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药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范文

    李晓琳

    摘要: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予以梳理、总结,结果表明,中药在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免疫抑制、运动性贫血、运动性损伤、运动性失眠等方面均有应用,不同病症用药特点有所不同,同时针对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中应用现状,提出运动医学应更多吸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加强中药在运动医学应用中的剂型研究,并增加和其它疗法结合运用研究,以及中药在冰雪项目中的运用研究等建议,以促进运动医学与中医学更好的结合运用与发展。

    关键词:中药;运动医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6)03—0012—05

    中药以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或无副作用为其治疗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运动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并致力于用中药来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运动能力的研究,并已取得显著成果。对如何有效利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运动员或体育运动锻炼者、科学用药以帮助其有效恢复体能,进而提升运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文章对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的应用予以梳理、总结,为促进运动医学与中医学更好的结合运用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中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1.1内服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

    中医认为运动性疲劳多和脾肾不足,气血亏虚有关,治疗常从健脾补肾、益气补血入手。潘珊珊等研究了健脾生血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以及对血浆心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健脾生血中药能促进脾虚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能显著降低由于运动性疲劳引起的升高的血乳酸浓度,并显著增加由于疲劳减少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量。胡军等用中药抗疲劳Ⅰ号对训练大鼠急进高原并运动力竭后心肌及其酶谱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有利于改善大鼠心肌营养与供氧状况,并能降低心肌纤维水肿发生。有研究表明理中丸具有一定增强机体抗寒、抗疲劳的能力。补肾益元方(女贞子、枸杞子、锁阳、黄芪、仙鹤草、杜仲、大伸筋草)可增加游泳运动小鼠的无氧耐力,有助于改善力竭游泳小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细胞能量代谢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王立强等探讨北冬虫夏草抗应激和运动性疲劳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该药可以增强机体抗应激能力并且促进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舒育芳观察八珍汤加味对于运动性疲劳的临床疗效,治疗组以八珍汤加味干预,对照组以调整训练、休息、放松、饮食营养为主治疗,干预2月后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治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提示八珍汤对于消除运动性疲劳疗效显著。

    1.2外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

    中医认为人体皮肤腠理与五脏六腑贯通,药物可以通过体表、腠理到达脏腑,达到调整机体、抗病祛邪之作用。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外用方法包括外涂、外敷、中药熏洗等方法。马建等以女子重竞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自制外用中药疲王霜(伸筋草、舒筋草、乳香、川芎)对运动性肌肉酸痛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在大强度大训练量周期中,采用单盲法用药,两组分别用疲王霜和安慰剂涂抹,结合表面手法按摩方式施治,经过7天干预研究结果表明,疲王霜对消除女子重竞技运动员肌肉酸痛有积极意义。丁利荣观察运动员经过四周脐部外敷健脾中药后运动后疲劳恢复效果,发现疲劳程度明显减轻,最大吸氧量增加,运动能力改善。罗军通过对50例运动员应用按摩加中药蒸汽浴消除运动性疲劳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到93.5%,对常见的头痛头昏、失眠、全身乏力酸痛等症状也取得了很好的改善效果。刘林亚等用中药熏洗剂(由川芎、当归、苍术等)对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运动后疲劳恢复干预,发现改方可以有效清除运动后机体内血乳酸,加快肌肉力量的恢复,增加有氧代谢,加快疲劳消除与体力恢复。

    1.3中药药膳消除运动性疲劳

    中药药膳存在许多药食同源之品,服用安全。而且药食同用,常可药借食味,食助药性,协同增效。以药膳形式服用又便于为运动员接受,目前,一些学者进行了一些此方面的研究。

    药膳食疗运动性疲劳的治疗法则包括健脾益气法、补肾益气法以及养血补肝法,常用健脾益气中药如党参、白术、山药、大枣、茯苓等;补肾药如地黄、冬虫夏草等;补肝药如枸杞子、酸枣仁配合动物肝脏。王强等采用参蓉药膳方(生晒参,枸杞子,肉从蓉,党参,红景天,麦冬,散养母鸡1只)对运动性疲劳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蓉鸡汤能降低运动导致肌肉的微细损伤,维持免疫功能水平,促进合成代谢,维持运动机能能力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明显抗运动性疲劳作用。

    2中药在提高运动性免疫抑制中的应用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而现代医学也认为,大强度运动锻炼,会对人的免疫机能造成影响。因此,在选择用药时往往以补益药为主。补肾益元方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拮抗大强度运动引起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降低。吴新正等对红景天复方(红景天、炙黄芪、锁阳等5味药物)组成对小鼠免疫、耐缺氧和抗疲劳能力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景天复方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均可使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增加,说明该方可能具有增强小鼠机体免疫功能作用。郭建军等研究了补脾益肾中药(人参、淫羊藿、熟地等)对长期大运动量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大运动量服药组大鼠的免疫功能比大运动量不服药组有所提高。李梅认为改善大强度运动导致免疫抑制的治疗在应用补益法基础上,应重调而略补,以疏为补。其用中药薏苡仁汤加味对大强度运动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能使大强度运动后小鼠血清总补体活性、淋巴细胞转化率、IL-2含量有所恢复,对大强度运动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改善作用。王晓玲通过中药复方滋血饮对运动性免疫机能低下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滋血饮能够改善外周血细胞数量和百分比,降低淋巴细胞活性抑制程度、升高NK细胞毒活性和免疫球蛋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3中药在治疗运动性贫血中的应用

