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口香糖风波 |
范文 | 林楠 流行似阵阵风,在校园里传播得极快。折纸风、戴手表风、涂色风、捏粘土风……这些将串起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增添无限情趣。 不知从哪一天起,班里又流行起了嚼口香糖。一开始,我发现有名学生中午嚼着口香糖来到学校,也没太在意。我觉得这很正常,午饭时她可能吃了什么重口味的菜,不想让这气味熏到别人,可以理解。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班级由一个嚼口香糖的发展到两个、三个、四个……可能是看我没有制止,学生纷纷效仿起来。我并未多问,希望顺其自然,让这股风自生自灭。 又一日,我正在上课,突然发现有个学生居然在上课时也嚼着口香糖。我觉得有必要说一说这种现象了,便没有点名地告诉学生,嚼口香糖的确可以令口气清新,但应该在进校门前把它处理掉,不要带进校园,更不要在上课时嚼它,这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说这番话时,我还刻意与在学校嚼过口香糖的那几位学生用目光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能够改正。 这嚼口香糖的风似乎是停了。 一天早上,我照例来到教室,开窗通风,打扫卫生。当我扫到靠窗那组的第三排时,发现地面上粘着至少两大块已经变黑了的口香糖。不愿看到的现象还是发生了。现在把它处理掉?不,我不能把它处理掉,应该找个恰当的时机教育教育学生,不能让它白白地粘在这儿! 还没等我采取行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体育课前,学生都到操场上去玩耍,准备站队上体育课了,有两名自称脚崴了的男生待在教室里,而我也在教室忙着批作业。这时,有两名学生回来取东西,惊奇地告诉我,开教室门时发现门把手上粘着一个嚼过的口香糖!我不动声色地说:“别动,就在那儿粘着,一会儿让同学们都看看。你们快出去上课吧。”等他们出去之后,我佯装不悦地说:“这是谁吃的口香糖啊,竟然粘到了咱们班的门上,太不文明了!对了,我发现咱们班的地上还粘着嚼过的口香糖呢!”我指给留在教室里那两个崴了脚的男生看,“你们俩谁能做件好事,把它弄掉。”他們俩好奇地走过去,看个究竟,抢着抠了半天没弄掉,我建议他们用格尺试试,他俩立刻行动起来,蹲在地上铲口香糖。其实,这门把手上的口香糖就是他们其中一个粘上去的。这个学生很特殊,正处在逆反时期,一讲道理似乎什么都懂,做起事来让人很难理解和接受,而且属于屡教不改,天天有“故事”的类型。刚讲过不让吃口香糖了,其他学生都按要求做了,他像是挑衅一样,满不在乎地嚼给你看,唯恐你发现不了他。刚才他还在座位上嚼着,出去关下门,回来时嘴里的口香糖就不见了,不是他会是谁?过了一会儿,他们俩举着“战利品”给我看。我问他们好弄掉吗?他俩纷纷说着铲口香糖的心得,我也故做恶心地说:“咦,真是太脏了,赶快用纸把格尺上的口香糖擦掉,扔进垃圾筒,再去水池那儿把格尺刷干净。” 门把手上粘着口香糖的事想必早在体育课上传开了,一下课,回来的学生都好奇地到那儿看一看,这个说:“真恶心!”那个说:“谁干的呀?”大家纷纷猜测着……等学生都回来之后,我让大家安静下来,说了这个“新发现”。学生就此事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紧接着,我讲述了曾经报道过的事件。40多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中竟有几十万块口香糖残渣,清洁工人需要铲30下,刷100次才能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试想一下,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满是口香糖残渣的环境中,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我告诉学生,也有上万人集会后,场地上未留半片垃圾的好现象时,他们都震惊了。口香糖虽小,但怎样处理掉它,代表着一个人的文明程度,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大家纷纷评论了乱扔口香糖的不文明现象,表示要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然后,我请几位学生介绍了处理口香糖的正确做法,还特意表扬了两位铲口香糖的“勇士”。说到此处,有的学生说在教学楼的走廊里,在楼梯上也曾发现过被随意扔掉的口香糖。机会来了,我趁热打铁,说:“谁愿意把它们清理掉?”学生踊跃举手,我选了几名曾在学校嚼过口香糖的学生去完成任务,相信这一任务是对他们最好的自我教育。 我希望这小小的口香糖风波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一粒种子,在注重提升自身形象,方便自己的同时,不要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每人文明一小步,社会文明一大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