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问题
范文

    关伟祥

    随着足球运动的发展和足球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足球运动对于运动员的素质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少年运动员不仅是竞枝运动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更是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基础。因此,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对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挤进世界足球行列尤为重要。而足球运动是由技术、战术、体能、意志、心理素质都要求很高的综合因素所组成,缺少了任何一点,都会影响足球水平的提高。因此,优秀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精湛的技术,良好的足球意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等。

    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一)周期间歇长

    体能训练周期一般在2次/周,每次训练之间的间歇是5 min,每周仅有2次体能训练,这样不足以有效的提高青年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只有不间断的训练才能提高体能水平,并且体能训练的切忌“超常恢复”和“超量训练”,以往运动员会在比赛前一周左右停止体能的训练,按照“以赛代训”的方式训练球员。由此可见,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周期间歇长,但是,体能储备量总是与体能训练时间成正比。所以,体能训练就应该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如果间歇时间长,则会不利于提高一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

    (二)项目设置不合理

    体能项目如速度训练,耐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等,但是,力量是核心,速度是关键。运动员的判断的准确性和反应速度是由灵巧性决定的。运动员在训练中,总是将训练项目都训练一遍,而不能抓住训练项目的重点,因此总是顾此失彼。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很多体能训练项目,但是,考虑到青少年本身的特点,他们普遍都是学生,繁杂的训练项目总是会和运动员训练时间冲突,所以要充分考虑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和心理的特点,从而找出运动员自身的优势,加强优势训练,使优势更优,让“滥训”的现象不再出现。

    (三)模式老旧单一

    当前在训练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时,一般都采用传统的训练方式。赛前加量,赛后减量,平时随机定量。这种训练模式不能使运动员恢复和提高体能。老旧的模式没有让运动员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教练员对此关注度不够,没有创建一个更新型、更适合的体能训练模式。训练模式的单一、枯燥,使运动员感到腻味。逃训,拒训的现象频频发生。

    (四)运动员对现阶段体能训练不适应

    我国有70%以上的运动员,不能适应现阶段的体能训练,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体能训练单一,枯燥乏味。(2)几年的体能训练,不能使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得到提高,效果并不明显。(3)体能训练强度过高,很多球员吃不消。(4)球员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而体能训练要求一样,使很多运动员因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感到自卑。多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不能适应体能训练,成为最突出的问题。若是不能稳定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心态,就不能发现运动员对现阶段体能训练的真正喜好和偏向。基础的问题不能得以解决,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就无法真正提高。所以,这意味着现阶段的体能训练亟需进行一场改革。

    二、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加强体能训练密度

    体能是要靠长期累积的,每天积累一点,就会得到提升,若是训练停止,也会迅NT滑。体能训练少,体能则会流失,也会失去训练的效果。所以要减少体能训练的间歇时间,让运动员的身体保持训练的兴状态,这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采用递减间歇体能训练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指,在一组练习结束后,给一些时间进行调整,在进行第二组训练后,就缩短给定的休息时间,从而加大训练的密度。这样运动员能逐渐加大运动量,适应新型的体能训练方法。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能训练

    训练力量的关键是低强度的持续训练和大强度间歇训练。训练速度和爆发力的方法是立定跳远或者多级跳。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要结合比赛的各种状况。训练耐力的方法是,让运动员能够在训练课中以中等的强度进行长时间的运动。比如,中长跑。

    (三)探寻新型的体能训练模式

    根据青少年的现状和比赛较多的特点,我们可以按照“两类三段”的模式训练。“两类”:储备型的体能训练模式以及赛前的体能训练模式。前者主要是中强度,多次数,长时间的训练方式。后者是在比赛前体能训练方式,可以适当的加强训练量,减少训练次数,使运动员提前适应比赛环境。“三段”是指准备训练阶段,训练进行阶段,训练结束阶段3个阶段。根据训练的目标进行不同的心理、体能和技术训练。

    (四)体能训练的复合量制定应因人而异

    一方面,在训练的过程中,使用波浪式的方法為运动员制定训练方式。即增加负荷量,降低负荷强度;若是提高负荷的强度,那么就减少负荷量,从而使量和强度相结合,增强运动员的适应能力,提高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对象的身体素质,有节奏、有规律的增加运动的负荷量,使其到达最大限度。并且要注意负荷量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人与人的运动量水平是有差异的,给予每个个体相应的严厉和关爱,从而避免运动员掉队。

    三、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一)认知过程

    足球运动是有其自身运动的规律和特点的,它要求运动员们不光能完成技战术,还要具备和形成对时间知觉、空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的判断,包括对球位置的判断、速度的判断等。因此,运动员要具有集中注意力、转移、分配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正确性等的心理品质或心理能力。这些心理能力是每个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不可或缺的,也是感知过程的心理特征、思维过程的心理特征和注意的心理特征的主要构成。

    (二)注意力

    足球比赛中有很多技术动作,并且战术多变,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多数属于开放型的技能,再加上,比赛时速度很快,需要经常变化,比赛的持续时间较长,这对运动员体能和注意力都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运动员在赛场上,注意力始终要高度的集中,并在各种情况下都可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选择,完成合理的动作。如果注意力不够集中、体能下降,哪怕只有一瞬间,都有导致动作反应速度迟缓,动作完成的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动作的失误的可能性,失去得分的机会。

    (三)思维过程

    足球的比赛,是在双方相互阻挠和制约,并且在各种各样不断变化的技战术动作中不断对抗下进行的。因此,运动员在赛场上不光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快速判断和感知分析的能力,还有能通过对方球员站立的位置和动作判断对方战术意图的能力,从而,可以及时采取应对的方法。运动员具有预见性、行动性、创新性及敏捷性等特征的思维活动。思维活动应该是以双方技战术行动作为主要内容的,所以,也要通过行动得以表现出来。

    (四)情绪

    情绪,即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情绪主要是受主观因素以及足球运动的本身特点所影响的。足球比赛具有竞争性对抗性和激烈性,这是造成运动员情绪波动的直观原因。就比如我方在大比分领先的情况下,胜券加大的话,情绪就自然而然的放松,若是在襄樊的情况下,运动员的情绪就会出现焦急、泄气等悲观的情绪,影响整个比赛水平的发挥。由此可见,稳定的情绪以及良好的心態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能否发挥正常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训练的方法

    (一)培养运动员气质

    判断一个运动员是否优秀,是看其是否具有鉴定的意志品质,胜利不骄傲、失败不气馁、服从裁判的判决和安排,能否给予对手足够的尊重等。这就是作为一名合格运动员的气质,这是决定着运动员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以为合格的教练员培养一支优秀的运动队而首先要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制订一个长远计划,从最基础的训练着手。运动员们都能拥有良好的气质,那他们队伍将有一个顽强的生命力。

    (二)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信心

    信心是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关键因素,一名没有信心的运动员,将会会导致比赛是心理过程混乱,承受不了压力,影响技术的发挥和团队合作能力,严重会导致比赛失败。足球赛场上时刻充满变数,不到最后那一刻,就不应该放弃历史上有很多最后的一秒逆转的事实。所以,教练员要经常举实例去鼓舞队员,在整个球队树立信心,告诉队员不要轻易放弃,建立永不言败的顽强队伍。

    五、结语

    综上所述,足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团队运动项目,需要综合运动员体能、技能和心理能力为一体的的竞技运动。而改变我国足球现状必须从青少年运动员抓起,在青少年时期就注重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从而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良好的习惯,以提升我们的足球运动水平,来应对各项世界性比赛。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