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雪车项目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
范文 | 于滢 巨雷 孙智博等 摘要:雪车是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损伤预防是保证训练效果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跟队服务,对雪车项目现有损伤状况进行了归纳分析,研究认为:雪车项目推车训练和滑行训练过程中都容易出现损伤。推车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大腿后侧肌群和髂腰肌的损伤;滑行中的翻车事故容易导致颈部损伤。大腿后侧肌群损伤原因主要是股四头肌向心收缩肌力大大超过胭绳肌离心收缩肌力,导致运动性拉伤;髂腰肌损伤主要是慢性疲劳导致的。滑行中颈部肌群肌力是保证运动滑行过程中头部相对稳定的基础,也是保证滑行流畅的主要因素。损伤预防的措施主要在于充足的身体素质训练,正确的动作技术,及时的心理疏导和专家团队的科研保障。 关键词:雪车项目;运动损伤;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8)04—0023—05 雪车项目比赛过程中,虽然运动员之间没有对抗性的直接肢体接触,但由于运动过程中高速滑行和急转弯的要求,损伤发生率还是非常大的。国外对于雪车运动损伤的报道尚不多见,国内此方面研究仍为空白。雪车项目是技术性很强的高危运动项目之一,对运动员体能和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其训练过程中处处都有损伤发生的可能性,运动员受伤在所难免。为使我国雪车运动员更好地进行训练和比赛,本课题组成员通过跟队服务,现场观摩国家雪车项目运动员的冬季和夏季的全面训练,对训练和比赛中所出现的问题展开科学分析和讨论,并对不同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进行训练和比赛是至关重要的。结合雪车项目场地、装备和技术的特点,对运动员运动损伤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为雪车项目提供运动损伤的理论和预防依据,从而促进雪车项目的发展。但由于运动队组建时间短,训练和管理还不完善,并且跟队服务周期短,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 1中国雪车项目国家队的建立与发展 2015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成立了雪车雪橇部,并相继成立了中国雪车队、中国钢架雪车队及中国雪橇队,3个分项使用同一条赛道。这些国家队的项目组建达到了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实现冰雪全项参赛的目标,对冰雪运动项目的发展意义重大。雪车项目分为男女双人,男子四人三个小项。雪车双人座是由领航员与制动员组成,领航员使用雪橇内侧的操舵索来驾驶,而制动员则在通过终点线后拉闸刹车,让雪橇停下来。雪车四人座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两位推手,推手是在出发的时候起到奋力推雪橇前进的作用。选手们在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上共滑行4次,最后统计时间,决定排名。中国雪车队自成立以来,一直在积极训练和备战。要在短时间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从专项训练人手,坚持以赛代练,仅两年多的时间,中国雪车选手就成功进入平昌冬奥会。冬奥雪车赛场上也首次出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这不仅创造了历史,也是对过去两年各方积极努力、弥补短板的肯定。 2雪车项目的场地和装备特点 雪车的赛道是用混凝土或木材建造的,具有一定坡度的凹型滑道。宽1.40m,两侧为护墙。滑道及两侧的护墙均需浇冰。赛道表面平整度要求很高,要求具有较好的抗裂性与低收缩性。在世界范围内,国际雪车联合会认证的标准赛道只有15条,其中德国就拥有4条,便利的场地条件使得德国队多年来一直占据雪车项目的领先地位。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核心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主赛道是亚洲唯一一个具备回旋弯的赛道,主赛道的落差为127m,相当于47层楼高。