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巧设问题情境 促进探究学习
范文

    张喆

    教材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学会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初步理解单价与总价的数量关系,逐步学会检验的方法和养成检查的习惯。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运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方法。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即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的信息,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4.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并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生能根据除法的意义来解决总价、单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用除法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学生能用乘法来检验原题是否正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奖励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是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张老师想组织二年四班的同学一起到湿地公园放风筝,你们想去吗?

    生:想。

    师:那我们一起去超市准备一下物品吧,这里可隐藏着许多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生:有。

    二、探究新知,深入理解

    1.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先来到娱乐区准备风筝吧!(出示图片,遮住价格。)

    師:你都看到什么了?

    生:太阳风筝、小鸟风筝、蝴蝶风筝、蜻蜓风筝。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几个小鸟风筝?找生读题目。)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不能解决。

    师: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要知道小鸟风筝几元。

    师:很好,也就是要知道“一个小鸟风筝的价格”,即单价。

    师:(出示商品价格。)同学们真棒!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要解决一个数学问题至少要知道两个有用的数学信息。谁能把有用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生:一个小鸟风筝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小鸟风筝?

    2. 列式,解答问题。

    (生独立列式。)

    师:我们应该如何列式?

    生:56÷8=7(个)。

    师: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解决?请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汇报:一个小鸟风筝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个),想:56里面有(? ?)个8。)

    师:你怎么知道商是7?你是怎么想的?

    生:想几八五十六。

    师:你有什么小窍门吗?

    生: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商就是几。

    师:你可真聪明!看来你们已经准确地掌握了口诀求商的方法。

    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生:分别表示“总价格”“一个风筝的价格”“数量”。

    3.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师:一个小鸟风筝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把求出来的“7个”当成已知的数学信息,去乘“一个小鸟风筝的价格8元”,得出的结果是“56元”,刚好和题中给出的总价钱一致,所以我们的解答是正确的。

    师:那我们现在可以一起来作答。

    生(齐):答:56元可以买7个小鸟风筝。

    (师板书。)

    4.回顾题目,总结方法。

    师: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汇报。)

    师:先找到和问题相关的数学信息,然后列算式,再进行检验,最后口答。

    师:同学们,像刚才那样解决问题,就是除法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应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的知识。

    (板书课题。)

    5.题目变形。

    (出示题目:如果24元买了6个蜻蜓风筝,一个蜻蜓风筝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蜻蜓风筝价格的?

    生:24元钱可以买6个蜻蜓风筝,就是将“24元”平均分成6份,求每份是多少元。用除法计算,24÷6=4(元)。

    (师板书:24÷6=4(元)。生检验、口答。)

    6.对比交流。

    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汇报。)

    师总结:相同点都是用除法来解决的,都知道了风筝的总价格。不同点是第一道题是已知一个风筝的价格,求数量;第二道题是已知数量,求一个风筝的价格。

    师:所以,我们用总价格除以一个风筝的价格,就可以求出数量。用总价格除以数量,可以求出一个风筝的价格。

    7.自由提问。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完成了风筝中的数学问题。接着,我们一起到超市的食品区去准备一下食物吧!

    1.出示食品区主题图。

    1.买6块蛋糕,一共需要多少钱?

    2.54元正好买了6袋薯片,一袋薯片多少钱?

    3.用36元钱可以买几块巧克力?

    4.面包原来10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一次买3个27元。促销的面包每个多少元?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元?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根据有用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1、2、3的思路和方法。)

    (出示问题4。)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下?

    (生读。)

    师:这道题我们需要解决几个数学问题?

    生:两个。

    师:现在请你试着在学习单上解决这两个问题吧!

    (生独立完成后,屏幕展示学生学习单,并汇报。)

    师:解决第一个问题需要哪些数学信息?

    生:一次买3个27元。

    师:你真棒,找到了有用的数学信息。那你会列式吗?

    生:27÷3=9(元)。

    师:很好,那解决第二个数学问题需要哪两个数学信息呢?

    生:“面包原来10元一个”和“促销的面包每个9元”。

    师:如何列式呢?

    生:10-9=1(元)。

    师:看来食品区的数学问题都难不倒大家,那我们再一起到饮料区去帮助大家准备饮品吧!

    2.出示饮料区主题图。

    1.30元正好买了6瓶红茶,每瓶红茶多少钱?

    2.请你用你收获的奖励币,帮老师给同学们买一些饮料吧!

    师:饮料区的饮品有很多,不过红茶的价格我还不知道,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帮我解决一下吗?

    生:30÷6=5(元)。

    师:现在所有要买饮料的价格我都知道了,你能用这节课收获的奖励币帮助老师给同学们买一些饮料吗?请说说你想用手里的多少奖励币买哪种饮料?正好可以买几瓶?

    (生汇报。)

    3.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帮助下我们这次郊游所需要的所有物品已经通通解决了,现在张老师准备去结账了。不过,老师在去结账的过程中,又有一个大发现。我发现:超市搞促销,彩虹糖每袋3元,买4袋赠1袋。张老师准备花24元买糖,可以买多少袋彩虹糖?你能帮我来解决一下吗?

    生:24÷3=8(袋),8÷4=2(组),8+2=10(袋)。

    四、总结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汇报。)

    师: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会了用除法解决超市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这些问题正在等待同学们去发现、研究和解决。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反思:

    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是较难理解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时值春季,正是学生走进大自然的季节。因此,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生活实际,以春游为主线,带学生走进生活,亲自体验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

    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让学生亲自购置春游物品的情境引入,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问题。“能买几个风筝”“每个风筝多少钱”等问题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因此也就變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一情境联系实际,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可见。

    本课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时,第一步,让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第二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两个问题;第三步,验证解答是否正确;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小学生应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应包括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和质疑的能力等。本节课着重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主动发言习惯、集中精力听课习惯、认真审题和验算习惯、团结协作习惯、归纳总结反思习惯。

    用自己挣来的“钱”购买食品,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向了高潮。他们兴致勃勃地数着自己努力挣来的“钱”,精心地计划,充分将数学还原于生活,给了学生实践的机会,又充分体现了他们将数学应用于生活的能力。在购买中,有的学生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有的学生并没有考虑那么多,这体现了他们不同的消费观念,值得他们互相学习。这样的设计正体现了课标中强调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落实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要求。从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来看,只有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围绕核心素养设计教学活动,才能较好地达成目标。

    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第一,课上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更加及时且语言丰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第二,在新授两道例题的对比时缺少小结,学生对于“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的数量关系还是不够明确,所以导致练习过程中出现关于单位名称说不准的情况。如果能再在给学生相对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理解和消化,学生汇报的效果会更好。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也会关注到这一点,不要刻意的让学生将单位名称作为解题的步骤,而是真正明白其意义。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爱建学校)

    编辑∕韩晓雨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