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借助导学单 激发学习潜能
范文

    蔡惠芹

    

    摘 要: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先学后教”是一种现代的新型的教学理念,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关键词:导学单;美;学习潜能;最后一公里

    《发现家乡的美》是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小课题。本课题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走进家乡的山山水水,亲近家乡,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中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考虑到家乡的美主要由家乡的优美风景和独特文化两大板块承载,二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不是很强,故而老师首先让学生根据导学单的指引进行超前学习,然后用导学单引领每个环节,层层深入,最终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爱家乡的情怀。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围绕着“美”字,将课程分为五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引出美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间教与学的沟通和交往的多维活动,教学设计要重在设计儿童的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儿童的主体性,突出儿童的个性,解放儿童的创造性。

    1.课前,学生会根据导学单中的提示,在家长的帮助下记录广州的美,逐步深入地认识广州的美,激发了学习兴趣。

    2.上课伊始,教师立刻安排学生交流导学单第一条“我发现广州的(? ? ? )最美”。早有准备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表达出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初步确立家乡的美丽印象。

    二、分享方法,发现美

    本课中,教师两次设计让学生进行同桌交流,在分享中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使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广州的美以及记录美的方法。

    1.交流一:学生同桌分享导学单的第二条:广州的美在哪儿?加深学生对广州的美的具体认知。

    许多学生都对广州塔充满兴趣:

    生1:广州塔很高,我在上面能看到全广州的景色。

    生2:我知道夜晚的广州塔会发出五光十色的光,真是美极了。

    生3:因为广州塔细细的,广州人都叫它“小蛮腰”。

    生4:广州塔上面有摩天轮、蹦极等,很刺激的游戏项目。

    有不少孩子能围绕珠江进行交流:

    生1:夜晚坐游船游珠江,两边景色美不胜收。

    生2: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

    生3:夏天的时候,小朋友可以在亲水平台玩水。

    白云山也是个热门话题:

    生1:我每周都会去爬山,山上的空气很清新。

    生2:白云山上鸟语花香,能见到许多小动物。

    ......

    情感是无法传授,只能是学生主体在自主参与、熏陶、体验中油然而生,生生交流家乡自然与人文之美,是最能激发其热爱家乡情感的手段之一。

    2.交流二: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文本中捕捉关键信息,并从中提炼出发现和记录家乡美的好办法。

    生1:小女孩去了家乡的标志性建筑,她用拍照片的方式来记录了家乡的美。

    生2:小男孩用听爸爸讲历史故事的方法了解家乡。

    生3:可以用画画的方式来记录家乡的美。

    生4:用写诗、写日记、写文章的方式,把赞美的话写下来。

    生5:边玩边唱也是一种好方法。

    师:你们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但会发现美,还学会用喜欢的方式记录了美,大家就发现生活越来越幸福美好。

    老师的点评给予了学生肯定,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方向。

    三、实践参与,体验美

    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导学单的第三点(我和? ? ? ? ?一起去过? ? ? ? ?。我们一起在那里? ? ? ? ?,真开心!)分享自己在广州游玩的独特体验和故事,让学生在发现广州的美的基础上,挖掘自己在景点发生的开心故事。老师先通过自己与五羊塑像的趣事做引领,由扶到放,渐渐打开学生的思维,分享自己的故事,由此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亲切感,激发了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四、生活再現,融入美

    这个环节创设了老师的朋友要到广州来过年的生活情境,请学生当小导游推荐好玩的和好吃的。孩子相机从广州的自然风光过渡到独特文化元素,带出“迎春花市”“粤语粤剧”“广府美食”,其中穿插了逛花市视频、唱粤语童谣、美食视频等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游玩故事。唤醒学生曾拥有过的美好回忆,让学生多角度体验家乡的美。当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融入家乡的美景美食之中时,自然地激发出对家乡的依恋之情,同时这也是导学单第三个内容的延续。

    五、延伸践行,创造美

    爱的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必须由课内走向课外。为此老师及时为学生创造践行平台,提问:“广州这么美,作为广州的小主人你们能够为家乡做些什么呢?”“广州正在创文,我们也要出份力。你打算怎么做?”生:“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卫生。”“做个文明有礼貌的人。”“爱护花草树木。”“遵守交通规则。”等。从学生做出的回应,可见学生对广州的热爱之情,已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动。也正是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努力方向,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品德走向生活的“最后一公里”的载体。

    这节课,老师运用了导学单贯穿全课的学习方式,发现喜欢道德与法治的学生比之前增加了一半;发现问题、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也大大增加了;学生能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探索及解决,使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王辉.运用情景教学法,优化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7(8):72-73.

    [2]方峥嵘.探究式学习:突破道德核心素养形成的“最后一公里”[J].中小学德育,2016(9):19.

    编辑 李琴芳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