赛道设置了5个出发区,最大滑行速度134.4km/h,最大离心加速度4.7g,采用直接蒸发氨制冷系统。雪车规定滑道长度为1200~1300m,平均倾斜度为8%~15%,曲线半径至少在20m以上。滑行转弯时,压力接近于重力的4倍,平均时速达到135km。在曲线、直线、圆形Omega(Q)等赛道上保持加速度,滑行转过14~22个弯是其重点。由于是争分夺秒的比賽,因此速度一旦减慢,就无法取得优异成绩。赛道的设计要求滑行时具备高滑行速度下进行转弯的能力,运动员需要具备很高的反应和控制能力,如果翻车将会产生很大的危险性。 3我国雪车项目运动员损伤的特点 据报道,2006年都灵奥运会和2014年索契冬奥会运动雪车项目的运动性疾病发病率很高。雪车一旦滑行失误基本上就会有损伤的出现。因此,在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不仅要努力提高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还要尽量减少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运动过程中受到机械性和物理性方面因素所造成的伤害,称为运动损伤。运动损伤不仅会影响运动训练的正常进行,还会影响到运动技术的正常发挥及后期的运动康复,严重情况下会结束运动员的职业生涯。由于雪车具有自身的技术特点,不同运动环节中各部位的负荷量不尽相同,在直接原因的作用下,推车和滑行过程中的易伤部位特点比较明显。 对我国雪车国家队队员2016—2017年的夏训和冬训期的损伤进行统计,期间出现的各种擦伤、挫伤发生率较高,因为每次翻车基本上都会导致擦伤。受伤类型为软组织冲击伤、擦伤、挫伤为多;受伤部位在颈肩部、腰背部和大腿后上部损伤;受伤的肌肉为右大腿后侧肌群、髂腰肌。出现过的严重损伤有脑震荡、肋骨严重挫伤、颈椎骨骨折、锁骨粉碎骨折、颈椎严重挫伤。 4雪车项目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分析 中国雪车队训练内容主要有滑行训练、推车训练、身体训练三部分,其中滑行训练以实际赛道滑行为主、模拟驾驶为辅;推车训练指的是在专门的冰道或者轨道上进行推车启动、奔跑和跳车练习;雪车运动员的身体训练与田径项目短跑运动员类似,不同点在于雪车运动员需要的能力是要在克服车辆自重阻力的情况下高速奔跑的能力。运动员对雪车运动规律的掌握和了解还不够全面,技术不够娴熟,经验不足。长期连续高速滑行训练,训练后期容易造成身心疲劳。通过对损伤原因的分析,认为损伤原因主要有技术动作不正确、疲劳、准备活动不充分、带伤训练、意外受伤等影响因素。分析和认识损伤产生的原因,可以有效预防损伤的发生,保证运动员的健康并正常训练。 4.1推车训练中损伤原因分析 推车训练容易导致运动员大腿后部肌肉损伤、髂腰肌止点拉伤,运动员出现腰痛和大腿后侧疼痛。雪车项目运动员在推车技术训练过程中,运动技术掌握不够全面,导致错误的肌肉发力,产生损伤。根据雪车运动的特点,有必要对每个运动员进行体能整体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可以针对性的进行髂腰肌与臀部肌群平衡的训练,提高快速爆发性髋关节屈伸能力的训练。建议雪车项目运动员要细化推车技术的动作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1.1大腿后部肌肉损伤 大腿后部肌肉腘绳肌是双关节肌,具有“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一个弱点,即在一个环节运动时已经缩短或拉长,则在另一个环节运动时再继续缩短或拉长就有困难,腘绳肌的这一解剖生理弱点不仅影响着肌肉力量和柔韧素质的发挥,也是造成其损伤的主要原因。损伤大都发生于短距离冲刺跑或冲刺疾跑摆动阶段晚期,肌肉由离心工作转为向心工作以降低伸膝速度的时候。有报道,年龄的增大,腘绳肌损伤史和股四头肌最大力矩过大是腘绳肌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运动员在频繁快速地跑动过程中需凭借膝关节进行反复屈伸运动。膝关节在快速伸展过程中,腘绳肌做最大离心收缩,主要用来缓冲股四头肌向心收缩肌力以及下肢运动的惯性力量,避免膝关节过度伸展。若腘绳肌离心肌力薄弱,往往导致腘绳肌拉伤。因而,强大的腘绳肌离心收缩肌力对于保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腘绳肌与股四头肌的肌力失衡是诱发腘绳肌运动性拉伤以及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因素。雪车项目推车跑运动中,臀部肌肉和腘绳肌结合主动发力,运动员在克服雪车重力的前提下高速奔跑中,过度屈膝动作导致股四头肌向心收缩肌力大大超过腘绳肌离心收缩肌力时,极易导致腘绳肌运动性拉伤。 