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不让“补白”成“白补”
范文

    郑莹

    摘 要: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知识补白”的内容,对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提出策略,建议教师采用正确的方法指导学生体会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知识补白;落实策略;核心素养

    有心的老师会发现,现今使用的统编教材中,很多课文“读读写写”后会出现一些知识补白,主要是一些有益或有趣的小短文,用以填充报纸或期刊的空白。这些补白是根据课文本身特点和学习要求来安排的,主要是有针对性地介绍了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部分老师认为该部分无关考试,常常一带而过,或者忽略不计。但事实上,有效引导学生读懂这些补白,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

    温儒敏教授曾说,部编版教材中的“知识补白”是教材体现知识体系和能力点的重要渠道之一。也就是说这是语文课程的一部分,而且,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合理巧妙地加以利用,有助于学生了解与积累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语文教学:“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文中的语言难点。”

    那么,语文教师可以采取怎样的策略来落实教材中的相关“知识补白”呢?

    一、翻转课堂,训练学生分析能力

    “知识补白”中语法知识占了很大比例,而语法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而且理论性、逻辑性非常突出,对于小学阶段就淡化的语法知识,初中生学起来也仍然很难,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把补白内容给学生分析一遍,小部分学生可以理解,但绝大部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似懂非懂,无法接收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更是分不清东南西北。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用了翻转课堂的策略,把教材中词性、短语等语法知识做成微视频,虽然内容大致跟书上一样,但在微视频播放过程中,把重点的知识用不同颜色突出,有时还采用思维导图等有趣的形式进行解说,有时用非常口语化的语言给出解释,这样会更吸引学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看视频自学结束以后,翻转课堂,在课堂上开展有益的活动,可以是视频学习后提出的疑难问题,师生展开交流,從而使课堂成为内化知识的场所;也可以是结合前面课文中相关的句子或段落,用相关语法知识来分析,比如上面提到过的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二首》后面的“偏正短语”,播放完微视频后,可以让学生回头在两首外国诗中找出偏正短语,并分析是定中关系还是状中关系。从分析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快乐的日子”“亲切的怀念”等有“的”字标志的短语比较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根据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位置,很多学生也能找出如“十分幽寂”“轻声叹息”“丛林深处”等偏正短语。学生在寻找、探讨、分析、交流的实践过程之后,明显地对偏正短语这一知识补白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掌握,相信这种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效果肯定比老师的照本宣科要强多了。

    所以不超过十分钟的微课视频动画,可以让学生记住核心知识点,并借助视频加深对补白的理解。微课既可以是对补白的预习,也可以是复习,更可以是学习。

    二、方法指导,丰富学生审美体验

    特级教师肖老师《皇帝的新装》一课的课堂实录,其中有一个片段让我记忆深刻,肖老师找出了文中许多含有“都”字的句子:

    1.全城的人都听说了这织品有一种多么神奇的力量,所以大家也渴望借着这个机会测验一下。

    2.城里的所有人都在讨论着这美丽的布料。

    3.每个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个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

    4.“一点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

    5.“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

    6.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7.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漂亮!”

    就此,逐步引导学生从表层含义着手,进一步实现对人物性格的理解,最终完成对课文的多元解析。由此学生由浅入深成功地觉察出隐匿于碧波深处的课文主题——对成人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肖老师把一个副词当作开启文本解读的钥匙,这种方法的指导是很适用于词性的语法教学的,受此启发,我校一语文老师在落实副词这一知识补白的时候,也结合了《邓稼先》一文中几个含有“最”的句子进行指导分析:

    1.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引人注目的人物。

    2.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结合这几个句子,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对比等方法来分析副词的作用,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品味副词的语言艺术,从字里行间发现副词的魅力和文章语言运用的美妙,从而品出语言文字中潜藏的意蕴,体会到邓稼先伟大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方法指导能够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进而了解中文的特点及其应用规律,以便实现语言的建构与发展。

    三、对照验证,提高学生品析能力

    教材中的“知识补白”不乏诗文、名句,这些补白的内容与课文紧密相关,利用好这些补白,可以使学生对文本的主题、写作特点等有更深入的认知,那么要落实这些补白用什么策略比较合适呢?笔者主要采用的是对照验证法。

    比如《白杨礼赞》后的《题白杨图》就是因文作画、因画赋诗而成的一首诗。诗中前四句“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主要是从白杨树的外形入手来表现白杨树的精神,后四句“羞与楠枋伍,甘居榆枣俦。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是从白杨树的精神来表达作者的愿望。笔者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这四句诗内容相近的句子,然后文句、诗句对照品析,无论是简练的诗歌语言,还是优美的散文语言,都可以让学生读出白杨树的特点和精神,继而品读出白杨树的象征意味,厘清文章的主题思想。

    又如《卖炭翁》后面的《新乐府序》这一短文,从“其目、其志、其辞、其言、其事、其体等方面总结了白居易五十首《新乐府诗》的特点,引导学生以其特点来品析《卖炭翁》,相信其“为民、为事”而作的主旨学生是轻而易举可以掌握的。

    把课文与知识补白结合起来对照验证分析,可以看成是同主题不同体裁的简易版的群文阅读,这样不仅可以使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还可以通过分析、理解、运用等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輯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

    四、拓展延伸,提升学生文化内涵

    从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仅仅停留在学好课本上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学完了文本并不表示知识的结束,而是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活化教学资源,对旧知识进行添加补充,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部编版教材中有许多“知识补白”是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课后对其拓展研究,不仅能够让学生更灵活地掌握课文的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还能开阔学生的语文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意识,逐渐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拥有高尚的审美品位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比如,《藤野先生》后面有“许寿裳谈鲁迅‘弃医从文”,让学生课后阅读许寿裳的“亡友鲁迅印象记”,有助于学生明白文中“幻灯片事件”和“匿名信事件”对鲁迅内心的冲击之大;《背影》后面有“朱自清父亲读《背影》”,让学生课后阅读朱国华的《朱自清父亲读〈背影〉》,有利于学生体会出朱自清对其父亲的情感;《智取生辰纲》后面有“《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让学生课后阅读与杨志相关的回目,有益于学生全面了解杨志的相关情节,并全面认知杨志这个人物……

    总之,部编教材中的“知识补白”既补了空白的页面,更补了课文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方法指导、对照验证、拓展延伸等策略,巧妙利用课后补白开展教学活动,或在课堂教学中使补白知识落地,做到不让“补白”成“白补”,这样既可以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课外知识面,增加感情及审美体验,提升审美与思维能力,从而使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陆平.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研究[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8-04-01.

    编辑 谢尾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