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承接线上科学评估 启动线下合理过渡工作 |
范文 | 陈英 郭丽丽
线上教学已经进行几个月了,如何评估学生线上学习的质量?复学前在教学方面应该做哪些准备?怎样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对于复学衔接,我校教师一直在思考和尝试,有了一些想法,愿意与大家分享。 一、承接线上,科学评估学习水平 由于小学生的数学學习更多地依赖独立思考、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而线上教学减弱了师生互动,不便于掌握学生操作理解及思维发展水平,存在目标不能完全达成、学生有学习困难的现象。因此,第一个思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思考是如何做好学生线上学习的水平评估。 (一)返校开学前,线上学习情况调研 学习水平评估,分在两个阶段,一个是在线上学习期间,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调研,对学习水平有预估。 第一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开展调研,多主体多元评价 1.学生和家长方面的调研(扫码参与):这次线上学习考验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做到按时、自主去观看直播课程,能否能够独立地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否需要家长陪伴等情况。家长根据学生居家学习状态,对学生线上学习进行评价。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教师方面的调研(扫码参与):线上教学中的诸多问题,也引发教师反思:我们平时是不是更多地关注知识了,重新思考未来人才培养新模式。我们对教师也设计了调研问卷,另外,教师根据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及完成质量、线上答疑出勤情况、学习的目标达成情况等,填写学生线上学习评价量表。 第二步:以调研实况为基准形成报告,做综合水平预估 由于线上评估测试既不方便做,又不能保证它的客观性。因此我们把测试放到返校之后。根据调研情况,以及在线上辅助教学期间的了解反馈,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大体情况、普遍存在困难等做一个客观预估。这也是拟出评估测试题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以水平预估为基础进行教研,做评估具体安排 1.召开学科教师会议,讨论确定线上学习水平的综合评估办法。包括拟出试题、测试方法、批阅办法、数据统计、结果分析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2.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研究拟出综合评估试题和评估具体安排。研讨课标,研讨教材,研究学生,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制定双向细目表,拟出能够综合考查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及包含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思想形成情况的学习水平的测试题目。我校统一了数学学科拟题要求,如,基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参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来把握难度;要先有内容,再有形式,从单元整体出发,有机整合,确定学习内容;要呈现学生思考过程、操作方法,尽量避免判断、选择等客观题目;设置开放性的问题等。 以下就是我校拟出的四年级试题,是参照教材中整理与复习和总复习的框架,按内容领域分为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等三部分。 3.整理复学清单:各学科教师共同商议,给出每个年级复学准备清单,包括防控要求,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准备,复学后的要求,需要完成的工作等。复学清单中,各学科教师应有学科要求,如:数学学具的准备(如四年级用的量角器、三角尺、小棒等)、要求学生整理数学学习困惑等。在复学前下发给教师及学生家长,共同做好复学准备。 以上都是在返校开学前,线上教学期间应该做好的评估准备。接下来聊一聊返校后如何进行实际施测。 (二)返校开学后,线上学习水平评估 在掌握线上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并做好了水平评估的具体准备工作后,返校复学后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教务组织,开展测试,形成评估报告。 按照整体部署和安排,在返校复学后,进行线上学习水平评估测试。我们原想的是由教务组织安排统一评估测试,但考虑到试题开放题目较多,可能需要数学教师现场讲明答题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人员单元管理需要,最后决定由任课教师组织施测,当堂完成。重点做好测试后的学生的水平评估,按双向细目表中对不同的学习水平描述和对应的评估标准,对每个学生进行评估。必要时,部分学生可通过课后访谈了解卷面背后的真实学情。汇总后形成班级及年级的数据汇总,发现共性问题及个性问题,给出解决办法,形成年级本学科学习水平评估报告。 二、启动线下,合理规划教学进度 第一步:学科教研,明确进度,制订教学计划 按照市里的统一进度,返校开学后不会立即开始新课教学,会有一段过渡期,用来对线上教学进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便于线上与线下的顺利衔接。 在返校后,召开学科教研会,根据评估中发现的学习困难及问题,做好过渡期的学习内容安排,即教学计划。这里会从学生的困难及问题出发,关注单元教学,有机融合学习资源,梳理知识结构,建立体系。 第二步:集体备课,确定内容,设计教学预案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即便某个学习内容需要从新知探索开始学习,也不能再拿过教材重新学,或是随意印两张卷子就去上课。因为学生的困难存在于认识的过程中,需要在学习活动中去更新认识,明晰概念或道理。重复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完全没有兴趣,就是在浪费时间。 因此,同年级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以实际问题为集备主题,确定学习内容及目标,做好每节课的活动设计。