    在运动性贫血的治疗上以益气活血药为主。张春林运用自制中药营养合剂(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等)对福建省女子自行车队的运动员进行服用跟踪观察,发现该制剂对于贫血或非贫血运动员的Hb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贫血运动员的效果更为明显。曹建民等用中药、血红素铁为主要成分的营养补剂对运动性贫血运动员进行干预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干预后贫血各组的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浓度上升,有效提高运动员铁贮备。

    4中药在治疗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在运动损伤的治疗中常以活血、理气、续筋接骨、祛湿清热立法。陈世益等探讨中药黄芪、丹参注射液对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损伤部位以股四头肌、腘绳肌为主,少数为骶脊肌损伤。所有患者经黄芪、丹参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果表明该注射液局部应用有促进运动员骨骼肌损伤修复的作用,用药后复发率低。汪毅等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内服、外擦对急性软组织运动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表明活血化瘀中药内外联合应用,能有效降低软组织损伤患者的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加快组织修复。杨昭凤观察复方中药王氏“清暑益气汤”在热应激状态下SD大鼠的运动能力改变。结果表明王氏“清暑益气汤”可降低高温环境下对机体运动能力不利影响,明显延长运动力竭时间,“清暑益气汤”能够降低热应激条件下大鼠骨骼肌内MDA含量,减少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热SOD活性,有效的清除自由基,减轻骨骼肌损伤。

    5中药在治疗运动性失眠中的应用

    中医对失眠症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首先调和营卫,然后根据虚实状况,虚者调补脏腑气血,实者祛痰、化湿、清热。在用药选择上以调和营卫,补血安神,健脾胃,清热化痰等药物为主。

    高虹等将运动性失眠分为筋肉疲劳、脾胃失调、肾阴虚3种症型,分别以活血调营,补气安神,调和肝脾,健脾和胃,清热化痰,消食化积,宁心安神,滋阴补肾立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叶志兵对六味地黄丸和地西泮片对运动员失眠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对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阴虚导致的失眠有治疗效果,且优于西药对照组。中医药在治疗运动性失眠方面具有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持,立足于整体调节,辨证施治,建议采用药物与物理疗法结合的方式,既有理法方药的灵活多样性,又有药效的安全可靠性。

    6中药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建议

    6.1更多吸收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思维方式

    中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对于运动医学都有很多借鉴意义。如《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观点:“故冬不按跷,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胁,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意思是说如果冬天不进行“按跷”这样过于剧烈扰动阳气的运动,接下来的一年四季就会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概率,这符合阳气冬藏的观点。

    中医学在治疗疾病时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药又有“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别,结合运动医学具体病证在从某一疾病整体把握治疗的同时,又可以结合具体病征和运动员自身的体质辩证选择加减用药。

    6.2加强中药在运动医学应用中的剂型研究

    中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或无副作用为特点,近年来,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但是,中药传统剂型以丸、散、膏、丹为主,由于受剂型限制,特别是作为提高运动能力的营养补剂,一些运动员很难接受。但是,中药中有很多药食同源之品,其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如何挖掘这一部分宝贵的中药资源应用于运动医学领域,继续研究开发出为运动员易于接受的、口感好,便于服用的剂型,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点。但是,同时少数中药中含有运动员违禁成分,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服用,注意不要误服。

    6.3加强中药和其他疗法的结合运用研究

    目前,单独运用中药疗法在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员免疫机能等方面研究较多,而传统医学除中药疗法外,还有如针灸、推拿等其他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而目前这些疗法的结合运用研究并不多见。应在运动医学领域继续加强中药和中医其他物理疗法的结合运用,并加强中医和现代医学方法的结合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6.4加强中药在冰雪项目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首都北京已确定承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如何加强冬季项目运动员体能,最大程度提升冬季运动项目实力,是今后体育科研工作者的一个研究重点,而中药无论从传统医学角度,还是现代医学研究论证,对于提高运动员体能,消除运动性疲劳都有卓越的疗效。而目前,对于从营养干预,特别是中药营养补剂干预以提升冬季项目运动员体能的研究非常有限,应深入挖掘中医药的宝贵资源,应用到冰雪项目运动员体能提升的研究中。

    7结语

    中药在运动医学领域应用日趋广泛,在运动性疲劳、运动性免疫抑制、运动性贫血、运动损伤、运动性失眠等方面均有运用。总结其用药特点,每种病证都有其相应的治疗原则,在具体运用时,又应依据不同病证在遣方用药时辩证施治,加减变化。运动医学与中医学从本质上讲都是以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为目的的,运动医学与中医学的有机结合对于促进二门学科更好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以中药为代表的中医学领域,蕴含着大量可以为运动医学所研究借鉴的内容,将此领域更好的发掘、研究,并在运动医学中有效的运用,无论对于传承祖国医学,还是对于运动医学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7:4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