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隐〉旧时河南戏曲界指唱响了。
炮pào火炮。《清稗类钞·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设以~至,吾村不齑粉乎?”《广东军务记》:“而守台军士,发~数口,各自弃甲投戈,望风而走。” 另见本页páo。
炮páo❶ 用泥裹住带毛的肉煨烤。《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之燔之。”《礼记·礼运》:“以~以燔,以亨以炙。” ❷ 焚烧。《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令尹~之,尽灭郤氏之族党。” ❸ 通“庖”。厨师。《韩非子·难二》:“凡为人臣者,犹~宰和五味而进之君。” 另见本页pào。
炮bāo❶把肉片等放在锅内用旺火急炒 △ 葱~羊肉。 ❷烘烤;焙(bèi)干 △ 把湿衣服放在暖气片上~一~|~花生。 另见597页páo;597页pào。 说明: 9画;火部;左右
炮páo❶烧 △ ~烙。 ❷加工中药的一种方法,把生药材放到铁锅中高温急炒,使焦黄爆裂 △ ~制。 另见25页bāo;本页pào。 说明: 9画;火部;左右
炮*砲❶ ❷礮❶ ❷pào❶能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 △ 高射~∣~手。 ❷爆破土石时,在凿眼里装上炸药,也叫炮 △ 放~。 ❸爆竹 △ 鞭~。 另见25页bāo;本页páo。 说明: 9画;火部;左右
炮❶烘;烤:~干。 ❷一种炒菜方法,在旺火上急炒:~羊肉。 另见 pao;pao。
炮❶烧:~烙(luo)。 ❷用烘、炒等方法加工制造中药:~制︱~炼︱如法~制。 另见 bao;pao。
炮砲、礮❶口径在二厘米以上,能发射远射程炮弹的重型武器。我国古代的炮是用机械发射石头的,后改用火药发射铁弹丸;与炮有关的:~火︱~击︱~轰︱~战︱~声︱~兵︱~手︱~衣︱~弹︱~灰︱~眼︱~塔︱~位︱~楼︱~台︱~舰︱~艇丨打~︱开~︱发~︱放~︱礼~︱号~︱山~︱野~︱重~︱火~︱大~︱哑~︱排~︱空~︱鸣~。 ❷爆竹:~仗︱鞭~︱花~。 另见 bao;pao。
炮bāo烹调方法的一种,在旺火上炒:炮羊肉。 另见378页páo、379页pào。
炮páo用烘、炒等方法制作中药:炮姜│炮炼│炮制。 另见16页bāo、379页pào。
炮pào❶ 能发射炮弹的重型射击武器:大炮│迫击炮│打空炮。 ❷ 爆竹:鞭炮│炮仗。 ❸ 爆破土石时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炮”:放炮│瞎炮。 另见16页bāo、378页páo。
炮bāo1 一种烹饪法。把鱼、肉等用油在急火上炒熟。2 烘。如:把湿衣服炮干。另见1092页páo,1093页pào。
炮páo1 烧烤。《诗·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2 中药制法的一种。见“炮制”(1)。另见57页bāo,1093页pào。
炮〔◇礮、砲〕pào1 火炮,兵器的一种。2 炮仗。如:鞭炮。参见“爆竹”(64页)。3 爆破时,装了炸药的凿眼叫作“炮”。如:打眼放炮。另见57页bāo,1092页páo。