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与发布、教师课前准备、学生需要准备的学具、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预计使用的练习题、课后需要布置的作业等,制订好每一节课的详细预案。例如:以目前已经发现存在问题较大的《探索与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为例,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没有真正经历“观察发现——提出猜想——操作验证——科学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提前布置任务“三角边三边有什么关系?如何验证?请尝试想办法和同学讲清楚你的观点和推理过程,可以借助小棒,画图,也可以尝试做动画演示。”学生,要提前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若干根。这样设置任务,即考虑了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又有新的内容挑战,还让所有学生亲身经历了边动手操作边科学推理的全过程,让这节课成为一节真正的探索与发现的数学课,而非一节数学概念课。 同时,要制定学习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给学生打印出来,没有条件的也要给学生一个学习问题链,即提纲、框架,引领学生的数学活动和学习。 第三步:研究课堂,反馈学情,调整计划预案 每位教师在课上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课后通过线上作业批改与当面作业批改相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总结当日学习情况,做好每日学情反馈。根据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做好周总结并制定下周计划。根据每日学情反馈与预估情况的差异,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预案,保证堂堂清,日日清,保证学习质量。 第四步:再次评估,形成报告,确定新课进度 在过渡时期结束前,再次进行测试和评估。同时,对比第一次测试,分析哪些问题已经解决,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存在共性问题,可以暂缓开新课,进行再次的集中学习。对于个性的问题,可以边开新课边做好适当的补充练习。对于个别学生存在的学习困难,进行个别指导。这其中要特别关注特殊群体的学生,重点帮扶有心理障碍或对数学有畏难心理的学生,要及时发现,及时调节,给予信心,给予指导帮助。必要时,要和家长沟通,家校协作,共同帮助学生解除困难,尽快追赶上来。 以上就是在返校开新课前的一些思考与尝试,至于开新课后,具体的教学如何来做,还需要继续思考,但不急于实践。前几天,有幸在线聆听了北京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新世纪教材编委)关于疫后课程重塑的讲座,感触很多。有校长提问,当线上教学转到线下教学时遇到困难怎么办、刘校长认为,可以走着看,边走边调整,动态管理。我们特别欣赏这个想法,很多事不是安排好了才做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去思考和安排的。因此,我们对新课的教学安排不需要下手太早,但是思考还是要有的。接下來和大家分享几点线上教学中对线下教学的启示思考: 线上教学对线下教学的启示思考: 1.教师的角色定位,重新定义教与学 当线上教学“脱离”了我们的“掌控”之后,我们更多担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两个多月下来,我们发现,学习是学生的事,学生的天性是爱学习的,除非我们自己把学习过程变得不再愉悦。还有,线上学习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是不是因为平时我们管的太多啦?最有后劲儿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那么在返校复课之后,是否应该向线上教学学习,改变“掌控思维”,做好角色转变,即,做好学生的学习资源的供给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深度学习的促进者。 2.研究数学本质,关注核心素养 线上学习期间想了解学生数学学习和思考的过程,真的很难。我们反思,平时的教学是不是过多关注知识而忽略了学习过程与方法?我们应该让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成为学习的主流方式,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逐步形成数学思想。我们大庆市小学数学学科提出的“六清”教学策略就不应只是在线下的课堂教学去应用,而是应该成为一种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市里统一录制的直播课程运用六清策略,效果非常好,但是学习课程的学生可并不是都能按“六清”来学习的。如果学生无论是居家还是在校的学习都能用“六清”要求自己,真正做到“想清、做清、说清、看清、听清和问清”。即便是线上教学期间,也能准确地呈现想法、暴露困难和问题,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情,从而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明晰认识,真正落实数学核心素养。 3.做实证研究,用数据说话 线上教学期间,我们想高效利用短短的一周两、三个20分钟的时间辅导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就需要从学生的作业反馈的错题中发现迷思点和困惑处,掌握真实学情。包括前面讲到的评估测试,都对我们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以及评估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尝试,即,做实证研究,用数据说话。开新课之后的阶段性检测和评估,我们又该如何做呢?大家愿意尝试改变一下吗? 以上就是我校数学学科在复学衔接方面的思考,我们会继续边实践边研究的,希望能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教师和学生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无缝对接。 (陈英?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特级教师) ■ 编辑/魏继军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