4.1.2髂腰肌损伤 髂腰肌在近侧支撑时,它的拉力是由下向上前,收缩时能使大腿屈,在跑动中大腿能否快速前摆和高抬与髂腰肌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远侧支撑时,两侧髂腰肌同时收缩,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又为跑动中身体重心积极前送,并完成抬腿下压动作,从而为获得向前速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运动员在推车训练过程中,由于大腿快速前摆和高抬,髂腰肌过度收缩可以导致慢性疲劳,出现压痛甚至导致慢性劳损的发生。 4.2滑行训练中损伤原因分析 雪车比赛每赛次滑行4次,以4次比赛的累计时间计算成绩,时间少者名次列前。初练雪车,舵手不会开,刹车手不会刹,翻车是家常便饭,几乎每个队员都是伤痕累累,可以说雪车的驾驶技术是运动员用血肉之躯撞出来的。因雪车下滑速度不断增大,常常发生出辙、翻车等事故,运动员出现挫伤的几率增大。严重损伤如脑震荡,肋骨严重挫伤,颈椎严重挫伤等损伤主要在滑行训练中出现。因此,逐渐发展成在陡坡上多修转弯道的办法,以求减速,并把雪道表面冻成冰面,雪道两侧加护墙。即使现今的场地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但项目本身还是一项高危险性的运动。运动员滑行过程中,颈部肌群是保证运动滑行过程中头部相对稳定的基础,稳定的头部位置是保证视觉和前庭器官功能稳定性的前提,是保证滑行流畅的主要因素,也是保证中枢神经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部分运动员颈部肌肉力量不足,导致颈部控制能力不佳,进而会影响滑行的方向,如与墙体碰撞,容易出现颈部的损伤。 4.3其他损伤原因分析 训练前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准备不到位现象。其中包括上车出发前的准备活动,场地保障,护具的佩戴检查,身体状态的调整等。 4.3.1装备和护具准备 冰雪运动属于对器材装备依赖性较高的运动。雪车是一个类似火箭式的小车,这个由玻璃纤维和钢结构组成,重达210公斤的冬季项目装备耗资不菲,不仅是雪车自身成本昂贵,其运输成本也非常昂贵,因此雪车是公认的“烧钱”项目。由于雪车昂贵,一些国家运动员只能通过租借雪车进行参赛。因为对车子的性能不熟悉,所以会导致掌控过程中一些损伤的发生。此外,雪車结构的设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滑行训练过程中,如果雪车出现异常的碰撞,其后刃的车内固定架会造成运动员大腿后侧外上部软组织的挫伤。每次滑行之前要对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雪车运动员的服装和穿戴用具:包括比赛服,护肩、护肘、头盔和专用钉靴。雪车运动员比赛服为紧身设计,减少运动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影响,在最大限度提高运动速度的同时,可以较小的影响肌肉功能。此外,运动紧身装备在维持肌肉功能、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在训练和比赛之前要及时对装备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一定要佩戴头盔等护具,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出现。 4.3.2疲劳因素和带伤训练 某些运动员出现驾驶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疲劳现象,而且以心理疲劳占大多数。雪车项目运动员如果出现连续的损伤,并且未完全康复,带伤继续训练,会导致肢体感觉反应异常,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继续进行滑行训练,运动员必然会有心理障碍和动作不协调情况的发生。这样的情况下滑行,容易出现雪车驾驶失误,进而发生损伤。 4.3.3场地因素 雪车项目与雪橇和钢架雪车共用场地。温哥华冬奥会开幕前,雪橇运动员库马里塔什威利在训练中意外被甩出赛道不幸身亡,让更多人对赛道两侧防护墙的高度提出讨论,对于比赛赛道安全性的质疑声越来越高。相对于雪橇,雪车项目飞出赛道的机会不多,但翻车是经常发生的事情。由于雪车赛道是具有一定冰面坡度的凹型滑道,且弯道较多,翻车时颈部与赛道两侧的碰撞将会直接导致颈部的损伤增加。此外,雪车比赛的冰面厚度和平滑程度也至关重要。2013年索契世界杯雪车比赛,在赛前的训练过程中,冰面遭到许多运动员的抱怨,抱怨的不是赛道速度和安全性设计,而是赛道冰面坑洼不平,赛道冰面太颠簸导致训练后运动员出现了视力模糊和头痛的症状,训练安全系数大大降低。