炮(1次) 古代的一种烹调方法,将禽兽带毛的肉体用泥封裹严实,置于火上烤熟。胹鳖~羔《魂》
炮páo一种烹调方法,把带毛的肉用泥裹住放在火上烧烤。《诗经·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毛传:“毛曰炮。”《说文·火部》:“炮,毛炙肉也。”段玉裁注:“毛炙肉,谓肉不去毛炙之也。”泛指烧烤食物。徐灏注笺:“炮,引申之为凡炮炙之称。”《招魂》:“胹鳖炮羔。”马茂元《楚辞选》:“胹,煮也。炮,连毛用火烤熟。” 各种兵器
各种兵器五兵 五刃 刀枪剑戟 枪刀剑戟 任何兵器:尺寸之兵 古代兵器名:铲(流星铲) 锤(铁锤;银锤;双锤;铁爪锤) 鎲(鎲钯) 铫 鍠 镖(金镖;铁镖;飞镖) 镳 锏(锏钯;铜锏;流金锏) 钩(钩镡;钩戟;钩拒;钩棘;钩距;钩竿;钩镰枪) 镡 殳(铁殳) 棒(镫棒;狼牙棒) 鞭(鞭挝;鞭简;鞭锏;九节鞭) 戣 椎(长椎) 标(标枪;梭标) 斧(斧钺)矛(长矛;酋矛) 戟(靸戟;鈒戟;雄戟;匽戟) 鍠 钺 钯(鎲钯) 枪 鎌 镩 简 棍 鏚 杵 叉(马叉;鎲叉) 流星 狼筅骨朵(铁蒺藜骨朵) 铁挝 铁杖 铁檛 铁尺 长铍 长鉟 长戈 长兵 金瓜 银瓜 镫杖 镫仗 铁轮拨 雉尾炬 钢鞭的前端:鞭梢 鞭稍 钩的锋芒:钩芒 钩铓 能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炮(火炮;铳炮;大炮) 筒(火箭筒;爆破筒) 旧式火炮:铁炮 古代一种火炮:震天雷 爆炸性武器:弹(炸弹;霰~;导~;氢~;流~) 雷(地~;手~;水~;铁~;鱼~) 暗中发射的武器:暗器(~伤人) 黑枪 冷枪 打击用的兵器:毄兵 铁制兵器:铁兵 铁刃 收藏的兵器:余兵 用以杀人的武器:不仁之器
棋具
棋具棋(~格;军~;跳~) 骐 旧时棋的别称:鬼阵 象棋:象戏 橘中戏 围棋:棋(楸棋) 碁 (敲~) 吴图 方圆 黑白 河洛 手谈 烂柯 坐隐 坐藩 略阵 乌鹭 楸枰 棋盘:局(局图;碁局;楸局;棋局;博局) 枰(楸枰;棋枰;纹枰;碁枰;广枰) 弈楸 奕楸 文楸 纹楸 广平 木野弧 方亭侯 棋盘的美称:玉局 围棋盘:枰(纹枰) 楸局 红楸 苍青色玉石制的围棋盘:楸玉局 棋局,棋盘:弈局 围棋盘上的方格子:罫(方罫) 棋谱:奕谱 棋子:棋(棋丸;举~不定) 子 棊(棊子;棊丸) 棋盘、棋子:弈具 围棋子:碁(碁子;碁石) 冷玉 博棋 冷暖玉 围棋白子:烂柯仙客 象棋子名称:车 马 炮 象 士 兵 卒 将 帅
另见:下棋
炮pao另见pao。炮格 炮炼 炮烙 炮制 炮凤烹龙1 注释: 1形容菜肴的豪奢珍贵。
炮pao另见pao。炮兵 炮车 炮铳1 炮打2 炮弹 炮轰3 炮灰炮火 炮击 炮舰 炮楼 炮钎 炮声 炮手 炮栓 炮塔 炮台 炮膛 炮艇 炮筒 炮尾 炮位 炮眼 炮衣 炮战 炮仗(zhang) 炮长(zhang) 炮坐 鞭炮 打炮 大炮 放炮4 号炮 花炮 开炮 礼炮 排炮 瞎炮 哑炮 重(zhong)炮 炮筒子5 冲天炮 连珠炮 马后炮 小钢炮6 炮火连天 炮舰外交 糖衣炮弹 鸟枪换炮 炮打司令部 注释: 1<方>爆竹。2“文革”时期用语。比喻公开揭露与攻击。3“文革”时期用语。比喻猛烈批判与斗争。4❶发射炮弹。 ❷使爆竹爆炸。 ❸用火药爆破岩石、矿石等。 ❹密闭的物体猛然炸裂。 ❺比喻发出猛烈的抨击言论。5❶火炮射击时炮弹穿过的圆筒状装置。 ❷比喻性情急躁、心直口快、好发议论的人。6❶小型火炮的俗称。 ❷比喻性情直爽、说话冲而直率的人。
