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巧用塑胶跑道开展大课间 |
范文 | 叶海辉 摘 要:本文利用塑胶跑道开展大课间活动,安排了多种活动内容,成为体育课的延伸与补充,拓展中考背景下的初三大课间操作新模式。 关键词:跑道;大课间;素质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73-01 当前,中学大课间活动内容主要以国颁操、自编操、跑操为主,而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体育中考,大部分学校基本安排跑操来增强学生的耐力等身体素质,由于内容枯燥、重复,时间一久,导致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为此,如何在大课间探寻出针对初三学生的特殊群体,突破大课间活动的实效性。笔者经过摸索创新,科学地利用跑道设计多种内容,采用变换方式,让学生在内容更新下快乐地运动起来。实施以来,与原来单纯的跑操相比,学生反馈良好,学生的体能和技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将经验总结整理,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一、基本情况 学校为半圆式300m 6条跑道的塑胶场地,南北朝向。共有30个教学班,学生1290人,初三共有10个班。学校大课间安排在上午第二、第三节课之间,时间为30分钟。 二、具体内容 为了便于实施和学生理解、记忆,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均以组织队形来命名,集合地点分常规、快速跑集合地点两种,其中快速跑队形如图1所示,其他组织队形为常规形式,如图2所示。具体组织形式如下。 1.跑操队形 方法:集队时,各班成四路纵队站于2、3、4、5道,男女生各两路纵队,女生在2、3道,男生在4、5道,听到开跑信号时,全体同学同时起跑。1、2道用于接纳个别身体不适的学生。跑步圈数在4~5圈。 2.快速跑队形 方法:各班成六路纵队,分别站于6条跑道上。十个班级分成两大组,初三(1)~(5)班站北半圆弯道上,初三(6)~(10)班站南半圆弯道上,作为第一个开跑的初三(1)班和初三(6)班队伍的第一排学生站在第二、第四直、曲段分界线上(作为起跑线)。两位现场发令教师各自站于第六道外侧前,酌情逐一发令,学生左右6人一组加速跑,跑至弯道后减速接到前方队伍后面,等待下一组练习。安排5~8组练习。 3.俯卧撑队形 方法:各班学生面向田径场成两列横队(左右间隔约1m),女生站于3、4道之间的跑道线后,男生站于第6道的外跑道线后。听指令进行练习,其中立定跳远统一为“预备——跳!”两个指令,学生向前跳一次后,迅速走回到起跳线。内容有:俯卧撑(立卧撑、高抬腿、团身跳)15~20次,立定跳远10次,各3~5组。 4.跳绳队形 方法:各班队形同“俯卧撑队形”,完成4~6组1分钟跳绳。 5.定时跑队形 方法:各班男女生成两列横队站于起跑线上(男生在前,女生在后,相距约15m),听到起跑信号后迅速跑出,根据“报时教师”的时间,控制好跑步速度,合理分配体能。一般安排跑3圈,男生一圈60~70秒,女生一圈70~80秒。 6.立定跳远队形 方法:各班队形同“快速跑队形”。 内容:在20~50m距离内,向前做连续蛙跳(单脚跳、高抬腿、弓箭步),3~6组。 7.排球垫球队形 方法:各班队形同“俯卧撑队形”,人手一个排球。采用自抛自垫、一分钟垫球。 三、实施要求 (1)正式活动前,先在体育课上将每种组织方式、练习内容告诉学生,并进行实践操作,让每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将300m跑道分为10等分,用广告色颜料在场地上做上标识,便于区别各班队的所在活动区域。 (3)每次大课间在出操集合号之前,通过广播告诉学生今天的活动内容和组织队形,这样学生可根据不同活动内容来站队,若需要器材,也可自行带到场地。 (4)活动前,结合本次活动内容安排准备活动(如各关节绕环、腰腹背运动、原地跑、高抬腿、开合跳等),然后进行主要内容,最后进行韧带拉抻放松练习(如体前屈、侧压腿)。 (5)每周四次大课间活动(周一升国旗),每周每次大课间的练习内容根据每周、每天体育课内容优化安排,尽量做到与体育课内容的补充和互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