因此,赛前场地各方面的保障工作要到位,防患于未然。 5雪车项目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除充分的准备活动和场地器械安全检查之外,充足的身体素质训练,合理规范的动作技术和及时的心理疏导是预防运动员损伤的主要措施,此外,专业的科研团队是保障运动员安全高效训练和比赛的关键。 5.1身體素质训练 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是提高雪车项目运动员所需的速度、力量、平衡、灵活和肢体自控能力的训练。由于是多人比赛项目,团队的配合训练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雪车项目运动在选材时,执行了国家体育总局跨界选材新政策。雪车国家队跨项选拔的人员来自田径中的短跳项目,因此爆发力指标突出、身体形态优良,对年龄、身高、体重以及计时60m跑、五级蛙跳项目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雪车项目运动员而言,获得最大初始速度能力对整个成绩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初始速度是雪车获得较快滑行速度的关键。因此,力量和速度训练必不可少。此外,在初始速度的前提下,能够灵活控制肢体,维持身体和器械的平衡,并适应速度持续提高能力也是影响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 5.2技术动作的正确性 使雪车运动员了解所完成技术动作的特点,熟悉身体的解剖特点,确认雪车项目的推车技术动作模式,同时提高滑行过程中各肌群的平衡力和协调性,以及前庭功能稳定性,注意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与提高,使雪车运动员可以潇洒优美的驰骋在雪道上。教练员及运动员可以通过分析探讨录制的运动员运动技术特点视频录像,加深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及认识。也可以制作各种易导致损伤的动作及不正确的技术动作的视频集锦,形成雪车项目的三维运动损伤模拟图像,进行损伤的防范。针对存在损伤危险的躯体部位上改进动作或采用可预防损伤的手段。 5.3及时的心理疏导和专家团队的科研保障 雪车项目是高危项目,危险性极大,无形中会增加运动员的心理压力。合理的运用心理疏导,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也可以引导其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合理导向、自我调适,进而增强自身的心理素质。2017年夏训,雪车队伍特意聘请了专家团队,为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由于雪车项目速度快、危险性高,加上很多队员对项目不了解,及时的心理辅导有利于排解运动员在赛道上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此外,雪车雪橇部还聘请了医疗、营养、体能等方面的专家团队进行专业的指导,为队员们制定了营养、伤病治疗等针对性的方案,并提出了科学训练的意见。这些预防措施保障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比赛,进而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异成绩,并参加了平昌冬奥会。 6结语 雪车项目是高危项目,在我国起步较晚,由于场地问题使国内训练受限。在国外训练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认真学习国外对于该项目损伤防治的经验,重视运动损伤方面的研究。教练员团队要保障场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运动员要尽量掌握好正确的推车技术与滑行方法,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建议对我国现有的雪车运动员进行流行病学的长期跟踪统计分析服务,总结雪车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特点,寻找损伤的规律,进而有效的进行预防。加强医务监督工作,配备完善的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保证训练效果的同时保证运动员的身心健康。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