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用画图策略 提升解题能力 |
范文 | 陈兰 [摘 要]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借助画图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能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综合的问题单一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画图策略;提升;解题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4-0033-01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时期。数学课堂中,教师巧借画图策略来进行教学,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直观,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画图,让问题变简单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后画出相应的图示,并在图中把已知条件标注出来,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轻松地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一年级的解决问题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题目:“小朋友排成一队做操,小明前面有6人,后面有6人,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解答这道题时,许多学生受思维定式影响,直接列式为6+6=12(人),出现这一错误是学生把小明给漏掉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避免此类错误的产生,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呢?画图就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小朋友与小明,再试着把小朋友排队的情况画一画。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用“○”代表小朋友,用“△”代表小明进行画图(如下)。这样借助画图,学生可以很快列出算式:6+1+6=13(人)。教师继续提问:“算式中的两个‘6,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在教师的追问下,学生明白了算式中的第一個数字“6”表示小明前面的人数,第二个数字“6”表示小明后面的人数,“1”指的是小明。 ○○○○○○△○○○○○○ 由此可见,依据题意用画一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发现题目中隐含的信息,还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二、画图,丰富数学认知 小学阶段,数的认识贯穿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始终。数轴具有直观性等特点,教师在数的认识教学中可引导学生画数轴,丰富学生对数的认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数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整数、分数、小数并能够很快找出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教师引导学生画数轴(如下图)。借助数轴,学生不仅明白了整数在数轴上所处的位置,而且对负数、分数、小数的位置也有了直观的了解,使学生对数的认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化了学生的认知。 上述教学,教师根据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既丰富了学生对数的认知,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画图,激活解题思维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解题的情况。这时,教师可借助画图策略,激活学生的解题思维,帮助学生梳理解题思路,达到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形花圃,长8米,如果它的长增加3米的话,面积就会增加18平方米。你能求出原来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吗?”解答这道题,仅靠阅读文字难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如果运用画图策略,则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可先让学生依据题意,结合自己的理解画图,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长增加3米”以及“原来长方形花圃的面积”标记出来(如下图)。通过直观的图示,学生可以求出原来长方形花圃的宽是18÷3=6(米),这样原来长方形的长8米、宽6米的条件已经具备,要求出原来长方形花圃的面积也就轻松容易了。 由此可见,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画图策略来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能化未知为已知、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加明朗化。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把画图与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责编 杜 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