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打破知识的平面镜像,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维度
范文

    摘要: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知识往往呈碎片式的铺洒在课堂上,学生不能获得知识系统化的认识、延伸、拓展。因此,教师要打破知识的平面镜像,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维度,将知识与知识间做系统的连接,综合的概括;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聯系,分析关联性;将知识与情感进行无隙融合,陶冶情操,实现立体多维性的高中语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平面知识;立体教学;高中语文教学维度

    有些高中语文课堂在习惯于保持学科内部知识系统完整性及能力技能培养的系统性的前提下,过分强调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单一割裂式的培养,以及字、词、句、段等有关知识的单一割裂式学习,忽视了能力培养的内融性,也忽视了知识间的互融渗透性。此外,有些教师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语文知识自身具有的实践性,将生活实践排除在语文课堂之外。更有甚者,忽略了知识对情感思想的蕴藉,令学习活动染上了功利的色彩,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一定程度上损失了语文学科先天具备的人格完善功能,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为了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应打破知识平面的镜像,拓展高中语文教学的维度,将语文课堂立体化。

    一、此知识向彼知识延伸——实现知识与知识的综合概括

    语文学科知识包罗万象,这成就了“大语文教育”。在这种教学方式下,语文学科知识多角度的进入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纷呈,充分展现自身的魅力。如何实现立体化、多面性?这需要教师深入语文知识的内核,由此延伸,看到其折射出的其他知识,或是不同学科的知识;或是同一知识的不同角度;或是同一学科的不同知识等等。这种知识与知识的综合概括方式可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记忆。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发挥联想力,运用以往的学习经验,进行知识的连接,实现知识与知识的综合概括,形成语文知识的系统化。

    例如,在讲解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时候,面对诗歌字里行间展现的美景,以及诗歌语言高度的凝练性,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人笔下的湘江美景。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的解读、描述等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另外,文章描写景物的层次分明,井然有序,从远到近,从高到低。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方位的展现形式将作者笔下的景物画出来。不仅如此,地理、美术等学科知识的渗透,又使这首词韵味十足,具有多层次的立体感。又如《孔雀东南飞》一文,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具有很强的故事性,为了使课堂呈现立体感,教师可以采用戏剧“演”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深刻准确地把握文本主题及中心人物。

    二、文本知识向现实实践过渡——实现理论与生活实践的统一综合

    文学创作者以生活作为第一手资料,进行提炼、变形、夸张、扭曲,创作成文学作品。所以说,文学作品大部分是“从生活中来”。当然,它并不是摆在读者面前的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文学作品又归向生活,以理论的方式指导读者进行生活实践。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文本中的生活因素,让学生看到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呈立体化特点的语文知识,进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建立生活的意象,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走进现实生活学语文,使高中语文课堂立体化。

    《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文章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其中准确、详实地描述了荔枝的果形、果实、贮运方式,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技术做了简要的介绍。关于荔枝,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也多有接触,但学生并没有将其与语文文本做紧密联系的意识。现实生活长时间的与语文文本知识断裂,使学生丧失理论应用于现实实践的能力。所以,在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由文本过渡到生活实践,将生活实践作为语文教育资料,让学生总结出该文本中有关荔枝果形、果实的描写,然后再对现实的荔枝样本进行观察,做出观察报告。在对比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获知新鲜荔枝的特点。由于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语文课堂呈现立体化的特点。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力,文字与画面、实物的综合统一,使作者的描写更具真实性。

    三、文本知识向情感教育素材蜕变——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综合同步

    有些语文文本知识充当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素材,被作为启发学生情感萌发、促成情感目标达成的依据。但是,有些教师常用一种看待普通理论知识的眼光对待,忽略了这些知识本身具有的情感教育功能。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实现授知与激发情感的综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能进行与之相符的情感体验,获得情感感悟。在这里,教师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唤起其对文本情感层面的认知。这种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综合同步教学是富有立体化特征的,能够将语文学科进行多角度的魅力呈现。

    以《孔雀东南飞》为例,为何本是有情男女,却一个“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一个“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悲剧的酿成自有其根由,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寻给出原因的句子“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为了让学生认识到悲剧产生的深刻原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搜集材料,说说封建社会婚姻的特点,谈谈作者借恩爱夫妻悲剧遭遇,对封建礼教、家长统治、门第观念的控诉,以及青年男女对婚姻爱情幸福的愿望。进而使文本知识蜕变为情感教育素材,实现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综合同步的立体化课堂建构。

    平面化的语文教学并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语文学科知识的魅力,教师需要打破知识的平面镜像,拓展语文知识的领域,实现语文的多维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马月芳.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2,(30).

    [2]游德发.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合理性建构[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

    作者简介:鲁勇(1977—),男,江苏省黄桥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写作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