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资源共享,在互动中增强作文活力
范文

    谢月红

    摘 要:微信、QQ、博客等个性化网络交流手段的出现,给作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利用公众平台能够自由表达,增强作文的开放度;个人公众平台便于排释心理障碍,能够增强文章情感的真实度;公众平台共享,能够消解人际拘束,增强师生对话的平等度;建立公众平台,能够逐步消除枯燥感,增强学生作文的兴趣度。

    关键词:语文教学;作文;交流共享;公众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人们的信息阅读视野不断扩大,对知识的获取方式丰富多样,情感交流速度大大加快,这给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合理、规范地利用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对我国的教育是一种强大的助推力,作文教学同样能够从中获益。

    微信群、公众平台(BLOG)、QQ群、快手等许多个性化网络交流手段的出现,给作文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如果充分利用好这些公众平台,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群、QQ群等,在语文教师的有序组织下进行作文交流共享,一定能在互动交流中增强作文活力。尽管有些农村地区网络共享还不普及,但这种趋势已势不可挡,网络已经翻山越岭,覆盖了广阔的村村寨寨。窃以为,以这些公众平台为载体,师生互动交流,相互评赏,肯定能给作文教学带来巨大转机,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彰显。

    一、利用公众平台,能够自由表达,增强作文的开放度

    课堂作文、考场作文毕竟是限定时间、限定题目范围、受制于各种要求,又要最终作为作业呈交给老师的文字,因而有其局限性。如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写长写短,具有一定的束缚性。而公众平台以个人日记的形式呈现出来,纯粹是个人心灵世界的自由坦露。文章的长短、写作的时机、内容的选取、形式的采用、立意的定夺,都较之课堂、考场具有很大的开放度,完全是自己生活感悟、心灵情感、个性情绪的自由表达,更能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内心世界,是一扇五彩缤纷的人性窗口,对教师真实地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做人、写作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应当鼓励,积极推广,充分利用。我们在日常交流中发现,不少老师都建立了班级交流群,但往往大多用于信息发布、作业安排、通报联络,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

    二、个人公众平台,便于排释心理障碍,能够增强文章情感的真实度

    公众平台明显的私人化色彩,可以不去管别人说三道四,便于排解熟人圈子有所顾忌的心理障碍,能够凸现个人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写平时不敢写之内容,抒平时不宜抒之真情。文章的魅力就在于真情实感。好的作文往往是熔铸真情的东西,以情才能感人。因此,鼓励学生运用公众平台,可以推出一批富有真情的作文,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快速提升,给作文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现代社会的变革,导致在广大的农村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心灵世界有许多隐秘的东西,在正常的作文中无法书写,特别是他们的酸甜苦辣、失意惆怅,往往不便于倾诉,而公众平台恰恰可以让他们以“隐身”的状态表达内心世界。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心理辅导老师更可以从中捕捉信息,做有针对性的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一个交流平台可以一举几得,对作文交流、班级管理、心理辅导都有帮助,何乐而不为?

    三、公众平台共享,能够消解人际拘束,增强师生对话的平等度

    支持鼓励学生写公众平台作文,必须有老师的指导。教师可以在学生发布在公众平台的作文下跟帖,对作文进行评价指点;学生也可以对教师的跟贴回复讨论,进行师生对话。由于公众平台互动具有间接性,不需要面对面,所以更能体现对话的平等性,而且师生能够摆脱课堂作文互动中面对面时的拘束,易于说真话,收到更好的互动交流、改进提高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写作文,还要允许学生说“出格”话,有利于发现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便于及时引导与纠正。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可以不让学生实名讨论,让他们人人有不止一个“昵称”,甚至可以设置保密的“昵称”。这样,学生更能大胆说真话,抒真情,真正展示“真”作文。

    四、建立公众平台,能够逐步消除枯燥感,增强学生作文的兴趣度

    公众平台是新生事物,具有新颖鲜活的特点。定期写作,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课堂作文的厌倦,克服学生对课堂作文那种应命文章束缚手腳的逆反,增强写作的兴趣度。公众平台作文对学生兴趣与信心的培养,反过来又对课堂作文具有支持互补性,促进课堂作文的整体改进,二者都不可偏激偏废,应正确评价和对待。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老师一定要制定纪律,管理好班级群,教育学生在平台上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杜绝消极、负面的东西,否则适得其反。

    公众平台作文还不普及,教师在有条件的学生中提倡和推广,对学生作文教学具有开拓意义。教师应在公众平台作文的指导点评中下功夫,给予鼓励和扶持。同时要针对学生实际,在作文质量要求、写作频率、评点语言等方面都不宜苛求,以防挫伤和新的厌倦。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做,公众平台作文这个新生事物一定会健康成长,给作文教学带来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秀丽.作文评改环节的设计与指导[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7).

    [2]薛婷.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生习作评价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7.

    [3]杨慧慧.互动式作文评改的实践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