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亲子田园,躬耕家校合作的“生命地” |
范文 | 许蕴霞 [摘 要]正仪中心校下属分校——黄泥山小学是一所乡村完小校,近年来学校通过家校合作,带领家长和孩子们参与亲子田园课程,引领一个个家庭参与到农耕活动中来,让孩子在家长的关注中亲自播种和收获,懂得一颗种子的所有生命历程,伴着光阴和种子一起慢慢地科学地按照规律成长。 [关键词]亲子田园课程;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4-0092-02一、亲子田园课程的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现代生活中,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乡村教育也开始趋附城市教育,儿童离自然越来越远,穴居在钢筋水泥丛林中,被动画片、游戏以及各类电子产品所包围,使他们对生命的了解多来自书本、网络、音像等媒体传递的第二手资料。导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疏远自然,脱离生活,缺乏诗意,剥夺了儿童的野性思维和圆融的生命本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的顺应性。 1. 学生成长过程中自然教育的缺席 自然给孩子一个更为广阔辽远的世界,这既不同于父母给予的亲情世界,也不像电视那样“偷走”孩子们的时光,相反,她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医治生活在不幸家庭孩子的创伤。亲近自然的孩子们可以把生活中的迷惑告诉小树林,让小溪洗去他们的烦恼,获取心灵的丰盈;亲近自然的孩子们可以从数理化和电子产品的围攻中解放出来,学习人类与自然、宇宙沟通的基本精神;亲近自然的孩子们可以通过植物生长的姿态中看到自己成长的影子,感受生命的轮回……这些看似与成长无关的“无用”之事,其实正是让孩子心灵充实的法宝。然而现在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却离自然越来越远,他们的生命被动画片、游戏以及各类电子产品包围着,儿童的野性思维和圆融的生命本性被剥夺了。 2. 家庭教育过程自然教养的缺乏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一心希望孩子拔掉农根、远离泥土,强大的教育功利心让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家庭教育忽视了人的成长,忘却了人的成长犹如一株植物的生长一般,是一个纯天然、不反季、不催熟的自然教养过程。家长们没有意识到教养孩子是一个“守望”与“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陪着一只蜗牛散步的缓慢成长过程。总之,家庭教育过程自然教养缺乏。 3. 现代学校教育中田园课程的缺失 审视我们当前学校课程,也发现存在较多的弊端。我们当前的课程是专家们编写的,教师实施的,我们的儿童只是被教学,被汲取课程的内容,渐渐地会让他们丧失应有的个性。如何让家长们了解家庭教育的真正价值,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从囚禁他们的“笼子”里解放出来,让大自然充分赋予他们灵性、陶冶他们情操,让田园淳朴的生活方式供给他们健康成长的营养,让他们亲近自然、关注生态,这应该是我们开设亲子田园课程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只有把准了这样的脉象,我们的课程建设才能充满活力。 (二)意义 1.创建学生天性释放的乐园 对于学生,亲子田园课程将其重新带回到自然中,感受身边的乡土文化和自然风光,体验四季变化,重建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身主体性,创造性,增强了体质,提高了动手能力。 2.重塑家长回归自然的家园 對于家长,亲子田园课程重建了他们对自然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通过亲子活动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让家庭氛围更为融洽和谐,甚至学生参与课程后的点滴变化,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家长的观念,使其“自然属性”逐渐恢复。 3.构建家校共同教育的田园 亲子田园课程的开展将书本知识与自然生活相连,更加具有本土性、典型性、自然性和真实性。它改变着学校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发展学校的育人之道。要实现家校共育,需要有坚实的体制保障,完善的支持体系和有规律性的、有主题性的活动,亲子田园课程将家长定位为课程的支持者、参与者、合作者、协助者。农耕社团的设计与安排能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学校管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增加一股力量。二、亲子田园课程的探索历程 (一)探索“亲子田园”的模式与方法,谱写家校携手合作曲 1. 制定“亲子田园”实施机制,规范工作流程 (1)成立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和两个家委会会长任组长,少先队大队委辅导员任农场主,学校中层干部和家委会成员任组员的“青青田园”领导小组,共同商议、制定“亲子田园”工作的实施方案;并把这一工作提到学校议事日程上,在微信公众号和教师会、家长会上广而告之,使家长对“亲子田园”工作理念、参与要求有所理解。 (2)制定工作计划 “亲子田园”领导小组制定了“黄泥山小学家长参与‘亲子田园”工作计划,同时制定“家长参与亲子田园管理工作制度”,对家长参与内容、参与活动时间、人员落实等情况进行了具体规定,并设计了“黄小亲子田园管理记录表”,及时记录家长参与田园课程的情况,以便了解田园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 (3)征集家长志愿者 “亲子田园”重在人员的落实和农耕时间的安排。