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
范文

    

    

    摘要:依托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范式,学校立足各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营建实践性的主题活动阵地、凝练可操作的立体活动课程、打造体验式的多元活动社团,实施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系列德育课程,培育与塑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责任担当”意识、技能与情感。

    关键词: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活动课程

    “责任担当”既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又是合格的小公民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江苏省东海县和平路小学开展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项目的实践研究,将相关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细化为“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目标,具化为学生实践活动,构建具有操作性的教育平台,梳理出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范式(见下图)。

    依托该范式,学校立足各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聚焦贴近生活的现实问题,实施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系列德育活动课程,以体验、反思和内化为主要学习方式,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责任担当”知识,培育“责任担当”意识、技能与情感,促进“责任担当”素养的螺旋式发展。

    一、环境:实践性的主题活动阵地

    为了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相关主题的实践活动,浸润于“责任担当”的环境和氛围中,我校建设了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中心。该中心由几个物化的教育阵地组成:一是升级新建的场馆、地标、班级陈设等,如小公民主题文化墙、“弘毅”国学文化长廊、公民素养“知行亭”,以及班级小公民“责任担当”专题板报和荣誉栏等;二是拓展延伸校外小公民教育实践基地,如安峰山革命烈士陵园、吕祥壁烈士纪念馆、水晶博物馆,以及敬老院、县特殊教育学校等。以下呈现我校品格培育与塑造中心的三处较有特色的活动阵地:

    1.“小水滴”法学院。

    “小水滴”法学院由听证中心、模拟审判庭、小公民道德讲堂组成,聚焦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定期举行“小公民听证会”“小公民模拟审判”“小公民峰会”等活动,还组织学生到法庭现场实地参观学习。此外,“小水滴”法学院还聘请东海县少年法庭和律师事务所专业人员担任顾问,每周四下午轮流培训、指导学生,强化活动的规范性和引导性。“少年法庭”已经实现梯队成长,目前培养了30多名后备成员。

    如,为将“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的责任意识根植到每个学生心中,“小水滴”法学院组织编写了一个剧本,剧情为六年级学生小瑞私自携带水果刀进入校园,冲动之下捅伤同学,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演出分“私自带刀进校园”“冲动之下伤同学”“遭到拘禁悔莫及”“法庭之上受审判”“痛改前非重做人”几幕,重点聚焦“庭审”环节,“再现”小瑞犯错前后的心理历程。本剧共演出3场,全校学生、部分家长以及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均到场观看。

    该演出活动堪称一堂生動的“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教育课。学生经历精心挑选案例、筛选角色等过程,在模拟真实的情境中践行道德认知与责任担当,实现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树立学法、用法意识,激发主人翁意识。

    2.“红领巾”交警学院。

    “红领巾”交警学院的运作采取由点带面、辐射全体的方式。学院根据学生自愿报名的情况,从每个班级中筛选若干学员,聘请东海县牛山中队交警为校外辅导员,组织学员开展各类活动。首先,学员要定期定点接受交警的安全教育,如学习交警手势操、交通安全知识,聆听交通法制专题讲座等,并将所学及时教授给班级同学,提醒和督促他们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其次,“红领巾”交警学院还依托校外资源,开展“一日小交警”“我是交通安全员”“大手拉小手”等活动,组织学员前往交通岗亭、各路段实操指挥,学习相关技能并及时运用于交通管理中。这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乃至全校学生参与交通知识学习的热情。此外,“红领巾”交警学院还招募众多学生,成立了“小交警”精品社团,培养全体师生遵守交通法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蓝帆船”心灵驿站。

    为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落实“健康成长就是责任”的理念,学校建设了“蓝帆船”心灵驿站。心灵驿站内设团体活动区、音乐放松区、沙盘活动区、心理实验区。心灵驿站的活动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落实:第一,常态下,心理辅导教师能够在心灵驿站利用绘画疗法、故事疗法、沙盘游戏疗法、亲子活动等方式辅导学生,并借助成长档案做好行为跟踪;第二,定期组织“和平少年儿童峰会”、“责任担当”团辅、“我要担当”问卷调查、“做一名有责任感的好少年”讲座等主题活动,使学生“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再上新台阶。

