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动力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方法改进研究 |
范文 | 赵鑫
摘 要:某发动机动力涡轮盘在进行低循环疲劳试验后,荧光检查发现榫槽部位出现裂纹,通过对榫槽部位的理化分析和试验方案复查,找到了榫槽部位出现裂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动力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中,除轮心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榫槽的应力水平,并在试验中加强榫槽的检查,避免试验件损坏,导致无法考核轮心的低循环疲劳寿命。 关键词:涡轴发动机;榫槽;疲劳;裂纹;应力 中图分类号:V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0)08-0111-03 发动机轮盘及其转子都是关键的受力件和旋转件,它们不仅结构复杂,而且转速高、载荷大、工作条件及其恶劣。当离心应力与热应力迭加时,可能会使轮盘局部承受的应力水平很高而进入塑性状态,同时还会出现各种故障或破坏。一旦轮盘出现破坏[1],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轮盘关键部位的疲劳破坏都可能导致非包容破坏,并给飞机带来危险性影响,应该通过疲劳试验给出它们各自的安全寿命。轮盘疲劳源一般出现在应力集中部位,如各类轮盘的中心孔、偏心孔、螺栓孔和销钉孔、轮缘、榫槽、叶片的榫头、伸根,以及鼓筒的联接部位和轴的突变处等。 某动力涡轮盘完成低循环疲劳试验时后经分解检查,发现轮盘榫槽部位有荧光显示,对榫槽部位进行理化分析,发现榫槽先于轮心疲劳开裂。所以,针对动力涡轮盘这种带榫槽结构的盘类件,除轮心外,还需要重点关注榫槽的寿命计算,并在试验中加强榫槽的检查,避免试验件损坏,导致无法考核轮心的低循环疲劳寿命。 1 试验复查 完成35811次低循环疲劳试验后,对动力涡轮盘进行荧光检查,发现动力涡轮盘榫槽部位出现裂纹,通过理化分析和复查试验方案,发现了裂纹出现的原因。 1.1理化分析 1.1.1宏观检查 通过荧光检查,在一个榫头的第一级榫槽处可见裂纹荧光显像,通过红色标记笔进行标记图1。 1.1.2体视镜检查 將动力涡轮盘在体视镜下检查,在动力涡轮盘在靠近轴侧,榫头第一级榫槽工作面上根部圆弧角过渡区有一条细小的裂纹,裂纹从榫头侧端面靠轴侧向里扩展,长度约为3.98mm,见图2。 将裂纹打开后,可见断口有明显的扇形区域,断面较平整,可见明显的棱线收敛于第一级榫槽工作面根部圆弧过渡角处,距离靠轴侧端面约1mm的位置。裂纹源为短线源,靠近源区断面呈深褐色,较陈旧,源区、断面均未见明显的冶金缺陷。断口的断裂性质为疲劳,见图3。 1.1.3扫描电镜检查 将裂纹打开后,断口源区在第一级榫槽工作面根部圆弧过渡角处,距离靠轴侧端面约1mm的位置,为短线源(图4a),裂纹源区可见清晰的疲劳条带(图4b)。断口断面未见其他冶金组织缺陷。 1.1.4小结 动力涡轮盘榫头上的裂纹性质为疲劳裂纹,裂纹源在榫头第一级榫槽工作面根部圆弧过渡角处,为短线源。 1.2复查试验方案 采用MSC.PATRAN(软件索取号RT301200)进行有限元前、后处理,采用MSC.NASTRAN(软件索取号RT300800)进行线弹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动力涡轮盘低循环疲劳试验载荷。 动力涡轮一级盘缘均布有55个榫槽,忽略安装孔等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小的特征后,动力涡轮一级盘结构及载荷均具有循环对称性,取包含1个完整榫槽在内的循环对称段作为计算模型。采用十节点四面体网格进行网格划分,共包括185870个单元,278033个节点,有限元网格模型见图5。 发动机上的标准应力循环为:0~最大~0循环;试验循环为:试验下限转速~试验上限转速~试验下限转速。本次计算以轮心为考核点进行载荷等效转换,要求该处应力系数等于1.0。 根据EGD-3应力标准[2],应力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 -试验状态等效到0~最大~0循环时的应力,MPa; -工作状态下的应力,MPa; -工作温度下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MPa[3]; -试验温度下材料的极限拉伸强度,MPa[3]; -上限转速下的应力,MPa; -下限转速下的应力,MPa。 在给定计算载荷的作用下,工作状态下动力涡轮盘轮心和榫槽部位的当量应力分布见图6,试验状态下动力涡轮盘轮心和榫槽部位的当量应力分布见图7。详细应力计算结果见表2和表3。 由以上公式及应力结果,计算可得轮心处的应力系数为1.001,榫槽的应力系数为1.030。 由于考核部位应力系数不是1.0,需根据下式(2)计算考核部位的试验循环数: 式中: N-为试验循环数; Fr-为标准应力循环数; K-为应力系数; Y-为寿命散度系数。 根据DEF STAN 00-971中的规定,单个试验件的寿命散度系数取4,当要求的标准应力循环数是9000次时,考核轮心所需要完成的试验循环数: 考核榫槽所需要完成的试验循环数: 考核榫槽所需完成的循环数是30798次,小于考核轮心所需要完成的试验循环数,榫槽部位过考核,可能会早于轮心破坏,试验存在风险。所以,在完成35811次疲劳试验后,在榫槽部位发现疲劳裂纹属于正常情况。 2 改进措施 为了避免榫槽部位过考核,致其早于轮盘破坏,影响轮心的低循环疲劳寿命考核,可以通过调整配重叶片的尺寸和提高试验转速,使榫槽部位的应力系数小于1.0。 具体的结构改进措施是,将所有配重叶片自顶部切除9mm,示意图见图8。以轮心为考核点进行载荷等效转换,要求该处应力系数等于1.0,根据公式(1),计算可得榫槽的应力系数为0.99。目前,试验已完成36000次,下台检查后榫槽和轮心均未发现裂纹。 3 结论 (1)榫槽的应力系数大于轮心的应力系数,在完成35811次低循环疲劳试验后,榫槽出现裂纹,轮心未出现。 (2)轮盘疲劳试验的考核部位一般为轮心,在载荷计算中,榫槽的应力系数大于轮心的应力系数,可以通过调整配重叶片尺寸和提高试验转速,使榫槽的应力系数小于1.0,有效避免榫槽早于轮盘破坏。 (3)针对动力涡轮盘,除作为考核部位的轮心外,还需要重点关注非考核部位榫槽的应力水平,并在试验后加强榫槽的检查,避免试验件的损坏,导致无法考核轮心的低循环疲劳寿命。 参考文献 [1] 《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总编委会编.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第18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1. [2] 丁爱祥,吴君可,译.斯贝MK202发动机应力标准(EGD-3)[M].北京:国际航空编辑部,1979. [3] 《航空发动机设计用材料手册》编辑委员会编.航空发动机设计用材料手册(第三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