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多元化背景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范文

    杨建强

    摘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环境,创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全方位、多角度、多途径地促进学生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发展。

    關键词:体育;心理健康;渗透;和谐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可以有效塑造人的行为方式,能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个性,本文从以下方面探讨几点策略。

    一、充分发挥环境作用,全方位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世界。一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环境,环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学校作为育人主阵地,要充分发挥环境的作用,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发展。

    1.发挥语言环境的作用

    语言的表达可以让人将心里的情感表现出来,以行为动作方式予以展示,所以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之类的语言贴近学生,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哲理,怎样使这哲理性语言融入学生心里呢?我们可以在每节体育课与学生高声齐呼这一哲理语言,让学生产生共鸣。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对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如:“勤体育则强筋骨,又足以增知识,又足以调情绪,又足以强意志。”我们可以适当安排部分课时的前5分钟,让一位学生讲一则体育运动或体育竞赛的励志小故事,通过小故事激励学生,培养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2.发挥文化环境的作用

    学校运动场馆、文化墙体、宣传栏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体育文化标语和知识,营造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例如在田径场设计“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标语,在体育馆设置“团队精神、团队荣誉”标语,在室外训练场所设置“自信自强、敢于挑战”,在学校宣传栏和文化墙、版报等刊载体育运动的知识专栏,体育教学置身于体育文化环境,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使其感受体育运动乐趣,激励学生拼搏、进取、向上的精神,潜移默化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3.发挥竞赛环境的作用

    随着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我国体育健儿在世界体育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一些新兴体育项目吸引了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潮。很多新颖的、趣味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逐渐走进了校园,学校举办的篮球、气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比赛活动得到中学生的热衷参与。一年一度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体育文化艺术节等融入了趣味性强的体育竞赛项目,迎合中学生求新、好奇的心理。通过这些具有趣味性、刺激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转移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减轻学生学习的压力,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改善学生的情感结构,甚至让一些学生从不同程度上摆脱烦恼和痛苦,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二、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体育课程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巧妙地把资源融入教学中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多角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1.和谐互动,创设健康课堂

    和谐、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可以促使学生保持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学习状态。创造“健康课堂”教育环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尊重、关爱、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教育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促进学生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的健康发展。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学生不仅需要智力的付出,更需要体能的保障,每节体育课教师都应在课前、课中、课后认真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充分利用各种时机与学生情感交流,关心和激励学生,这是教学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信心。体育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精神状态,努力调整自己的良好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行为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2.挖掘教材,注重心理拓展

    体育教材中部分内容,学生感觉比较单调,没有吸引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特点,把教材“改编”成心理拓展活动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参与、互助、分享中进行学练,既增进学生的运动技能,又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我们还可以挖掘体育教材中含有“竞争”要素的体育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单人之间、小组团队之间的“竞争”与“协作”的教学活动项目,根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灵活的心理品质,有效提高学生平等、合作、团结、拼搏的意识,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协调合作,实施心育渗透

    充分利用体育课组织队形练习的课程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在户外体育教学课中,安排适度的时间,设计队列训练,并给予及时评价。如在队形练习时,学生会体会到个人服从集体,顾全大局,集体协调配合,才能使整个队伍整齐完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大局意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效促进观察力和注意力形成。通过不同队形的训练可以调控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交往、合作与竞争等意识。

    4.开展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为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构成,开展游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游戏类的活动,可有效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兴趣性,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态。所以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游戏活动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目标等开展设计,这样学生的体力、智力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锻炼,特别是一些学生自信心不足,而让他们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可以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培养。且在体育游戏活动时还需要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可有效提升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升学生集体竞争意识。如接力比赛时可开展有效的分组,为小组获取成功,每一个小组内的学生都会努力,并发挥自己技能,让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可见,小组比赛可以让学生间的关系得到改善,并且还可以端正学生不良个性和品质,所以游戏活动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十分有利。

    三、关注个体心理差异,多途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个体差异的研究是心理学、教育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多途径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共同制定运动纠正处方

    在专职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基本要求,制定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案。科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要求,安排适宜的运动量、运动负荷,重点把握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有效地在教学中实施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强化个体課内外辅导

    对一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利用课外体育运动队的训练时机,主动邀请参加课外运动队训练,针对个性问题,安排相关的体育训练项目,同时增加了个别心理辅导的机会,增进了师生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个性异常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关注异常的学生,根据不同的特点,提供机会让此类学生多展示、多参与,有针对性地预防和调治学生的焦虑、抑郁、偏执等常见的心理问题。

    3.突出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及灵活性,促学生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要重视的不是教师如何去教学,而是要突出学生如何去开展学习,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体育技能才可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个性,才能对自己的成功产生欢乐心情。所以为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大力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愉快的心情下学习。尤其是要注意体育课堂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开展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有更多表现的机会,在活动中掌握动作技能,发挥个性。同时,教师还要不断鼓励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要创新,积极争取有关机会,并在实践中充分发挥技能。如体育的跑步类教学,可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小组的分组工作,学生可自由选择小组,这样学生才可以更明确自己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开展必要的体育练习。

    四、体育课后整合心理健康教育

    课后辅导也是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加大有关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心理存在着一些偏差的个别学生,教师需要针对性开展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谈话,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行为有一定偏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心,多与学生沟通并了解他们心理的特点,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总之,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多元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有机渗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当前社会发展要求未来的人才除具有知识外,还要求他们有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如此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他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春东.体育锻炼需要好心情[J].家庭医学,2002(1):42.

    [2]郭献中.浅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体育科学 研究,2004(1):363-366.

    编辑 赵飞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7: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