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
范文 | 张怀成?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1-021-01 摘 要 民族高校担负着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他的公共体育教学情况直接影响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效果。目前,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存在“不作为”现象,偏离了原有体育教学目标。文章以中南民族大学为研究个案,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等方法,对该校目前的公共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剖析影响实现公共体育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来推进其公共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民族高校 公共体育 教学目标 一、中南民族大学公共体育教学现状 (一)公共课体育教育目标定位情况 为满足学生体育兴趣多元化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神,体育学院一直致力于践行“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选修课、三四年级公选课”的教学模式“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终身健康、终身受益”为教学指导思想,“突显民族特色体育,兼顾大众健身项目”来开设教学内容,以“掌握体育健身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体育健身的兴趣与意识,养成终身体育健身习惯”为教学目标的工作思路。 (二)课程内容设置情况 课程内容设置直接反映学校教学的重心和特色。目前,中南民族大学公共体育教育内容大一体育课以民族传统项目(武术与毽球)为主要内容,大二体育课内容以现代体育项目为主,民族传统项目为辅。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授课空间,不利用其发展。 (三)体育师资配备情况 中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共有专职教师49人,具有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背景的6人,且多为讲师职称,约占体育教师总数的12.2%。而中南民族大学的在校生24000余人(截止2015年11月),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61%。从师生数量比较来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教师处于严重不足状态,极大的影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四)课余训练队情况 课余训练队是学校公共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类高校训练队有它的特殊性,既要为学校争得荣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又要担负起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重任。从中南民族大学开展的日常课余训练队及比赛成绩情况来看,训练队设置侧重于现代体育项目,只有武术和毽球两个民族传统项目坚持常态训练,极大地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民族院校中的发展。 (五)学生对公共体育课的反馈情况 对大一和大二学生各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其中回收大一学生问卷98份,有效问卷95份;回收大二学生问卷97份,有效问卷94份。通过对问卷分析:大一学生对武术和毽球课程的满意度非常低,原因多集中在不感兴趣、趣味性不强、教师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匮乏等;大二学生侧重于选修现代体育项目,原因在于传统体育项目开始很少,且与校园体育文化脱轨,如校南湖杯系列赛事几乎没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等。 二、建议 (一)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的关系 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是一种双赢的关系,民族传统体育通过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这一平台来实现自身的传承,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教育通过民族传统体育这一手段来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只有重视这种双赢关系才能够正视民族类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定位,进而准确把握目标定位。 (二)加大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引进力度 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不够,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引进上无长期规划。直接影响民族院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正常教学效果。后期要结合学校发展,在长期规划的指导下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人才的引进。 (三)校园体育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接轨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无缝对接,既可满足了学生的文化需求、又可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更能够营造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具体措施可从三个方面着手:(1)从物态层加强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结合高校所处少数民族地域特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是大力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大对建设的投入,体育设施的完善;以及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景观的开发等等。(2)从制度层积极推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规范校园内各类民族传统体育组织,把握住整体性质积极推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3)从精神层去引领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充分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在情趣和表象美,使其更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四)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的力度 加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课堂的力度,尤其是民族传统体育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官方公布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57项,既有竞技类也有表演类项目。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堂要加大引进这些非物质体育项目,同时建立训练基地,充分发挥高校平台作用。 公共体育教育作为民族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身体机能,同时又肩负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要牢牢把握体育教学定位目标,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课堂的投入,为传承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而发挥出真正的平台优势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南民族大学在线网站:http://www.scuec.edu.cn. [2] 袁华亭,郭鸿.文化结构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88. [3] 陈青,孟峰年.学校民族传统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