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综述(摘登) |
范文 | 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 关键词: 第七届; 全国中小学; 体育教学观摩展示; 综述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7)07-0006-02 本届观摩展示活动包括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展示,将健康教育课的展示融入到该活动之中已经成为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的一项制度安排。其中,体育课展示活动,共有26个省、市、自治区及十四城市和十城市体育学组共28个单位报送了中小学参评课例440节,其中自定内容338节,指定内容70节。健康教育课共有10个省(区、市)报送了67节。报送的体育课内容丰富,既有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有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包括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等内容。 一、展示课的总体评价 (一)体育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落实情况 教学目标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核心环节,也是每一节体育课落实国家课程的具体化。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教学目标的呈现总体上具有明确具体、难度适宜、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的意识有所增强。有的教师考虑到教学情景和学生努力的因素,使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师心中的目标,还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和方向。有的教师基于运动项目的特性,注意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以此设定教学目标。教学展示课上教师通过目视、语言、时间测量、即时评价等方法监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并以此为依据及时调整教学。 2.教学内容选用情况 教学内容是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关于教学内容的选用,除了规定的田径、体操、足球、武术以外,有72节田径类、112节球类、87节体操类、20节武术类等传统的体育项目,占报送440节教材内容的84.5%,说明这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仍然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此外,不少学校开发了跳绳、垒球、网球、珍珠球、空竹等校本教材。值得提出的是,有的教师能够注重挖掘运动项目的教育内涵,对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理性和项目特点、趣味性进行分析,选择教材的目的性有新的突破。教学内容的选用体现出以传统体育教学内容为主,与开发地域性和校本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趋势,符合国家对课程内容选择的规定,体现了各地积极贯徹国家课程,努力开发地方和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3.教学方法选创情况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许多教师改变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注意了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够运用适当的情境、问题、条件等要素调动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小学低年级融入情境教学、中年级运用比赛型教学游戏、高年级运用小群体合作学习;有的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切的教学方法,如球类教学使用游戏和比赛法、体操教学使用辅助性教具进行保护与帮助法等;有的教师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技能发展水平创新教学方法,当学生技能学习出现问题时,通过设置不同的限制条件,即时、灵活地进行调控。改变体育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是打造体育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习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教学形态的必然要求。 4.课堂组织管理情况 改革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施形式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点之一,本届报送的体育课和展示课,不合理的、频繁调动队形以及用于教学组织时间过长等情况有所改变,许多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方便了学生互相观察与评价;有的教师根据学生和场地器材情况采取分组轮换和分组不轮换的组织管理措施。提高教学组织管理水平,减少不必要的队伍调动,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情况,充分相信学生,认识学生学习的潜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5.学生学法指导情况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教师们比较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与关注。有的教师结合不同学生技能学习水平,捕捉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精准的给予学法指导;有的教师着重关注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迅速对学生技能掌握水平分出层次,分层教学,使每一个同学都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有的教师通过对学生脸色、行为举止、与同伴之间关系的判断,诊断技能学习出现问题的原因和有待改进提高的方面;有的教师在耐久跑教学中采用不同的练习方式,将极点现象与呼吸方法等知识点融入教学,并启发学生延伸至课外自主学习;有的教师注意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项目运动技术、身体负荷、运动强度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锻炼,教师从一个向学生灌输知识和技术的角色变成了把学习权利更多地交给学生,并给予必要指导的角色。这些重视学生学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让学生自己体验得出适宜结论的教学指导方式应该大力提倡。 6.教学评价反馈情况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关于教学评价反馈与引导,有的教师能根据学生运动技能制定精细的教学评价标准或提高技能的评价标准,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根据不同学生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分层评价或运用口诀提炼评价;有的教师在课中针对学生的进步情况进行技能评价,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生生互评和师生评价;有的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如性格等诸多因素采取适切的反馈形式,通过反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1.发展学生体能情况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很多教师高度重视学生体能的发展与促进。有些教师遵循体能锻炼基本原则,在一节体育课中,既有一般体能练习,也有专项体能练习,把体能练习安排得恰到好处,练习形式或是分组轮换,或是上下肢及全身性各部位练习,有质也有量;有的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环境和教学对象特点,如针对学生体能发展的薄弱环节或针对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等,安排针对性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练习;有的教师灵活安排场地器材,并创编一些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能练习方法等。重视发展学生的体能,保证一定的运动负荷是提高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保证,也是衡量体育课教学质量的主要指标,希望广大体育教师高度重视学生体能发展,每节体育课都要安排10分钟左右的体能练习,运用方法多样、活泼有效的练习形式,在全面发展体能的基础上,补偿短板,不断促进学生体能、运动技能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2.调控運动负荷情况 保证体育课适宜的练习密度和运动强度,即适宜的运动负荷,对于促进正在生长发育时期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本届活动报送的体育课中,多数教师十分注意学生运动负荷的监控与调整,科学灵活搭配和组合练习内容,关注学生学习和练习时的运动强度和曲线变化,通过有效教学组织实现精讲多练,保证学生获得足够且适宜的运动负荷。在一般情况下,建议义务教育阶段,单个学生的练习时间一般占一节体育课的30%~40%左右。建议小学体育课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20~140次左右,初中阶段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在130~150次左右,高中阶段学生的平均心率一般在每分钟140~160次左右。体育课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在动中学、动中练、动中思、动中乐,体育教学除了教师必须停下来向学生讲授和示范的时间,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大小,要根据学生年龄和现有身体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教学类型、季节气候等条件而定,要在保障安全的同时,科学地加大练习密度和运动强渡。 3.锻炼安全防护情况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教师重视学生锻炼的安全和防护,始终贯彻安全练习的意识,课的设计中有安全预案,课前注意对场地器材布置和检查,教学中有安全提示,练习中有保护措施,指导中有观察判断;有的教师在保护学生练习热情的同时,时刻观察学生的身心表现,化解可能存在的伤害隐患;有的教师注重安全锻炼意识的养成教育,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 (三)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许多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运动基础,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注意设计适宜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练,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自主构建体育知识技能,体验运动的乐趣和价值,逐步形成比较丰富的、个性化的运动体验,使学生充满活力地从事体育与健康学习,对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 (四)注重体育品德教育 在本届活动报送的课中,许多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还很重视结合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的教案设计大多重视了学生体育品德教育和情感目标。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在身体学习活动中伴随着丰富的心理活动,许多行为表现具有即时性、鲜明性、全面性的特征,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体育教学发挥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功能,希望大家深入研究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即时的、鲜明的行为表现,不失时机地进行体育品德教育。 二、强化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2016年9月,由教育部组织的北京师范大学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核心素养引领教学改革与学生发展的时代。即将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运动技能、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以落实,这是今后中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也是今后体育教学改革追求的目标。 今后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大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体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学科本质功能,紧紧抓住体育课程教学“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学科性质,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让每个运动项目充分发挥健身育人的学科本质功能,这既是今后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更是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因此,体育教师必须紧紧围绕“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体育学科本质”这个中心,深入钻研各类运动项目对学生发展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的教育价值,特别是具体的行为表现,以运动项目的教学为载体,承载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设置适宜的教学情境、问题,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学生乐学爱学、教学富有实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新生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