    如,为了让新时代的儿童学会换位思考,初步树立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蓝帆船”心灵驿站策划并组织了首届“和平少年儿童峰会”,遴选学生和家长代表就“理想中的家长”和“理想中的孩子”应具备的品质发表主题演讲。几位学生从尊重、沟通、快乐等方面,以儿童的视角,或慷慨陈词,或娓娓道来,或深情讲述,或大声疾呼,站在父母、自己的角度就“责任担当”的话题发表诸多见解。四年级的Z同学深情讲述“爸爸妈妈,请听我说”,展现了儿童心灵柔软、美好的一面;五年级的S同学就“如何与孩子沟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建议;六年级的J同学呼吁全体“和平少年”要“学会感恩”,L同学则感叹“我的幸福周末去哪儿了”,请家长反思自己是不是儿童童年的“杀手”。

    活动既有“和平少年对话父母”书信大赛优秀信件的现场展示,又有学生和家长代表在演讲后开展的主题式深度沙龙交流。学生在实践、表达中学会了如何处理父母与自我的关系,明确了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职责和义务所在。“和平少年儿童峰会”结束前,少先队大队长还代表全体儿童,宣读了本届儿童峰会宣言,描绘了儿童像天使般生活的动人画面,为学生品格的跃升勾画出一幅精彩蓝图。特邀嘉宾中国幸福力研究院专家导师、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吴东辉先生对本次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二、载体:可操作的立体活动课程

    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中心的活动是零散、碎片的,难以深度链接日常教学。于是,我校探索构建校本活动课程,将活动内容体系化,活动实施固定化。

    学校以品德特级教师王玮为组长,骨干教师为组员,成立课程内容开发小组,以《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课程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向,对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做了统领性规定,保障活动课程内容的设计不走样。《纲要》提出:课程理念以培育学生“责任担当”行为自觉为核心;课程基本特征为重视贴近生活、重视实践体验、重视开放实施等;课程总目标和年段目标确立要观照责任担当知识、责任担当行为、责任担当能力、责任担当情感四个方面;课程内容设置应遵循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原则,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角色定位,分为守规则、懂环保、爱家国、看世界四个维度和“我是家庭一员”“我是学校一员”“我是社会一员”三个模块;课程实施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和反思;课程评价体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维和评价方式多样的特征。

    依据《纲要》,学校整合活动课程资源,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校本开发,并以《和悦少年》校本教材(共六册,适合低、中、高年段)的形式确定下来。首先,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责任担当”品格发展水平,确定了品格培育与塑造课程的10个目标维度,即“爱劳动”“爱学习”“讲文明”“守规则”“爱家庭”“爱集体”“讲诚信”“懂环保”“爱祖国”“爱生命”。这也是低、中、高年段每月开展活动课程的主题。其次,依照主题,每个年段设置不同的活动内容(见下表)。目标

