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研究
范文

    鲁瑨+刘军+董文怡

    摘要:保护生态环境是当前整个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生态环境视角下,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仅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在新的规划要求下,进行土地整治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环境;土地整治;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当前,土地资源的使用中存在着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由于规划不当造成的布局不合理、结构不合理、功能不齐全等等问题都极大地影响了土地利用的效率。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现状,必须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去认真研究土地整治规划,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态环境视角下土地整治规划的必要性

    土地资源紧缺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阻碍,在经济发展速度持续保持在高速的情况下,城乡规划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不管是出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保护环境的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高效的利用都是必然的要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整治和规划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尽管土地整治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全国各地的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不仅整治成效低下,也没有发挥好土地整治该有的社会效益。

    土地整治规划的含义是指对土地资源进行整体的专项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来安排土地的布局和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出土地资源的功能和价值,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土地整治工作中,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建立起合理的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能够对土地整治规划工作的实际成效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实际影响进行综合的测评,从而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1]。

    二、土地整治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一)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土地整治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水土流失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全国很多地区都因各种原因存在着水土流失的问题。大量的水土流失会致使泥土流失,土地失去原有的养分,难以再发挥养育动植物的价值。尤其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区,由于植被破坏严重、陡坡开垦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不断加重。水土流失除了容易降低土地的养分,减少土地的面积,严重时也会引发次生灾害,比如泥石流、滑坡等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物损失。但是水土流失又是土地整治中的一个顽疾,需要长时间的整治才能见到成效,且因不同地区地形地貌情况不同,也应采取不同的整治办法。因此,水土流失应该成为土地整治规划的重点对象。

    (二)土地污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土地污染也逐渐成为了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土地污染主要包括了土壤污染和水域污染。就土壤污染来说,主要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污染物通过雨水等方式进入到土壤中,影响土地的正常使用。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一些生活垃圾、农民使用的农药等等都是土壤污染的污染源。一旦土壤污染,农作物的生长就会因此而受损,农民的经济收入也会因此而受损。而且,土壤污染往往需要非常麻烦的治理程序和漫长的修复时间,才能使土地逐渐恢复生机。就水域污染来说,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造成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共同污染。本来水资源就和土地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地区的水会以雨水、地下水等形式进入到土地当中,对土地产生影响。而如果水资源污染严重,周边地区的土地资源也会受到不利的影响,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变得脆弱不堪[2]。

    (三)植被破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中,植被森林破坏严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大量的绿色植被出于经济发展的原因被破坏,或者是被人们肆意的砍伐踩踏。而大量的植被破坏不仅会加重水土流失,导致土地资源变少,同时也会对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破坏。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植被资源的分布就容易不均衡,森林资源也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三、 如何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

    (一)建设土地生态网络体系

    生态环境视角下,土地整治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必须从整体的高度去思考战略,才能协调好土地规划的各方面事宜,达到最佳的整治效果。因此,土地规划应该建设土地生态网络体系,一方面要建立起战略格局,另一方面要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具体来说,土地整治应该系水系林网、农田林网和骨干道路林网为主体,以一些大型的生态功能区和重要蓄水区位重点构建起点状分布的规划格局。同时要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相关的土地资源纳入到整个系统中来,保护生态安全。

    在以森林、草地、农田为核心的集中建设中,也要着力构建生态景观,保持自然生态与居住环境的统一协调,以便既改善居住环境,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植树造林等重要的土地整治工程也应该发挥出综合效应,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最合适的整治措施。

    (二)加强土地重点整治

    土地整治规划应该把握住重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山区应该加强水源涵养林的建造,就水土保持进行深入的研究。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结合当地的江河水资源,积极保护水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然后将水资源引入到土地资源的保护中,增强土地的生物多样性和水土涵养能力。平原地区则应该重点建造防风林,治理好沙尘等自然灾害。沿江湿地地区则应该建设生态防护林,大力推行退耕还林等工程,带动老百姓参与到自然生态的保护中去。江河周边的洪水易发区也要通过湿地、湖泊等提高蓄水纳洪的能力,尽量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同时也能保护好水域的水质。各地区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土地整治规划中把握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措施,并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进行统筹安排和规划,才能真正发挥土地治理的功效[3]。

    (三)恢复退化土地生态

    对于已经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土地生态系统来说,恢复和重建工作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率,现代科技已经能够积极利用工程、生物、耕作等不同措施来改善生态环境。有了新技术的支持,退化土地的恢复就能更加顺利快速。各地政府也积极鼓励退耕还林、退耕还湖的做法。对于因水土流失而损失的土地,可以进行综合整治,加强植被建设,迁走化工企业,制定土地恢复的详细计划。同时,在各地进行耕地治理、荒坡治理、疏林地治理和沟壑治理也都是必要的工作。为了保证退化土地的恢复工作,也应该建立起严格的监管制度来督促恢复工作的进行,并且加强对企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监管,追究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法律责任,为土地整治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建立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建立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是为了检查和监督土地整治的成效。尽管环评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却指引着未来土地整治规划的方向。环评体系的建立一般包括了四个内容:对土壤的影响、对水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总结起来即土地整治规划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具体影响。从这四个方面来评价土地整治工作的实际成效,能够有效检验出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且达到了预期的整治效果。根据各地在土地整治时规划的不同,环评体系的评价指标也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但是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是基于生态环境视角下土地整治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

    结语:综上所述,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整治规划都是社会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任务,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针对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土地污染等问题,本文提出应该采取建设土地生态网络体系、加强重点整治、恢复退化土地生态和建立环境影响评價体系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完成土地整治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冯文斌. 基于生态环境视角的土地整治规划及其规划环评研究[D].南京大学,2013.

    [2]何璇,毛惠萍,牛冬杰,包存宽. 生态规划及其相关概念演变和关系辨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13,08:2360-2368.

    [3]石宇.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2: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