领导小组及时向全校家长发出了志愿服务征询单,把田园志愿者的工作目的和要求告知家长,根据自主、自愿的原则,征集有时间、乐奉献的家长志愿者。由班级家委会会长对各班的志愿者进行统计,并将结果反馈给年级会长。年级会长在掌握整个年级家长志愿者情况后,统筹安排农耕志愿者。 (4)完善活动反思与总结 “亲子田园”以课程形式进行,开展四季乡野课程、营养烹饪课程、一米亲子菜园课程等专题课程,在每次活动之中,随同参与的老师和家长都会用照片和文字记录田园课程的点滴,活动过后又会及时整理、回顾、反思课程的亮点和薄弱之处,通过编辑微信的方式丰富课程内涵,记录家庭成长。 2.探索“亲子田园”工作模式,完善工作方法 (1)大手小手牵起来 “亲子田园”课程的开展,当然离不开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参与。“一米亲子菜园”“亲子田野运动会”“亲子稻田音乐会”“亲子米食烘焙坊”等众多活动离不开大大小小耕耘的身影,大手牵小手的融洽交流。孩子和家长共同参与到农耕中来,孩子们在家长的带领下亲自播种和收获,懂得一颗种子的所有生命历程,伴着光阴和种子一起慢慢地科学地按照规律成长。在这一刻,亲子关系随着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润泽和升华。 (2)社会力量引进来 “亲子田园”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帮助。每周悦丰岛农学专家都会来到学校,为田园课程的开展带来专业的指导;孩子们播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农业委员会精心挑选送来的;“亲子烹饪课堂”上的每一次精彩的讲授,也都离不开杜克大学营养学专家的悉心指导。在各方各界的呵護下,我们的“亲子田园”课程才能茁壮成长,孩子才能在阳光雨露中自然生长。 (3)家校合作走出去 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完善,逐步成熟的“亲子田园”当然也离不开课外实践基地的帮助。孩子们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躬身耕耘,感受一切成果的来之不易;在满是泥土芬芳的田野间肆意奔跑,追逐这个年纪应有的天真烂漫;在家长的温暖陪伴下体会父辈儿时的田间娱乐,体悟亲手耕耘的辛勤,感受丰收的满足。 3.创新“亲子田园”工作形式,丰富家校合作的内容 (1)开展“温情田园,亲子农耕”课程 每周一次的亲子农耕,孩子们走进田间课堂,了解花果藤蔓的生长规律,从植物的姿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体悟生命的存在;在活动中,学习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协作,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家长参与其中,增进亲子交流,家长与孩子共同感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自然节律,与大自然同呼吸,共脉搏。 (2)开展“漫步田野,亲子寻宝”课程 孩子们漫步田野,播撒欢乐,用他们独有的眼光,寻找大自然馈赠的“珍宝”,感受别样的美好与精彩;家长放手让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培养其独立与自信。 (3)开展“乡村田埂,亲子漫野”课程 爱默生说:培养人的秘诀就是让他在大自然中生活。由此,“稻田音乐会”上,孩子与家长们以黑土为台,以蓝天为幕,以白云为音符,歌声飞扬、舞姿千幻,赞颂大自然的馈赠,也赞颂自己的美好未来。“亲子运动会”上,孩子们携手父母在田野中自制“蹴鞠”、手搓稻草绳、飞跨亲子跑道、开展粮食保卫战、跳稻坑;在米食集市,用得到的印章,交换美食,一起享美食,悦丰收。 (二)“青青田园”显成效,奏响家校合作交响乐 1.形成了有机教育理念 在“亲子田园”的活动之中,家长们和孩子一同参与一株幼苗的成长。在选种、培土、浇水、施肥、除草等一系列田间管理之后,还需要耐心等待,幼苗才能茁壮成长直至结出成熟的果实。这些都说明,秧苗虽小,但有它自己的成长规律和季节,次序还不能被随意打乱。如果光为了追求速度,就会破坏它的生长周期,影响灌浆、拨穗、成熟,最终影响收成。 2.创新了家校合作机制 随着学校“亲子田园”活动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家长志愿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从原先的以“家委会会长带头,全职妈妈为主力军”的队伍组成,逐步扩大为“全员参与”模式,其中不仅有年轻的在职家长,还有已经退休的祖父母。我校的“青青田园”课程,以田园文化研究为平台,通过以田园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也重塑了家长的教育理念,从而使学校的教育工作形成了新的活力,构建了以田园文化为特色的家校育人合力,创新了新时期的家校合作机制。 3.深化了自然教育内涵 在“青青田园”的活动中,家长们和孩子亲自播种和收获,懂得一颗种子的所有生命历程,伴着光阴和种子一起慢慢地科学地按照规律成长。在自然的怀抱中,认识作物,观察生态,感受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智慧之芽就在家长们和孩子的心田萌芽;跟随植物的生长周期,寻找到自身的自然节律,在此过程中,家长们和孩子也在学习专注、平淡、持久甚至缓慢地做好一件事,品德教育就在每一次劳作中滋养心灵。在自然的协作与启迪下,每个人都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实现自我的完善。 (责编 韦淑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