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策略分析 |
范文 | 蒋凯+陈益军 摘 要:开展科学、有效的体育校本教研对推动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作者对体育校本教研的理解,从体育校本教研的教研对象、教研主体和教研实践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形成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校本教研;对象;主体;实践;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5-0056-02 体育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的体育教研,是以学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为教研对象的研讨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促进学生、教师、教研组、学校体育共同发展是体育校本教研的目的。有效地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完善学科建设、打造学校体育特色等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要发挥体育校本教研的这些作用,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前提。那么,如何才能确保我们所开展的校本教研科学有效,体现校本化?本文确定了开展校本教研的三个步骤:确定教研对象、构建教研主体、教研活动的实践,并依此对三个步骤进行阐述、分析。 一、体育校本教研的研究对象 确定研究对象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重点,也是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难点,同时也是确保体育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最关键因素。首先,体育校本教研研讨的对象要体现校本化。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最能体现我们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就是我们的常态教学。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以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主要的研究对象。 1.从常态教学的规律特征看 (1)常态教学具有教学连续性的特征,是落实单元计划最主要的途径。根据这一特征,体育校本教研可围绕“单元计划的构建”进行。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单元计划的制订与规范”“单元计划落实的有效性”“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构建”等。 (2)常态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多个班的教学,因此,同一教学内容的重复教学是教学的常态。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手段、语言表达、动作示范、组织调动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可以在下次课迅速得以改进;或者教师可通过备课,针对某一点的教学预设多种手段,在多次课上进行不同尝试,从而获得改进教学的最佳方式。根据常态教学的这一特征所衍生出的校本教研对象包括“‘同课重构教学模式意义的探究”“教学目标预设的有效性”“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教学手段的开发”“教学语言的规范”“教师技能的发展”“教学密度的分析”等。 (3)教师的教学对象固定,对学生的学情了解都很清晰,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有效促进全体同学的发展。因此,开展相关主题的教研具有重要意义。具体的教研对象包括“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合理评价标准”等。 (4)对于一些班级较多的学校,同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往往由多位老师承担。这一现象对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从作用看,教师间可共享教学资源、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同课异构”“同案各施”等教学模式的研讨。从问题看,不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教师间如何协调考核方案和评价标准,也是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 2.从常态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看 (1)常态教学中,教师课务量大,教学实效性受到教师体能、精力等方面的约束。在教学的热身、课课练、放松等环节实现内容化、系列化,不仅能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精力消耗,也能确保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还能让同学们掌握更多方法。因此,“热身活动的系列化探究”“课课练的系列化探究”“放松活动的内容化探究”等是我们校本教研的重要对象。在初、高中的体育教学中,体育中考和体质健康标准相关项目的练习占据了许多的教学时间。有效处理教学与中考、体标的关系,不仅能确保教学的有序进行,也能促进学生在中考项目和体标项目上的能力发展。因此,校本教研围绕“中考内容教材化”“体测内容教材化”等研讨对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运动损伤是常见的问题。如何有效地预防,发生运动损伤后如何操作,针对这两点形成制度規范,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案,对学生和教师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因此,校本教研可围绕“学生上课规范”“准备活动的规范性”“教学中的安全措施”“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案”等研讨对象开展。 (2)阳光体育大课间不仅有助于发展学生体质,也是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过去的大课间是单纯做操,如今的大课间是学生在学校的体育生活,是学校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研讨“大课间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大课间的内容、形式”“大课间的组织方案”等主题,能有效提升大课间的质量,展现学校的特色文化。 (3)校园体育活动、体育比赛是发挥学生特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展现学校体育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于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教研,主要体现在活动的组织规范、活动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文化,以及活动如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因此,校本教研的对象可确定为“校园体育活动的创新”“体育活动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学生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多种形式”“集体项目的开发”“学生裁判员的培训”等。 最后,体育教师的成长、教研组和学科的建设还需要课程的建设、教育教学的成果等来充实。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研究的主题”“教学资料的整理”“教学经验的总结”“学科组发展的规划”“教师参加教学比赛的培训”等都是体育校本教研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构建 在开展体育校本教研活动时,要合理构建、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根据体育教师的现有职务或工作的差异进行合理分配,笔者所在学校的体育学科组,原本设有学科组长、备课组长、教科研联络人。为便于清晰地划分校本教研的主体结构,重新构建了五个体育校本教研主体:学科组、备课组、科研组、竞训组和教师个人。学科组即传统的体育组,由学科组长负责,主要协调各组工作,以及大课间、校园体育活动的校本教研;备课组由备课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训练计划等;科研组由教科研联络人牵头,主要负责课堂教学、课程开发、课题研究、教师竞赛等校本教研;竞训组一般情况下也由学科组长负责,教研对象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员管理、运动员发展等;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主要体现在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如教学语言、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 三、体育校本教研的实践 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校本教研对象和合理构建校本教研主体是有效开展体育校本教研的前提,是体育校本教研实践最初的两个环节。在教研主体和教研对象合理搭配的前提下,体育校本教研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体育校本教研的推进也需要借助教研主体以外的力量。各教研主体在开展不同“主题”的校本教研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相关主体共同研讨,或是依托其他资源开展教研。比如“大课间组织方案”“学校体育活动、体育比赛的组织方案和安全预案”等主题的研讨,学科组需要协同分管领导、团委、年级组、教育处共同完成;“运动员学习、训练、生活的保障和管理制度”“运动员学习和专业发展指导”等主题的研讨,竞训组协同分管领导、班主任,甚至学生家长共同完成,可取得更好的研讨成果;“课题研究”可依托学校教科室,但基于校本教研的科研不能脱离学校,必须围绕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校本课程开发”要结合学校体育特色,或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进行。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各学科组开发三层四类(三层:正心明志、博雅和美、求真敏慧;四类:兴趣特长、知识拓展、雅趣生活、职业技能)校本课程。在这一前提下,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教研要围绕学校顶层设计思路,再结合学校体育特色进行深入。 大多数与教学相关的校本教研主题的研讨还需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笔者近几年参加的教研活动的主题涵盖了“教学设计的规范”“常态课教学‘七个一要求的解读”“技术、体能、运用三维策略下的单元计划的构建”“中考内容教材化的探究”“田径教材的重点、难点解读”等。这些主题源自学校体育教学、常态体育工作中,与许多校本教研主题都相关联。充分汲取各级教研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参照中小学体育课程纲要精神,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开展体育校本教研,对改进教学必将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教师个人也是不可或缺的教研主体结构。我们所研讨的多数对象都是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是需要通过教学实践去验证。学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基本是靠教师个人去完成的,而且教師基本都承担了多个班的教学。因此,教师个人作为校本教研的主体,更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明确教研的对象,同时也更能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取得教研成果。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可以是即时发生的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课后反思,形成改进方案,在下一次课中实践,并最终形成经验;也可以是有预设、有计划的教研,在多次课中去验证,并最终形成教学成果。此外,教师个人的校本教研同样需要经验和理念的支撑,要依托其他教师的指导和各级教研活动所传达的教学要求、教学理念的引领。积极开展个人为主体的校本教研,不仅有助于改进教学、提升教师能力,也能有效促进其他校本教研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烁标.中小学体育校本教研的理解和分析[J].体育教学,2016(8):83-85. [2]陈筱东.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11):238—239. [3]黄小平.校本教研-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形式[J].体育教学,2006(2):1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