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为真学而教
范文

    赵娟

    摘 ?要:二次备课是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执教者要秉承二次备课的真正初心,思考如何在实践中呈现教学的真教育,发现“真”与“假”备课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真学而教。本研究旨在对接二次备课后个性化、优质化的教学观摩现场课,融入笔者对二次备课的思辨,谈二次备课对“真学需要真教”高品质体育课堂的影响及及策略。

    关键词:真学;二次备课;假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3.8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5-2410(2019)11-0044-02

    为贯彻中共中央“强化体育课”的要求,巩固江苏省体育与健康学科“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规范教学行为”的活动成果,2019年9月24日至27日,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在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举办了“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活动”。作为一名参赛者,在整个准备过程中,笔者收获颇多。本文将从二次备课的真正初心、时机选择、实践求真三个维度来谈谈自己的实践思辨。

    一、二次备课的真正初心

    二次备课已经成为当下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备课环节之一。本次展示活动根据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019〔5号文件的要求,统一规定以小学体育教师用书《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为蓝本展开二次备课,旨在使执教者在已有教案的基础上,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和已有教案,根据执教者个人教学风格、执教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共性(基准目标)与个性(个体差异)的再设计、再提升、再创新、再优化。以单元教学设计为例:可以以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教学价值和意义、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教学流程、教学要求)、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学习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单元评价)以及各学时详案为基础进行二次备课。

    二、二次备课的时机选择

    二次备课依托《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备课用书为蓝本,执教者选定教学内容和课时后,按照个人主备→组内集体研究→实践教学后进行的调整性、修正性、反思性、个性化的再备课,整个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关注学情。按备课时间区分,二次备课可以分为课前二次备课和课后二次备课。

    课前二次备课,顾名思义,是没有实施教学之前进行的备课。这个过程不是对蓝本教案的全盘否定,而是结合本校情况,在蓝本教案的基础上,凭借个人教学经验、个性理解、学生学情(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实现常规化、合理化、个性化、分层性教学,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普适性、针对性、实效性。

    课后二次备课是在体育实践教学完成后,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罗列、分类、分析、反思,提出修正与调整意见和策略,为优化下次的教学过程提供指导性方案,这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再更新、再生长、再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三、二次备课的实践求真

    (一)“假备”情形——背离为真学而教

    《红楼梦》有云:“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二次备课的“作假”情形屡见不鲜,严重背离了“为真学而教”的教育理念。结合这次二次备课活动,笔者亲身所见所闻,选取以下常见的几种情形进行分析:

    情形1:没有内化与学习,直接“拿来主义”,照本宣科。教学过程教条化,严重者连教案的母本都不看,完全依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忽视教学对象的基本学情、已具备的体育技能,课后也没有反思与修正。这种“假”,就是学校体育教学生态中存在的小部分现象。更为可悲的是执教者浑然不觉,或者依然走自己的路,对“二次备课”的要求充耳不闻。

    情形2:文本上二次备课批注详细,实践操作“蜻蜓点水”。有些教师在备课用书上做了很翔实的二次备课记录,走进实践课堂后,发现文本与实践对接不上,理论和实践“两张皮”,说一套,做一套。这类体育课上,通常是教师讲了很多,但是学生的学练不积极,课的每个环节都是一点而过,忽视文本设计的初衷。

    情形3: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与匹配性问题。有专家说:“学生体育课堂出现的‘运动不足现象,是与实践课堂中运动能力、运动任务、运动态度、运动精神的不到位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意义上,‘教学未达成的体育教育并不是高质量的体育教育。”课堂的“运动不足”也是二次备课中存在“假备”情形造成的。这种“假备情形”的產生,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执教者在备学生这个环节出现了偏差,对学情预估不足,把课堂教学目标定得太高或太低;另一种是执教者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偏差,某些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运动基础,而执教者对这部分内容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非常幸运,笔者在现场看到镇江市中山路小学李国虎老师的课,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很自然地就解决了“运动不足”的问题。李国虎老师执教的水平三五年级“小篮球行进间运球”实践课,就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篮球原地运球技术基础上的,通过一系列小游戏的设计让学生在玩中学习行进间运球的技术技能,以及通过教学比赛的方式,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达成了本节课预设的三维目标。

