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放手
范文

    朱杭锋

    

    摘 要:受传统重智轻体的思想影响,广大家长认为体育成绩的好坏无所谓,文化成绩好才是王道。并且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呵护倍加,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训练,这样好苗子就会被耽误甚至是荒废。要想取得好成绩光靠抓好冬训、培养梯队、选好苗子远远不够,教练和家长建立和谐关系的策略模式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教练员;家长;建立;和谐关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10-0047-02

    一、案例回顾

    记得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日子,而我作为学校田径教练上岗才短短10天。下午训练时,我在终点计时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大吼,接着就听到喊学生的名字,我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家长来接学生了。只见那位家长大步流星地朝我走来,站到我的跟前就指着我的鼻子骂起来:“我从来没见过像你这样的体育老师,我们不让孩子训练,你怎么还叫他练呢?你脑子是不是不好使呀!我再和你说最后一次,下次别叫他来训练了,不然给你好看。”没等我开口解释,只见他揪着学生径直走了,留下被吓懵的我依然傻傻地站在原地。

    剖析:事后我回忆了整个事件的始终,自问在训练前做足了工作并发了“告家长书”,在收回执单时唯独缺少的就是这位学生家长的单子,只因学生喜欢训练我也没在意家长签字这事了,导致后来出现这尴尬的一幕。作为教练要想开展训练工作,就一定得先过家长这一关,取得他们的信任。有了信任随之而来的是理解、是支持、是愉快的合作,才可以谈工作成绩的取得。

    二、研究的内容及措施

    我们认为和家长沟通,贵在以礼相待,尊重是前提,理解是关键,再结合自身素养的运用与发挥,促进家校的通力合作。在沟通中让家长感受到我们的心是坦诚的,让家长感受到我们是真心为学生着想,心系学生、情系学生,这样我们和家长的关系才会处于正常和谐的发展轨道上。

    1.理解为先,营造和谐

    作为教练每天面对的是一群敢于吃苦耐劳的学生,同时也会遭到不同家长的质疑、不解,甚至是不分青红皂白的误解,但不管怎样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想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渴望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精彩,但并不理解体育老师对于学校训练工作的职责和处境。为了要让每位家长给予体育老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我们要以一颗宽容、年轻的心让他们接受并信任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家长才会渐渐地走近你、理解你、信任你,甚至是喜欢你。

    (1)理解家长的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灵

    每个人都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应该得到不同程度的满足。作为家长需要的是班主任老师的教导和管理,需要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而作为体育老师你必须和他们讲明学生需要什么,让他们知道作为家长该怎样去引导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去奋斗,最终让他们知道孩子跟我们训练需要什么。例如:有的家长想学生得到一个强健的身体,有的家长只想让孩子减肥锻炼,而有些家长则想学生以体育特长生进行择校。

    (2)理解家长的“虚荣”,激发他们的动力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定倾向于自我的虚荣,而且我们有必要满足这种需要,只不过虚荣的方向和满足的方式各有千秋。按常理说,虚荣心是一种不好的态度,会给人带来过多的追求名利和自私的负面影响。但如果这种心态的建立在不损人利己、不危害到他人的财产安定,偶尔的满足也未尝不可,有时还可以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例如:A学生文化成绩一般,但体育比赛都能拿第一名,我经常和家长提学生比赛所取得的成绩,告诉家长他孩子有机会保送高校,家长听了非常开心,每次接孩子时,总会和其他家长谈论孩子的本事,别的家长们很是羡慕。

    (3)理解家长的无奈,给予他们温暖

    锦上添花是绚丽、雪中送炭那是温暖。家长每天都得面对自己工作上的艰辛和生活上的琐事,有时在处理孩子的事情上也显得很无奈和无助。有些家长本身都在为工作而奔波,而学生还处在调皮玩性很重的阶段,一不留神他们会在学业上掉链子。一旦出现这种让家长头痛令学生无奈的事情,我们会给他们雪中送炭般的理解和帮助。

    例如:戴雨婷,六年级学生,爸妈忙于自己的公司,没时间早送晚接,妈妈多次来我这里说不要让她训练,我询问得知原来是因接送不便。我起先叫学生自己跑步来回,可没坚持几天她就在家里闹着叫妈妈送。最后,我为她妈妈出了个点子,让她自己骑车不然就不用训练,最终学生学会了独立并坚持到了现在。

