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教学趣味性探究 |
范文 | 高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天性活泼好动且具有比較活跃的思维,使其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很难集中精力,这不仅会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语文学科,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能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更好吸收和了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为学生调整教学策略,以创新的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如果教师一味地以固定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枯燥的课堂讲解,往往会使学生在机械且反复的记忆和训练中丧失学习兴趣,十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本文对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以供参考。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对于事物的观察力 在小学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兴趣才是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中保持注意力并认真地跟随教师教学计划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写作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枯燥且乏味的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非但不能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很大程度地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作文学习的心态,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学生的写作素材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或者是对于身边所发生事物的观察。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在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引导学生对身边生活事物进行更为细心的观察,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事物。花草树木、四时美景、山川河流、蝶舞鸟鸣,都是身边自然和美的表达素材,教师只有积极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才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资源。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观察和学习习惯,将自身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实现有内容的创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草虫村落”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花草树木丛中寻找鸟类与昆虫的足迹,探寻自然的奥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对昆虫的特点和行为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写作中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二、在写作教学中融入口头作文训练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口头作文同样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形式。这与传统的在纸上作文创作的形式相比具有更大的难度,对于学生构思成文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般来说,学生在进行书写创作时,往往会事先思考写作内容,在头脑中构思并仔细地选择自身所熟知的写作素材和资源,这样的作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口头作文的训练指的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在当下的体会而进行的口头叙述,是学生对于自身知识积累的临时整合,并使其完整地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教学形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构思能力,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加入口头训练,引导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口头叙述,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观点阐述。这样的教学形式,一来可以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二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更具逻辑思维,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北京的春节”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为学生安排相应的口头任务,指导学生以“印象中的春节”为主题,讲述曾经经历过的与春节有关的小故事,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由于每个学生所经历的都是不同的,课堂的讲述就会涌现出更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作文因素,也增强了写作教学课堂的创造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更为宽松、自由、良好的氛围中接受作文知识。 三、合理运用评价 在以往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作文的评价形式一般是课后批改,是以教师为评价中心,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评语来批改学生的作文。这样做,很多教师虽然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却收效甚微,也会打击学生信心,使学生丧失创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作文的教学评价形式,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表达;学生也可以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之中,发现创作之中的不足和亮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分析和分享,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人物描写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为学生拟出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创作。学生创作完成之后,在本班课堂上开展批改活动,教师可以先示范性地为学生批改一篇作文,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初步的批改。在小组合作的交流过程中,学生会实时地进行作文批改意见的交流,同学间可以更好地看到作文的闪光点,对于语句优美的文章也会适时地给予激励评价。这样的教学形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角度进行作文的评价,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学生之间也互相交流了写作的技巧和思路,实现了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的创新。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调整教学方式,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地位,提升课堂教学的兴趣,以保持学生在课堂中有持续而长久的专注力来接受教师的作文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要培养学生的事物观察力;要融入口头作文训练,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调整课堂评价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作文批改,更多角度地评价作文。这样,就能使教学更充满灵动性和趣味性,更适合学生发展。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