    情形4:重课前、课中,轻课后二次备课的环节。这种情形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头重脚轻”。认真进行了二次备课预设,并顺利对接课堂实践教学,但是课结束后,由于懒于动笔,不重视对课后的反思,课堂中再生动的内容也无法真正落实。有经验的执教者都知道,儿童学习新的体育知识与技能,需要经历一个反刍过程,即揣摩、体验和回味。换位思考,我们作为执教者也要历经这个过程,才能达成教学的初心,只有通过反复磨课,让自己对教材、教学对象、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二次备课,体育课堂才会变得越来越优化、越来越高效。

    (二)共性求真——基准目标达成

    二次备课前后,是否产生真学过程,应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学习体验来衡量。我们执教者要善于从体育新课程标准出发,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正确的教学方法、高效的课堂组织,让学生有更多正向的获得与成功感。简单的说就是执教者要有准备地走进课堂,通过把握备教材、备文本、备学生、备自己这四个关键点,预设好学生课堂中能达成(大部分学生可以够得着目标)的基准目标,使共性求真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真正落实与发生。例如:在现场观摩南通市实验小学陆佳老师执教的爬行与游戏单元第1学时《动物王国漫游记——小象散步》课,热身部分,陆老师充分了解了教学对象学情、身心特点,通过情境创设,从“小象起床”到“小象做早餐”,讲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带领学生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来演绎故事发展,适当配以语言和特地录制的背景儿歌,让学生发挥想象,动作夸张,有模仿陆老师做动作的表现欲望,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热身,非常巧妙地达成了这个环节学习基准目标。这就是当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点之一,在普及化(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发展,使体育课堂走向真教、真学的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分层求真——个性目标生成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在体育教学中,教学过程在学生共性发展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徐州市铜山区教育局教研室石冰冰老师执教的水平三六年级跳跃与游戏单元第3课时“跳跃:跨越式跳高两腿依次过杆技术”拓展部分,就设计了不同的分层体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适宜的高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成功,关注每一个学生,也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情怀。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有心、用心、留心的执教者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练情况,关注每个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同時在二次备课、反复磨课中,去设计分层教学环节,让个性化教学目标真正落地,让每一个学生受益,使体育课堂中的真学发生。

    (四)获得真学——好课评判依据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阳明说,知而未行,未为真知。为“真学”而教,也为学生获得而教。二次备课的产生,让学生受益,服务于学生,为体育课堂教学真正发生。在二次备课活动中,同行们问得最多的话“这是节好课吗?”答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行云流水的体育课,形式花哨却反流于表面的体育课,面面俱到的体育课、圆圆满满的体育课,不一定就是好课,但由模糊走向清晰、由浅显走向深刻、由单一走向丰富的课堂,一定是学生有获得,教师有真教、有创新、有思考、有生命力的体育课堂。例如:无锡市育英实验小学景明军老师执教的跳跃与游戏单元第4课时“合作单脚跳”,在课的基本部分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背景设计了“红色之旅”的情景化教学,充分利用器材,两人一组,自行选择执教者提供的文字与图片,尝试完成各种动作下的单脚合作跳(图1),蓝本《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中提供的教学设计是无器材的,而景老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学情、身心特征、自身教学经验,在二次备课的时候,巧用体操棒为媒介,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自主学练单脚跳的平台,让单一的课堂组织形式向丰富的课堂形式转化,这样的过程就是二次备课的教学成果,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教学主体,成为体育课堂的第一参与者。

    图1 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教学展示图片

    四、小结

    综上所述,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学,是一个辩证的矛盾思辨命题。二次备课是优化原始教案、修改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结构、选择最佳教学方法的实践路径,从备教材、备文本、备学生、备自己等共性与个性化视角出发,尊重学生心智结构、学情、学习能力、学习经验等方面的多样性,尊重体育学习发生的过程及学习规律,能够形成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教案,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仅催生了体育高效课堂,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二次备课的过程可以是个人的智慧,也可以是团队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真学”而教,二次备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求真、不断探索的过程,应该成为每一个执教者内心根深蒂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