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劈柴须照纹 轻松又省时 |
范文 | 廖琼慧 要做好一件事,必须先了解事物的特点,照纹劈柴、对症下药方能斧落柴开,药到病除。读诗也一样,先要把握诗歌本身具有的特点,依据特点有针对性地解读。下面是笔者归纳的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及其阅读对策。 1.出于诗歌押韵和平仄规则的要求,诗歌在语言表达上常出现词序、语序的颠倒,所以我们读诗时要注意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理顺倒装句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 如: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有多处词序语序倒装,需要将这些倒装句式一一理顺。“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正常语序应为“人道西边故垒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人生如梦,还酹一尊江月”。 2.古代诗歌常会有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的现象。需要我们调动积累、结合诗境进行推断。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瑟瑟”“可怜”两个词就具有多种意思,需要读者调动积累准确推断。“瑟瑟”一词有“作象声词,风声”、“宝珠”、“碧绿色”等三个基本义项。我们可根据“半江红”推断此处取“碧绿色”这一义项。“可怜”一词调动我们的积累有《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中“值得怜悯”之意及《孔雀东南飞》“可怜体无比”中“可爱”之意。此处可依据前一句的“半江瑟瑟半江红”与后一句的“露似珍珠月似弓”所描绘的景象推断应为“可爱”之意。 3.诗歌特别讲究修辞。我们要注意分析修辞。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里的“浮云蔽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浮云”比喻君王身边的奸臣、谗臣;“日”则喻君王。如果此处的“浮云”与“蔽日”不能理解出其比喻义,诗歌读起来就真是无滋无味,愁得没一点缘由了。 4.诗歌语序有时会颠倒违反逻辑。我们读诗要运用比较推断,推断出正确语序。 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八“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像这样完全违反了现实逻辑的表达,如果按其原有的语序来理解,肯定会闹笑话。所以我们可以根据生活常理理顺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5.讲究用典,爱用意象。这是我们理解诗歌的一道很关键的障碍,如果我们没有相应的意象与典故的积累,很有可能不知所云,或理解不到其中的深意。 比如读稼轩之诗,如不知晓相应的典故,很难读懂其真正蕴含的思想情感。那首被岳珂批评为典故太多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果读者不明了孙仲谋的功业、刘裕的气吞胡虏、刘义隆的好大喜功草草出兵遭惨败,霍去病、廉颇他们能征善战的典故,很可能会有不知所云之感。 6.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人的性格气质、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读诗要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如:鲍照的《拟行路难》与李白的《行路难》虽主题都是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懑,但因为两位诗人性格气质和社会背景的差异使得诗歌表达的情感产生迥异。生活在“上品无寒门,下品无氏族”饱受压抑时代的鲍照,诗歌中有对命运的抗争,但迫于现实的压迫也只能是作无力的表达,最后只能发出“吞声踯躅不敢言”的无奈和痛苦哀叹;而李白则有幸生于封建社会最鼎盛的一个时期,较鲍照时代更为开明繁盛,科举选拔制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敲开了以往森严的门阀等级之门,给那些身居下层的怀才士子实现自身理想带来了希望。所以李诗虽也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最后展现的却是一种豁达和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7.诗歌的跳跃性,表达的省略性。需要我们解读诗歌时充分运用联想、想象进行补充。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谁问卷帘人,问什么,卷帘人为何却道海棠依旧,又是谁连连诘问“知否?知否?”怎么如此肯定“应是绿肥红瘦”这些都省略了,须读者根据诗歌语境发挥联想与想象进行补充。 总之,读懂古诗要注意把握诗歌特点,按照其特点来“解语句、懂手法、蓄积淀、明意象、丰联想、识诗人、晓背景。”读诗好比品茶,须慢慢地品才好,切不可急急躁躁、囫囵吞枣。否则,就难以品出诗歌的真意、真境、真情、真韵、真味,难以享受诗意的美好。 (作者单位:安远县第一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