我们理论水平,只能总结出一些粗浅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抛砖引玉。

    策略一:锻炼把控课堂的内功,优化有效环节

    我注意到,学校里有些老师上数学课没有很好的时间计划,随意性大,上课对于时间把控不严,基本上教到哪算到哪。结果一节课经常讲到下课甚至拖课,可该完成的比如必要的练习、全课总结、质疑问难等教学环节则被省略了。

    起初与这位老师探讨时,他引经据典反驳说這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必然要付出的代价。我根据我切身的体会据理力争,“以学生为主体不代表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度的问题。我分析给他听,例如必要的练习这样的环节是绝对不能省的,一旦省了,今天孩子们回家的作业必然会出问题,至少中等生和后进生会出错不少,至于全课总结和质疑问难环节,那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统一认识后,我督促老师们在平时课堂练习把控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调控孩子们学习的进程,恰到好处地让孩子们经历完整的教学环节,达到全面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该放手处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该收拢处则组织学生总结提炼,追求收放自如的最高境界。这是个需要不间断练习的教学基本功,起初我帮一些老师配备了倒计时器放在讲台桌上,以提醒老师把控各个环节的时间。

    时至今日,效果很明显,老师们的课不再随意了,课堂上的各个环节的充分展示,使学生的学习有效了,也全面了。还带来了另一个好的作用,那就是几乎看不到哪个班下课铃响还在拖课,影响到下一节课的学习。

    策略二:注重过程教学,注重有效体验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美国国立图书馆那句“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告诉我们人类认知上的共性。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应该带领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样的体验即使要付出一些比如既定的教学任务无法完成的代价,那也是成功的。当然,不是要求每一节课都这样探究,也不是每个问题都值得这样探究,也不用每个探究活动都追求高大上,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每一次成功的探究活动都在教给学生如何探究新知、探究世界,这对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是极其重要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我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的就是真实的、富有实效的学习活动。

    例如五年级的“升和毫升”,这是一节概念课,有些老师觉得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再记下它们间的进率就可以了。其实很多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空间意识是很浅薄的,如果我们的课堂引进“数学体验”,那就完全不同。

    1毫升有多少?来玩个游戏吧!拿一个1毫升的容器,让学生玩一个向1升的容量里装水的游戏,体验毫升与升的进率。接着,拿一瓶刚好1升的饮用水,玩喝水游戏,挑战一次喝一升水。这样的活动让学生用身体来感受数学,学到的不是冷冰冰的数学概念,而是热血沸腾、生动形象的数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作体感记忆是所有记忆中最牢固和持久的,只有被孩子们牢牢记住的知识,才能在需要时被正确解释与应用。

    策略三:开展“当讲则讲”,鼓励有效讲解

    在教研活动中,我提出课堂教学中要“精讲”时,有老师反驳说新课改理念不是让我们尽可能让学生来讲吗?我特地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名师录像放给他们看,帮他们理清了“精讲”并不是“尽可能不讲”,该讲解的地方还是要讲,而且要讲得精彩,这才是“精讲”。这就需要我们明确哪些地方该讲,怎么讲。经过老师们一翻研讨之后,我总结如下:

    1.哪些知识必须讲?什么时候讲合适?

    比如:当教学新知所需的旧知识学生不具备时要讲;当学生遇到经过努力仍无法解决的难题时要讲;当遇到容易被学生忽略和混淆的知识时要讲;当时间不允许或没有条件展开探究、验证时要讲;当需要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提炼深化时要讲。

    2.怎样讲让学生听得懂,记得牢,用得活?

    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首先要做到口齿清晰,语言简洁明白,既要注意用科学的语言,又要照顾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语言习惯,尽可能做到科学、通俗、易懂。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做到生动有趣,语调注意抑扬顿挫,娓娓动听。这个讲不是只能干巴巴地讲,还要充分利用实物、教学具、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来让我们的讲更加直观形象。

    我校经过一段时间开展“当讲则讲”活动之后,明显感觉到一些老师从课改后“讲与不讲”迷茫中挣脱出来,当真做到了“当讲则讲”,有效讲解的手段在老师们课堂教学中大放光彩。

    策略四: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有效提问

    教师主导课堂手段里最常用的肯定是提问了,而问题的启发性、开放性、新颖独创、贴近生活与否、留给学生思考空间大小等,决定了你的提问是否能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所以我们的问题应该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能包容学生天马行空地展开思维的翅膀;能出乎学生意料之外;能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能留给各个层次学生思考的空间。仅停留在思维浅层的一问一答式提问并无价值,这样的问题只会让学生产生厌烦。要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大问题”,要问在重点、关键之处,否则,你的提问无法引领学生积极调动深层思考,必然会让你的教学效率降低。

    策略五:关注习惯培养,带动有效倾听

    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会进行一个实验:让全班人都一起讲话,然后问他们听到了谁讲了什么?这个实验要告诉学生,当你在说的时候,你可能错过很多重要信息。

    每接一个新班级我都会跟他们讲一个“手电筒”原理:手电筒的光散开,照到很多地方,但哪都不亮。拧一拧手电筒,把手电筒的光线集中到中心,发现这地方很亮。人的注意力就像手电筒一样,你得拧一拧,把它集中起来,你的学习才有效。

    倾听不只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执教老师的要求。老师们应该从关注自己课前预设执行的情况,转移到关注学生即时生成的“学况”上来。这时你会发现:这些生成资源往往比你的预设更有价值。你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种好习惯,你的倾听还是一种尊重、一种榜样、一种文明。

    策略六:营造民主氛围,实现有效反馈

    有效的课堂应当是充满了互动的课堂,只有注重营造民主氛围了,才有精彩的互动、有效的反馈。尊重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次学生的发言,对于学生的表现及时准确地进行正面反馈,找准他发言里的闪光点加以肯定,促进学生以后更加积极参与互动,决不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只有更多学生参与了有效反馈,执教者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互动中展露他的思维,不怕出错,即使答错了,那还更好,课堂因差错而精彩!互动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还应该有情感的交流,双方眼神的交流。一个肯定的、赞赏的目光,可以让孩子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可以转化成受挫时克服困难的勇气。

    策略七:精心预设组织,引领有效活动

    有效的活动都离不开精心的预设,如无明确目的,只为了活动而活动,热热闹闹走过场,不但是无效的,还会打乱学生原有的思路,给教学带来负效应。所以我们应当预设能带动学生思维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一定密度和强度的智力活动。活动中学生是主体,他们要自己经历诸如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猜想验证、动手操作、应用拓展等学习活动。一方面,教师要把握探索活动的时机,要善于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在结论探求处、在思维的偏差处、在应用拓展处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学习的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掌握探究活动的“度”,所谓见好就好,我们探究活动也是如此。这样就要求教师尽责地当好探究学习的先行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根据老师们在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对症下药之后,在日常教学中注重有效性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源源不断地提升着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实效。同时,我们也都明白自己的差距,并将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

    參考文献:

    [1]刘加霞.小学数学有效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高 琼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3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