    维度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爱劳动我的书包我做主小能手,我最行跟着家人去菜场劳动最光荣我是“种植小能手”走进敬老院爱学习我要认真听独立完成作业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小窍门学习小主人讲文明我会微笑尊师礼仪在家讲文明文明就餐宽以待人走进生活,探索文明守规则按时睡觉、起床我是班级小主人生活守规则我和规则交朋友生活做事守规则执行规则,走向成功爱家庭整理物品我在行按时回家家庭成员小调查我的家风、家训我是家庭小医生给爸爸妈妈过生日爱集体班级荣誉我来争课堂纪律我遵守感受集体温暖争做集体小主人我为班级添光彩教室小小设计师讲诚信说到做到做一个诚信的人校园生活讲诚信我为诚信代言诚实做人餐厅打工记懂环保把垃圾送回家节水小达人杜绝白色垃圾远离雾霾,从我做起家乡污染情况调查看不见的污染爱祖国认识国旗国歌多姿多彩的民族可爱的祖国祖国在我心中家乡方言知多少寻访历史古迹爱生命不要随便摸我我运动,我快乐生命来之不易远离意外伤害当灾难来临时生病了,怎么办如,关于“守规则”主题活动课程内容,低年段侧重从我做起,从小处着手,认识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守规则,如“按时睡觉、起床”;认识到自己能为大家、为集体服务,承担起在班级中的角色责任就是守规则,如“我是班级小主人”。中年段的学习视域更开阔一些,侧重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生活守规则”是小公民应有的责任担当;要让“守规则”成为学生的意识自觉,“和规则交朋友”。高年段更侧重于促进学生“守规则”的行为自觉,使他们从更高层次上认识到“守规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开展活动教学时,学校单独辟出每周五的最后一节课,分阶段让学生完成制订活动方案、实践活动、组织评价三大任务。课堂上,师生、生生展开互动,明确每月活动的主题,提出活动任务,交流活动方法,制订活动方案。随后,学生会利用双休日及一周课余时间,独立或同伴互助完成相应的实践活动。活动成果展示与评价在次周课堂上进行,或在每个月主题活动完成后进行。通过三个阶段活动的开展,让课堂延伸至课外,使学生“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的自主性和实践性得以凸显。

    学校还积极将校本活动课程的内容进行立体式延伸。在筑牢《和悦少年》校本教材这一教育载体的基础上,从“责任担当”教育视角有机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内容,突出担当理解和责任意识教育,最大限度开掘道德与法治课这一品格教育“主阵地”的丰富资源;整合其他学科课程“责任担当”内容的“留白”之处,有效渗透“责任担当”品格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责任担当”品格教育,如在活动课程中充分挖掘区域水晶文化资源,开展文化研究、文化宣传、文化创造等实践行动,将教育空间拓展至家庭和社会。这样,校本活动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形成有机链接与互动,能立体地凸显对学生的担当理解和责任意识教育。

    综上,不论是活动内容的校本开发还是活动的开展,均具有明显的梯度。以月主题的形式串联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内容,推进不同学科与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教育教学的融合,辅以主题教育活动的同步开展,使各块内容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做到多而有序、推进有效,切实地推进了每个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发展。

    三、平台:体验式的多元活动社团

    学校在实施以“责任担当”为核心的系列德育活动课程中,除了营建主题活动阵地、凝练立体活动课程内容外,还打造了多样的体验式活动社团,避免“被告知(或心理暗示)—认同—执行”模式化教学“知”与“行”割裂的弊端。学生社团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宽广的时空和平台,使他们在社团活动中体验、分享、共情,实现素养的濡染和内化。

    如,学校从多元文化体验、家国情怀表达、品格养成训练、社区服务践行四个方面,设置了合唱、足球、小交警等12个校级社团和若干班级社团,尤其强化“小白鸽”“小法官”“小交警”“小记者”社团建设,做到重点凸显,全面推进。各社团结合活动特点,紧扣每月的主题,从活动内容、活動方式等层面凸显学生的规则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并保证人人参与、人人发展。

    以足球社团为例,打造该社团是为了让学生既能学会踢足球的基本技能,又懂得足球场上的规则,强化规则意识;懂得坚守岗位,强化勇于担当的意识;懂得成绩归于集体,强化团队意识。足球社团也成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责任担当品格的上佳场域。

    2018年9月,学校成功承办了旨在“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市“青蓝课程”展示活动,全景展示小公民“责任担当”品格培育与塑造项目实施成果,学生的表现得到了与会专家、教师的赞许。专题研究【编者按】 “读写教室”,这一有可能体现未来语文教育发展新特征的课程与教学样态,在浙江师范大学附属衢州白云学校研究团队的不断探究和实践中已取得初步成果。而身处经济更为发达、教育资源更为充足的社会背景,“读写教室”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如何得到充分满足?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蓝青小学以“探险者”的想象力和远见构建出“读写教室2.0”,为我们提供了又一条路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