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刚果(金)姆布吉玛伊矿区奇布伟(Tishibuwa)岩管金刚石矿成矿特征
范文

    耿晨+杨柳柳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实际工程对矿区地层、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进行简要分析,以及该区域找矿标志,为以后该区域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金刚石、金伯利岩、矿床成因

    1、矿区地质

    1.1 地层。矿区地层比较简单,出露的地层有白垩系韦尔登阶和晚第三系、第四系地层,其中区内金伯利岩侵入于白垩系韦尔登阶的晚期。现将区内出露的地层岩性由老至新分别描述如下:白垩系韦尔登阶(LO)。该地层分布在矿区内大部分区域,是矿区内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层,分布面积约500km2,地层厚度800-2500m。第三系沙土层(So)。该地层主要为晚第三系赭色沙土层。在矿区内分布面积较广,矿区的北部、西部和南部高原平缓坡地均有分布,矿区内该地层厚度10—25m。沙土层(So)由长石、石英砂屑及粘土构成,底部砂砾层普遍含有金刚石,是当地居民开采金刚石的主要矿源层。第四系全新世砂砾层(Q)。矿区内第四系地层非常发育,分布面积较广。按形成地貌部位可分为坡积层(Qpel)和冲积层(Qcei)。坡积层(Qpel)坡积层主要和山丘斜坡,岩性为砾石层和沙土层。该层厚度25—40m。冲积层(Qcei)主要分布在河床和沟谷的底部,岩性为含粘土砂砾层,底部由含石英、玉髓、玛瑙和褐铁矿碎屑的圆形砾石组成,局部还含有基岩成分,厚度0.5—8m不等。在金伯利岩岩管下游区域,该层底部砂砾层普遍含有金刚石,是本矿区冲积型松散砂砾矿的矿源层。

    1.2构造。矿区内褶皱较为简单,地层总体为走向近东西的单斜构造,倾向北北东,倾角3-5°,受断裂或侵入岩体影响,局部产状有稍微变化。断裂构造也不发育。仅在矿区北部有F1断裂,为压扭性断裂,沿北西西延伸近2.2km,产状较陡,倾向南,倾角65°-75°,有光滑断裂面。

    1.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晚白垩系侵入的金伯利岩。岩体多为岩管状,地表形态呈椭圆形、半月形,其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区出露的最典型岩管为奇布伟岩管,岩管道地表分布面积约60万米2,岩性主要为金伯利角砾岩、角砾状金伯利岩和凝灰状金伯利岩。

    2、矿体特征

    矿区的金刚石矿体为金伯利岩型矿体,该矿体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矿体形态为圆筒状或漏斗状,岩管直径是上部大、下部小,具明显的火山口相、火山通道相和根部相。(2)矿区内金伯利岩岩体分布相对集中,具有成群、成带的特征;(3)岩管产状较陡,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产状一般在70°左右;(4)金伯利岩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凝灰状结构和岩球状、碎屑状、角砾状构造;(5)矿石自然类型主要有风化金伯利岩、半风化金伯利岩和未风化金伯利岩;矿石结构类型主要以金伯利角砾岩、斑状金伯利岩、凝灰状金伯利岩和角砾状金伯利岩为主。(6)金伯利岩体的围岩为晚白垩系的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和砂砾岩。

    3、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矿石结构主要碎屑结构、斑状结构、含角砾-斑状结构、假像结构和凝灰状结构、含角砾凝灰结构、卵斑结构等。

    (2)矿石构造。矿石的构造主要角砾状构造、块状构造、岩球构造和斑杂状构造。表生作用形成的砂土状、胶状、葡萄状构造等。

    4、矿石围岩蚀变

    矿区内的围岩蚀变强度较小。而金伯利岩围岩蚀变多为成矿期后的蚀变,主要有方解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蛇纹石化及泥化现象。

    褐铁矿化:为区内主要的蚀变矿物之一,表现为金伯利角砾岩的铁质氧化和集中,呈胶结状、肾状和葡萄状铁质胶结的砂岩角砾产出。多产出在岩管边缘和盖层,因铁质氧化和富集形成铁帽,颜色呈褐紫色或褐红色,是区内找岩管(矿)的主要矿化标志之一。

    方解石化:主要出現在金伯利角砾岩内,表现为方解石矿物或钙质成分呈发丝状、细脉状、团块状产出,为沿金伯利岩体裂隙充填的后期矿物。一般呈不规则的细脉状分布在金伯利角砾岩和角砾岩的裂隙中,晶形不完整。

    绿泥石化:区内金伯利岩的蚀变矿物之一,主要发生在近地表的岩体风化带内,表现为凝灰状金伯利岩中金云母的次生蚀变,颜色由金黄、深绿、墨绿色变为绿色、浅绿色。

    蛇纹石化:区内金伯利岩的蚀变矿物之一,主要发生在近地表的岩体风化带内,表现为凝灰状金伯利岩中橄榄石的次生蚀变作用,颜色由灰绿色变为黄绿色。

    5、矿床成因类型

    本矿区的金刚石主矿床为金伯利岩型矿体,结合矿体形态和矿石特征推断矿床的成因为:白垩系晚期,随着地壳的强烈构造运动,在古老的开赛地台内产生了直达上地幔的隐伏深大断裂,上地幔中集聚了高压气体的金伯利岩浆携带着金刚石沿断裂快速上冲。在距离地表一定的深度时,受上覆厚大围岩盖层的封闭,金伯利岩浆内高压气体的积聚膨胀形成了爆发,爆发产生的绝热冷却,使金伯利岩中金刚石得以保存,形成本金伯利岩型金刚石矿床。

    6、找矿标志

    (1)区域上古老地台中的深大断裂发育区或构造活动相对活跃区域是寻找金刚石原生矿最佳有利位置;(2)胶状、肾状、葡萄状褐铁矿“铁帽”是金伯利岩管边缘部位常见的次生矿石,矿石坚硬,抗风化强,易于识别,是找寻金刚石原生矿的直接标志;(3)金伯利岩体风化后的黄绿色、蓝绿色土层,当地称为的“黄土”和“蓝土”是寻找金刚石原生矿的直接标志。

    结束语:本文简单介绍姆布吉玛伊矿区奇布伟(Tishibuwa)岩管金刚石矿地层条件、成矿特征、矿石特点及找矿标志,对于在周边区域开展工作及,起到一定程度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涂怀奎. 金刚石矿床成矿特征和找矿方向讨论[J]. 建材地质, 1997 (2): 14-18.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