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设“问题串”,润课细无声
范文

    钟弘

    [摘要]目前,數学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仍没有将数学知识较好地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且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导致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所谓“问题串”,指教师根据教学的核心问题,提出一系列引发学生探究兴趣的问题。教师设计“问题串”,旨在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积极探究新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串;数学教学;厘米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2-0016-0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相较于其他课程,数学抽象难懂,导致不少学生对数学提不起学习兴趣或感到恐惧。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问题串”,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一、创设童趣情境,巧设“问题串”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同的生活背景和认知水平,创设童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新知。教师可先以儿童喜爱的动画人物、喜欢的食物等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一系列问题,即巧设“问题串”,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更好地理解新的知识。

    例如,《认识厘米》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认识直尺并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正确表象,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片段:玩“帮助佩奇”游戏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自己的好朋友(多媒体呈现小猪佩奇),你们认识吗?

    生:小猪佩奇。

    佩奇:我想请大家帮个忙,可以吗?

    生:可以。

    佩奇:(出示彩条)我想剪一些这样长的彩条做手工,你们能告诉我,这根彩条有多长吗?

    师:这根彩条有多长?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佩奇说说?

    生1:(用两个手指比画长度)我觉得有这么长。

    生2:我觉得有5厘米长。

    生3:我觉得有2米长……

    师:小朋友们有许多不同的答案,那这根彩条到底有多长呢?

    生:用尺子量一下。

    师:你真会想办法!测量长度,我们一般要用到尺子。今天,我们就和佩奇一起来解决“彩条有多长”这个问题。

    设置“问题串”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提出新的问题,从而一步步地引入所要教授的内容。上述教学,教师以学生熟悉、喜爱的小猪佩奇提出一系列问题,自然而然地引出“厘米”这一概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解决了数学概念教学枯燥的问题。如在引人“厘米”这一概念时,教师先问学生是否认识小猪佩奇,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之后通过对“彩条有多长”这一问题的讨论交流,促进了学生对“厘米”这一概念的理解。这里,教师以学生熟悉、喜爱的事物为教学素材,围绕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展开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培养了学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二、巧设“问题串”。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之所以觉得数学难学,在于他们不能较好地将抽象的数学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例如,教学《认识厘米》一课,引导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是教学难点。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学生熟悉、喜爱的事物为例提出问题,让学生体会估计一些物体长度的方法,引导学生逐步触及“厘米”这一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片段:感知1厘米的长度

    师:由于屏幕和黑板上的尺子都被放大了,所以长度是不准确的。于是,佩奇又遇到问题了:1厘米有多长?

    师: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请用手比画一下。(学生用手比画尺子上1厘米的长度)

    师:学具袋里,有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小彩条,你能找到它吗?(学生从学具袋里拿出小彩条)

    师:(示范操作)像老师这样伸出大拇指和食指,让它们张开一个小嘴,把小彩条放进小嘴里,拿稳了,这是多长?

    建立1厘米的表象,对学生正确理解“厘米”这一概念至关重要。因此,在讲解“厘米”这一概念之后,教师通过“1厘米有多长”的一系列拓展性问题,使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与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述教学,教师根据“厘米”这一核心概念巧设“问题串”,使学生在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概念,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设置“问题串”,引导动手操作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常被教师牵着走,导致练习错误不断,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更不能将其应用到实际的解题中去。动手操作是探究知识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即通过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操作活动,降低理解深奥知识的难度。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设置“问题串”,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合作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片段: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测量的方法

    1.自主探究测量方法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和尺子交上了朋友,还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那你们还记得佩奇带来的这根彩条吗?(课件出示:彩条有多长?)你会测量它的长度吗?请大家拿出学具,先试着量一量,然后把自己的测量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2.交流汇报

    生1:我把彩条的一端对着尺子的一端,发现彩条的另一端还没到7,所以彩条的长度是6厘米半。

    师:你们有谁想评价一下这种测量方法?

    生2:我认为这种测量方法是错误的,应该从0刻度开始测量。

    生3:(边投影展示边解说)我把彩条的一端对着直尺上的0,发现另一端正好对着7,所以我认为这根彩条长7厘米。

    生4:我觉得这种测量方法是对的,因为他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

    生5:我把彩条的一端对着尺子上的2,发现另一端对着9,因为9-2=7(厘米),所以我认为彩条的长度是7厘米。

    生6:我觉得这是错的,应该从0刻度开始测量。

    生7:這是对的。他虽然没有从0刻度开始测量,但是我数了一下,这里面也有7个1厘米。也就是说,彩条的长度是7厘米。

    师:大家觉得有道理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从2开始,1厘米、2厘米、3厘米……7厘米,所以这种测量方法也是对的。

    3.总结测量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许多好办法,那么在用尺子测量时,你想提醒佩奇要注意什么呢?

    生8:刻度要对齐,不要放歪了;要从0刻度开始测量,如果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的话,就要用减法算一下……

    4.巩固练习

    (1)看图填空。

    师:谢谢大家的提醒,在大家的帮助下佩奇也学会了测量。瞧,佩奇还测量了一些物体的长度呢!(出示图,略)你能看出这些物体的长度吗?(生答略)

    (2)测量学具袋中绿色彩条的长度。

    师: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帮助佩奇测量出彩条的长度。那么,如果彩条更长一些,你还会测量吗?现在拿出学具袋里的绿色彩条,量一量它有多少厘米。

    (3)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师:现在我们学会了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那除了测量彩条的长度外,你们还会测量什么呢?选一样你感兴趣的物体,用尺子测量它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

    5.画线条

    师:你们都是测量的高手,那你们会画出来吗?请拿出作业纸,完成以下练习。

    (1)量一量线条有多长。

    (2)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条。

    学生只有通过亲身的动手操作和思考探索,才能真正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中构建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述教学,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串”,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置“问题串”时并不是简单地将问题罗列出来,而是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人手,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达到激活数学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之目的。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选择合适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责编:杜华)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