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的融合 |
范文 | 王嫣 摘 要: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创新条件,尤其网络游戏、视频等成为现下学生最主要的娱乐和学习方式,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条件,为学生开发或者打造更好的微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官受到刺激,想象力不断提升,探索的欲望被开启,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实现提高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家校共肓;策略 过去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教学也只能依赖教材、黑板和一支粉笔,再加上老师的讲授或者一些简单的教学道具的配合,就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整个配套设施或者技术设备。这对于好奇心非常浓厚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备受煎熬。能听懂的话还能从中发现一些奥秘和吸引他们的知识发展过程;如果听不懂,简直就如听天书,云里雾里。现在是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老师利用网络,以视频为载体,为学生打造有趣的微课,既能生动、有趣地给学生呈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解析,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更重要的是,微课的灵活性,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打开另一扇窗。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好动,在学习中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离开老师或者家长的监督,学习不认真、不专注是常有的。有了微课式的教学,不但老师能在课堂上更加灵活地呈现重点、难点,家长也能在家监督或者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从而真正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 一、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的意义 1.方便学生的学习 微课短、精,学习时间灵活、自由,可以让学生随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再学习或者再复习,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课堂的弊端。还有些家长没有时间或者能力为学生讲解一些难题,有了微课,家长要做的就是配合学校,督促或者陪伴学生,运用自由时间对课堂上没学懂的进行再学习。何况,微课的灵活性也大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自由安排时间,根据需要重复学习,也能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引导。 2.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 过去老师的教学是一本教材,学生的学习何尝不是一本课本,所以思维受限,方法单一是不可避免的。微课的运用,可以让学生重复学习、灵活学习,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智慧。比如,“认识图形”的微课,学生可以看老师录制的微课,也可以利用网络与家长一起看看网上其他老师关于“认识图形”的讲解或者学习方法,这样既能拓展学生思路,又能丰富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二、微课教学与家校共育的融合策略 1.充分发挥微课在课后的作用 经过长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我发现即使在同一堂课上,接受同一个老师的教学,学生还是会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性,收获出现偏差,影响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在教学时把课堂上讲解知识点的重要环节做成小视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后进行再学习,达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积累。比如“角的度量”,针对学生课堂上没有听懂的重点,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并把微课的内容发到家长群里,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也可以与家长交流、讨论,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再与家长一起探讨完成作业。这种学习过程,不但能大大增近亲子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同时收获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2.加强家校共育的纽带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作业和学生学习的习惯表现来看,许多家长不会陪伴或者监督孩子学习,所以家长费心费力往往适得其反,达不到目的不说,还会让学生感觉压力、反感。而微课的灵活、有趣,同时家长群的建立,有效避开了家长陪伴学生学习时的误区,增进了亲子关系,也实现了家校共育。比如,老师可以把微课发到群里,并指导家长如何陪伴孩子,与孩子一起学习,如何为孩子讲解一些他们看不到的内容。家长也可以随时在微信群就学生学习的一切问题向老师请教,等等。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家长指导学生的能力,还能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他们学习的重视以及对他们的关心,使学生从内心生出自主学习的动力。再比如,家长也可以把学生在课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如微课内容模糊、重点不突出等一些情况及时向老师反馈,让老师在制作微课时进行调整,在课堂教学中也进行相应的改变,不断转变教学方法,使教学能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的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三、结语 微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但是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天性使然,再怎么灵活、有趣的学习方法,他们的注意力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老师要利用微课,不断变化微课设计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为家校共育搭起一座桥,使微课在课后、在学生的家庭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修潔.微课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6). [2]周贤波,雷霞,任国灿.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项目课程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小学数学,2016(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