炮(一)páo ( 二)bāo ( 三)pào【辨形】 左是火,一捺变点,右下是巳,不是、已、己。 9画。 形声。 【辨义】 炮(一)páo ❶ 用烘炒等方法加工制造中药:炮姜|炮炼|炮制|炮炙|如法炮制。 ❷烧:炮格|炮烙。 (二)bāo ❶ 烹调方法,把牛羊肉等放在热油锅中急炒:炮羊肉。 ❷ 烘,烤:把湿衣服炮干。 (三) pào ❶ 重型武器的一种:炮兵|炮车|炮弹|炮灰|炮火|炮击|炮舰|炮楼|炮捻|炮声|炮手|炮栓|炮塔|炮台|炮膛|炮艇|炮位|炮眼|炮衣|炮战|炮子儿|炮筒子|炮火连天|炮舰外交|炮舰政策|打炮|大炮|发炮|放炮|号炮|火炮|开炮|空炮|礼炮|鸣炮|排炮|山炮|哑炮|野炮|重炮|一炮打响|第一炮|放大炮|高射炮|连珠炮|榴弹炮|马后炮|迫(pǎi)击炮 |糖衣炮弹。 ❷爆竹:炮铳|炮仗|炮竹|鞭炮|放炮|花炮。 ❸ 爆破土石等的装置:炮钎|炮眼|瞎炮|哑炮。 【辨析】(一)(二)音近义,都含“烘炒”的意思。三音区别在于: 一、构词方式及词性有所不同:炮(一)páo作动词性语素构成合成词和成语;(二)bāo单用,作动词;(三)pào作名词性语素构成合成词和成语或单用作名词。 二、适用范畴不同: 炮(一) páo指制药方法和古代酷刑;(二)bāo指烹饪方法和“烘烤”衣服的动作;(三)pào用于武器名,并指“爆竹,爆破装置”。
炮pao❶能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如迫击炮、高射炮、火箭炮等:战士们把~架在山头上|敌人首先向我军阵地开了~。 ❷爆破土石等在凿眼里装上炸药后叫“炮”:开山~轰隆隆地响|随着一声~响,坚硬的岩石被炸开了。注意“炮”在“炮制”中读pao,在“炮羊肉”中读bao。
炮páo另见pao。
炮pào
炮pào号炮;官员出门时鸣放的礼炮:又等了好一回,(轿夫)来齐了,抬出衙门,那个~只响得一声。(九九·1274)
炮pào发射炮弹的重型武器。1739年张廷玉等编《明史》卷九十二:“嘉靖八年,始从右都御史汪[XCHAR[R201405004_FZSYK_F9A7]]言造佛郎机炮,谓之大将军,发诸边镇。佛郎机者,国名也。正德末,其国舶至广东白沙,巡检何儒得其制,以铜为之,长五六尺,大者重千余斤,小者百五十斤,巨腹长颈,腹有修孔,以子铳五枚,贮药置腹中,发及百余丈,最利水战,驾以蜈蚣船,所击辄縻碎。”1820年谢清高《海录·开於》:“船初至海口,有冰块流出,大者寻丈,未敢遂进。鸣大炮,有土人摇小船来引,其船皆刳独木为之。”
炮讀爲燔炮之炮,燒也。《周禮·秋官·壺涿氏》: “壺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以焚石投之。” 鄭玄注: “故書炮作泡,杜子春讀炮爲苞有苦葉之苞,玄謂燔炮之炮。炮土之鼓,瓦鼓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炮,步交反,注泡、苞同。” 《禮記·内則》: “炮取豚若將。” 鄭玄注: “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 陸德明《經典釋文》: “炮,步交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