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概念构建中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
范文 | 张秋美 笔者对近几年的听课和自己的课堂进行诊断后,发现一种奇怪的现象:虽然科学教育理念比较新,注重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交流,但是鉴于教师对课程理解的差异,很多教师将科学探究的流程程序化,急于让学生从数据和实验现象简单而直接地得出科学概念,而弱化了科学探究活动的思维价值和教育价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结合教学经历和经验,就如何在概念构建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从而让“教学评一致性”真正落地谈两点认识。 一、用大问题引领概念的构建 “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能够提出激发学生思维、逼近学生思维燃点、基于目标又超越目标的高品质大问题,以此促进概念构建与思维训练的融合发展。 例如:我在《土壤的种类》一课的教学时,就问题的设置做了大胆改变和尝试。本课的核心概念为“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我设置了这样几个核心问题帮助学生完成概念的构建: 捏一捏三堆土壤,说说有什么发现? 在每堆土壤里面加点水,再来捏一捏,看看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有的土壤能捏起来,有的土壤捏不起来) 观察比较一下,三堆土壤的黏性如何排序? 在这里,为了给下面的探究埋下伏笔,我打破了教材中按照“含沙量”多少为土壤分类的标准,而是让学生按照土壤的黏性这一标准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土壤的黏性不一样,与它们的渗水性有没有关系?(实验后发现1号土壤渗水最多,2号土壤渗水最少,3号土壤渗水居中。) 为什么土壤会出现渗水多少不同的现象呢?(每组发一个放大镜观察) 思考提示: 仔细观察:土壤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认真思考:土壤颗粒大小和渗水性存在什么关系? 这个特别提示,不仅稳稳地明确了学生的观察方向,更是在观察中融入了思考,提高了观察活动的品质,能比较流畅地让学生得出土壤颗粒的大小与渗水性的关系。像这样以观察为主的探究课,在科学课上十分常见,但是大多数教师会将观察课上成流于形式的“你说我看”,只看热闹,却看不出门道。教师只是主观地进行观察、指导、组织,忽略了观察本质之于教学的意义所在。作为科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观察不仅仅为了获得知识,重要的是要在观察的过程中将观察与质疑、推理等科学思维方式结合,让学生在缜密细致的观察活动中发现、辨析。 上述各问题从不同的层面围绕“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这一核心概念递进展开,分别运用对比实验、辩证分析和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促进核心概念的形成,兼具针对性和启发性,前一个问题都为后一个问题提供了思维起点,最终串联成思维链条。由此可见,教师如果能设置推进学生思维进程的“大问题”,不仅可以逼近学生的思维“燃点”,赋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更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将思维发展推向纵深。由此可见,有品质的大问题是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的动力所在,也是概念构建的有效支架。 二、用大任务驱动概念的构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对教材、学情进行科学的诊断,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构建概念、发展思维的前提。 以《灯泡亮了》一课为例,在制定教学目标前,我们首先对课标进行了解读,课标中提出三个具体概念: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有了课标的指导,我们就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用教材教而不再是教教材。在研究教材内容时,我们发现教材首先让学生探究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借助这样的简单电器初步认识电路。而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老式手电筒已经被淘汰,学生很难接触到这种简单电器,因此我們舍弃了这部分内容,取而代之的是通过观察熟悉的圣诞树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从中提出值得探究的大问题:灯泡为什么亮了?或者,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在这个大问题的引领下,用三大任务作为载体驱动三个概念的构建:通过观察材料,认识导线、灯泡、开关、电池的特点,能使用它们连接电路让灯泡亮起来,并能设计电路图检测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有什么概念是否形成;通过比较有无开关的电路,说出开关的功能,检测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是否形成;通过排除电路故障,重新点亮小灯泡,说明电路形成的条件,检测形成电路的基本条件的构建情况。概念构建和思维训练是概念的一体两翼,因此本课突出“概念构建”和“发展思维”两个任务。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还制定了本课的思维能力训练目标,即通过认识材料并点亮小灯泡,发展学生理解、应用的低阶思维;通过对有无开关的电路进行比较,分析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分析、评价等高阶思维。实践证明,这是一节真正有深度的课,通过师生活动构建概念的过程,也是思维方式、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 三、结语 总之,概念的构建是载体,是教学的明线;思维发展是隐形目标,是教学的暗线。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两条线应该相融相生,相辅相成,彼此交错推进。当然,一堂课的思维训练,可能不透彻、不全面,甚至没有明显的效果,但只要教师有训练学生思维的意识,并在日常教学中充分借助概念构建的过程,渗透思维训练的方法,那么长此以往,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无疑会起到积沙成塔的效应。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