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有了规矩,才成方圆 |
范文 | 崔继波 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世界,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中有这样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聪颖的小孩,多年以后,你将还给我一个怎样的青年?”这段从一位母亲心中发出的声音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作为母亲,我能看到这段语言折射出的希望之光,因为孩子的未来是我们的期盼。作为一位教师,我能从这段语言中隐隱读出对一个教育者良知的拷问。因为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小心呵护,精心引导。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莫名地被某种东西触动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我心底悄悄埋藏,因为我是教室内所有学生的思想领路人。 读到这个故事时,我的学生已经升人了三年级,我为逝去岁月中的无为感到懊悔。当我真正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我决意精心呵护那每个小小背影,不让那背影之后的殷殷希望落空。我要学会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追寻教育的真谛,让我的学生可以幸福地成长。当我仔细阅读书籍,静心反思后,我知道了我的教育目标应是让他们自我修正,自我成长,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我想到用良好行为习惯去推动学生的自我成长。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有一套评价参照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规则。有了这些认识上的收获,“规则”这个字眼在我的脑海中不断被放大。 我开始思索着怎样帮助三年级的学生建立规则。哈贝马斯的规则论给了我一些启发,我想到了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规则的重要性,体验遵守规则需要自律和勇气。我精心策划了一节德育活动课,清楚地记得那天上课的情景:在学生的目光追随中,我站在了讲台上,一改以往新课导入的方式,只是告诉学生想要和他们分享一个故事。一说到有故事听学生顿时来了兴趣'/J、眼睛满含期待地等着我的讲述。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在前一天晚上做的梦,在梦中陷入了一个混乱的世界。我从梦见自己生病了给学生讲起,倾尽自己所有的想象,极力渲染了一个无规则的世界:打车时被困于无规则的交通秩序,就医时被困于无规则的就医顺序,取钱时被困于无规则的银行……学生的表情在倾听中变得凝重了,或许是故事中这个无规则的世界吓到了他们。我适时地用一句“当我正急着想喊时,突然醒来了”把学生带回了这个现实的世界,他们的心也平缓了。我趁机引出了本课的主题“成长离不开规则”,而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成长中所遇到的规则畅所欲言。学生很兴奋地开始交流、讲述。当学生全面认识了规则后,我带着学生玩了一个《魔王闯关》的游戏。我来做“魔王”,就是游戏的把关者,学生要在我面前报出口令请求通过,要根据他们口令的正确与否决定是否放行。明白了游戏规则后,学生很积极地站在我面前等待着闯过这一关。当一次次不合规则的事被我拒绝后,学生心中那份游戏的愉悦渐渐淡去了,努力后的失望开始在他们心中蔓延。班内一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在被我拒绝了五次之后。眼中涌出了无助的泪水。我问她:“还有最后一次机会,是再试一次。还是选择退出游戏。”经过一番内心的思想,她决定再试一次,尽管最后没有过关,眼泪仍在挂在脸上,但她接受了这种游戏规则。游戏结束后,我告诉学生,虽然有时“规则”不会带给我们一些方便,却是必须要遵守的,从大局处着眼,只有人人都遵守规则,社会才能有序,人们才能过得舒心。当这节课结束时,我在黑板上只留下两个字“规则”。我希望能把这两个字种在学生的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我开始留意学生的表现,关注我所预想的教育实现了多少,令我高兴的是学生开始喜欢讲规则了:“老师,她不遵守游戏规则。”“规则”这个字眼在学生的口中不断重复着'让我有些惊喜。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用规则来评价学生平时所犯的错误。渐渐地,学生把用规则约束自己内化在心里。陪着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的过程,让我深刻理解了班主任工作这门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唤醒。摒弃烦琐的约束,找寻一条唤醒的途径。唤醒学生心灵中潜在的特质,让学生的人生更完美。为学生的成长储蓄一些精神食粮。我愿继续努力。 编辑/徐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