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整体构建 板块整理 |
范文 | 夏俊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的基础知识的梳理,使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理解,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倾听。 教学重点:通过整理与复习进行查缺补漏,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第四单元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这节课主要完成两个目标: 1.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综合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问题,检验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师:大家共同回忆一下,这一单元共有几个小节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板书小节题目。) 二、回顾整理,“串线构网” 1.复习第一小节。(分数的意义。) (1)第一节中共有几个知识点?分别是什么?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先在组内进行交流,在讨论中完善自己整理的内容。 (2)汇报。(板书。) (3)运用这一节的内容解决问题,检验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2.读出下面的分数,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三)我会用 1.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五年一班有学生48人,五年二班有54人,如果把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分成若干小组,要是两个班每个小组人数相同,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2路车和4路车都在同一个车站,2路车每4分钟一班,4路车每6分钟一班。早上6点,2路车和4路车同时在车站发车,下一趟至少要经过多少分钟两路车又同时发车? 四、归纳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反思: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具体包括以下六方面: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这是在学生三年级学习“分數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四年级学习“小数的意义和假分数”及“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为今后学习分数应用题打好基础。 由于这个单元的内容较多,课前我先让学生自行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了整理,动手制作了“知识网络图”, 所以在课上我主要采用“整体构建框架”与“板块式整理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也就是先回忆本单元的小节题目,展现知识系统的整体结构框架。在这之后,采用“板块式整理模式”边整理边复习,对每一小节的内容进行详细复习之后马上针对本小节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夯实了基础,又能够达到巩固强化和提升深化的作用。当本单元的内容全部整理完以后,学生在头脑中就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网络。 本节课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这一点看似平淡,但我认为是本节复习课取得成效关键的一步。因为这样开门见山的导入,教师简洁明快地讲述学习目标,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明白要“学会什么,怎样才能学会,学到什么程度才是学好”,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为学生的学习指引了方向,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主动地进行学习。 课前先让学生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图”,是为了让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穿成线,突出整体性。学生在梳理题目的同时在头脑中建立知识框架,学会从整体看局部,逐步形成整体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的整体性思维,学会把书读薄,为下一步的复习做好铺垫。 另外,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归纳概括。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全班汇报,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规范的总结,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理解,这又是一次把书读厚的过程。同时,这也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形成并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运用板块式整理模式能较好地突出重点,针对性强,注重实效,促进学生经验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整理能力。再通过及时的练习检验达到解一题,通一类,带一串的目的。 最后在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知识的重现,引导学生进行小结,使学生明确本章节的重点知识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整体性思维。 然而有精彩也就会有不足。一是很多学生“知识网络图”整理得很好,可是因为时间关系没能给予很好的展现。如果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补充完善知识图,我想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是练习题的选用,多是教师主导。如果放手让学生把自己易错或认为重点的题型纳入题单中,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教师还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单位:鹤岗市大跃进小学) 编辑/魏继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