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课作文教学的新策略 |
范文 | 如何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出有关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我认为,根据学生特有的知识水平及对语言感悟能力,作文教学新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 从人文分离到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语文教育界思想解放的重要成果。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问题,实质上是作文与做人的关系问题,两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为做人而作文,以做人促作文”。也就是说,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而写”的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其次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样写,乐意写”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作文教学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作文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作文已变为应试的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说套话,人云亦云。例如:为了表现“战胜脆弱”的主题,不惜编造自伤自残或父母伤亡的故事,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场面。这样的作文,将会导致学生人格的分裂。人文分离还表现在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向上,例如在写作文题目是“二十年后的我”一文时,极少一部分学生选择当教师等职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当经理、发大财,其目的是“自己拥有高档小轿车,住高级别墅”。这样的作文,话是说真了,但学生的人格被扭曲了,因为作文是学生人格的物化形态。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呢?首先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追求做人的真谛,要把作文教学的过程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机地结合起来。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认识偏差,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既丰富多彩,又能激发学生健康向上的语文实践动力,让学生从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 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写作素材呢? 首先,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进社会的大课堂,把学校和社会联系起来。“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的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其次,要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不管对否,写出来后再进行启发和引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立意”与“生活”两者的辩证关系。虽然这些学生已是高中阶段,已脱离了初中阶段,但是教师还必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如何立意的指导。正确做法应该是: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中领悟所要表达的中心,即为什么要写这个生活素材,然后从所要表达的中心的高度来关注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的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二、情感激发是指导学生作文的关键 针对目前学生作文情况,主要是提高他们写作的兴趣和激发他们写作的情感。这些学生由于普通话基础差,所以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也较差,无法用极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自己承认从没有认真地完成过一篇作文,他们的理由十分简单对作文毫无兴趣,根本也没写过几篇作文,针对这种情况,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自命题作文,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提炼素材,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抒发自己实实在在的感受,结果同学们写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事情,这次作文取得了预想之外的成功。从作文情况看,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作文的优秀率大大提高,几位平时对作文应付了事的学生也出人意料地写出了很多真情实感的住宿生活的个性之作。例如:《一位要好的同学》、《我是一位住校生》、《学校的午餐》、《我的住校生活》等,都是他们真情实感的写照。这种自由的练笔形式和较满意的习作赢得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居然也觉得自己不是没有什么可写的,而是太受写作形式的约束。可见学生作文的关键还在于“情感激发”。“情感激发”是学生从尴尬的被动中解脱出来的一把钥匙。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从而使学生喜欢作文,使作文成为他们抒写真情实感的阵地。 实践证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经不起推敲,从构思到语言的组织常常出现很多不该有的错误,语言干瘪,东拼西凑,甚至错别字连篇,更多的学生只是用教师所传授的思维模式去应付。比如,写议论文,先阐明观点再正反论证,最后扣题。这种“公式化”的写作势必影响了他们对写作的再认识。只有极少数学生靠着自己的悟性勉强从这一框框中挣脱出来,能依稀感受到论证后的引申与扩展,去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深化主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必须是用你的手写你的心里感受,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如没有真实的生活情感,那么这篇作文就成了“无本之树,无源之水”,不能成为美文。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 传统的作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奉命作文”和“应试作文”,这种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此,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必须把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拟题,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但是,学生“自主拟题”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一般来说,学生“自主拟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由快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作文训练课上从交流作文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作文素材到拟定作文的题目,然后组织班级评比,看谁拟定的作文题目新颖、有趣,给予直接而快速的肯定,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初步掌握拟题的一般方法,最后达到拟题自主的能力。 四、作文指导要把注意力放在开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 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指导课,常常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出一个作文题目,不作任何指导,让学生自己写,结果是不少学生望题生畏,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二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现成的材料,提供模仿的范文,或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或教师干脆为学生列好作文提纲,搭起框架,让学生“填架文”。这两种形式的作文指导,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性,使学生陷入被动写作局面,所以思路打不开,无从表达自己。 要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一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 五、鼓励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是学生作文,教师批改,而且教师在批改时常常采用“纠缪法”,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在修改作文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态度上,要求积极参与;在形式上,要求多样化,学生间互相修改、师生共同修改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并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人人参与评价,学会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给自己的作文下个评语,打上等级,然后由教师参照学生的自评,写出赏识性的激励评语,还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通过相互评价,促进他们的共同提高。 传统的作文评价标准过分强调“班级成员参照”,而且往往以班级尖子学生的作文作为评价的参照范文,严重挫伤了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作文评价的标准上,应该主要强调“自我参照”,例如,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严一点,让他们永不满足,以免骄傲;对作文水平低的学生可以放松一点,让他们不感到自卑。这种评价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人而异,因而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促使学生在对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中增强自信,发挥其创作的潜能。 综上所述,巧妙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会引发学生创作的冲动,驱使他们用手中的笔讴歌美好,鞭挞丑恶,同时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不断地感受美、追求美。 (白明华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