    2.尊重为主,创造和谐

    (1)尊重得从沟通开始

    正如“中国移动”的一句广告语——“用心沟通”。是啊,不仅仅是商家和顾客之间需要用心沟通,老师与家长之间也需要用心沟通。更何况很多家长对体育教师不是很理解,甚至是不尊重。但为了训练,我们必须学会和他们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一味地向家长埋怨吐糟甚至是“告状”,特别是一些低年级调皮学生的家长更需要老师的肯定、鼓励和关爱。再则,不管是态度好的还是牛气冲天的家长,我们首先要学会聆听,并注意自己的态度,多站在家长的立场上以平和的心态替对方考虑问题。同时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以解燃眉之急。

    (2)尊重得多换位思考

    “看花容易,绣花难”,很多事情往往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和人相处难免会产生误会,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件。和家长相处过程中也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有广阔的胸襟。“与人相处要七分欣赏,三分包容”,如果我们都报着这种态度去为人处事、换位思考、理解宽容,那友好和谐的关系就一定会形成。

    (3)尊重他人决定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长出于对自己工作的思考、出于为自家孩子学业成绩着想,或者是出于对接送不便等考虑,有些家长做出不想训练的决定,我们必须得尊重家长,接纳家长的无奈之举,学会忍痛割爱,毕竟家长也有苦衷,既然无法挽回家长的决定,我们必须学会理解家长的难处,不应和家长闹僵,破坏原有的关系。

    3.塑造为辅,构造和谐

    我们和家长搞好关系,就是让家长适应甚至接受你的人格魅力和处事风格。当他们在教育子女遇到困难时,如果我们能利用师生关系给予帮助,再提供适时的指导解决家长的难题,那么家长毫无疑问就会更信服我们,自然会和我们走得更近、走得更亲。

    (1)塑举止,不忘教师形象

    一直认为有自尊自爱的人,才能真正得到他人的尊重。所以自尊自爱,是我们得到家长信任与尊重的唯一途径。我非常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觉得面对家长时,展现的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风范,更是塑造教师形象的一面镜子。当然,面对学生时,我也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位教师。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在孩子面前稍微放松一些,可以因为学生训练不认真任意批评说教,而有时学生受得“伤”会传到家长的耳朵里,这点误解可能就是导致家长和老师矛盾的导火线,所以我在学生和家长面前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师的形象。

    (2)塑性格,培养教师耐心

    和家长相处要坦诚,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在面对一些脾气暴躁的家长,按照体育老师的脾气肯定会跟着“热火”起来,但这样做的结果必将得不偿失,不利于我们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我们要学会忍耐,随着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随时控制自己脾气能力的提高,在家长面前形成教师本该有的良好耐心。

    (3)塑个性,坚持教师作风

    大部分家长是通情达理的,但有个别家长还是很自我的,凡事都要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做老师的不能太被动,该坚持的就支持,不能让家长牵着鼻子走。只要自己心底无私就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对于有些家长的无理要求,学会婉言拒绝,坚持自己的个性,塑造属于自己的工作作风,让家长信服,从而形成一股和谐之风。

    例如:有两位认识的家长想让孩子结伴上学,但其中一位学生训练经常迟到早退,自从他们结伴后,原本训练积极的学生也出现了迟到的现象。在一次与家长碰面时,我讲明了学生训练的现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同时希望家长能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接送学生,以确保训练时间到位提高训练的质量。

    4.家校为基,打造和谐

    有位专家曾经说过——“如果在你的教学工作中,缺少了家长这方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此话值得深思,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也是最中坚的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实践证明,良好的家校沟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打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1)少些比较,多些赞扬

    一定意义上说,好家长是夸出来的。作为教练要善于发现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所花的时间精力,多用赞美的语气描述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不要老拿他的孩子和其他优秀队员去比较,不给他们任何喘气的机会。

    (2)少霸话语,多些倾听

    面对家长,我们不要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讲话,真心实意地去倾听家长的心声,尝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教育的着力点,从而形成教学合力。倾听时可以说出自己对于学生各方面观察到的观点和感受。比如,学生爱运动却老是不做作业,我们可以理解家长的担忧,但必须冷静正确面对此事。通过这样的感受认同并营造和谐、平等的沟通环境,向家长树立教师负责任的形象。

    (3)少偏概全,多全概偏

    当着家长的面批评学生时要就事论事,不得夸大其词或者小题大做。尽量不使用“你总是”“你从来”“你一向”等来否认学生的努力和付出,这样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也尽量少使用指令性的词,如“你应该”“你必须”“你一定”等词语。这些带有“以偏概全”色彩和指令性味道的词语,往往会导致可以解决的事情变得更糟糕,让那些原本喜欢训练的学生在这等话语的刺痛下渐渐失去方向。

    参考文献:

    [1]梁世累.用“理解”为孩子营造“安全”[J].班主任之友,2014(11).

    [2]张吉爱.家校沟通的“多”与“少”[J].班主任之友,2010(12).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