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课文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
范文

    摘要: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课文教学预设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体现。当前课文教学预设目标存在随意性、浮泛性、片面性、形式化等问题。建议预设教学目标应立足于文本解读、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最重要的是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预设。

    关键词:课文教学;教学目标;思考

    课文教学预设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体现,教案和教学设计首先要设定教学目标,上课要紧扣教学目标展开,评课则要把教学目标是否实现作为重要评判标准。课文教学预设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学效率怎样,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是否最有效、最快捷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一、当下课文教学目标设定存在的问题

    1.随意性。有些教师并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未能精心设置教学目标,草草罗列几点,主观性强,随意性大。当然,用心的教师会参照三维目标和课文来设定教学目标,但有时比较机械,生搬硬套,拟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不得要领,不及实质。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其预设的目标不尽相同,这是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没有一个恒定的要求。这并不是说课文教学目标应整齐划一,每个教师都应有自己的教学处理和教学安排,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凸显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理有据,有的放矢,一定要揭示教学的本质内容。

    2.浮泛性。教学目标应准确鲜明,条分缕析,简明扼要。遗憾的是,现在的一些教案和教学设计或是附会三维目标,或是对名家的经典教案、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照搬照套。这种现象在日常备课笔记中最常见,在教学比赛、业务考核中也屡见不鲜,甚至在教案、教学设计的专业书籍中、报刊登载的经典教学设计中也可见到。笔者发现教学目标的一些用词,笼统而不确定。比如,教学目标中常有“品味课文语言,熟读成诵,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等一类提法,这样的目标过于笼统,没有具体要求,让学生难以把握,更别说有效达成了。教学目标中常有“了解”“学习”“把握”“培养”一类的用词,这些用词具有不确定性,在教学中不好把握。

    3.片面性。具体在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都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比如,学习写景散文,不同的课文,有许多共同的特质,对于这共同的特质不必提出一样的要求。教学目标要针对课文,还要关注教学布局,有计划地设置。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体现课文的综合性特征,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通常为三到五个,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则更要具体集中,否则就无法突出重难点,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4.形式化。课前预设教学目标,课后一定要达成,这是基本要求。可是教案和教学设计往往停留在纸面上,为了教案和教学设计得到认可和赞誉,在考核和评比中拿到好的成绩,教师都下了工夫。所以,我们看到某些“经典”教案和教学设计,包括说课稿,教学目标往往十分精彩、新颖、独特,充分体现新的教育理念,符合三维目标精神,令人眼睛一亮。可是,这样的教学目标,只是一种形式,并无实质性的要求,并不注重落实,教学完成也不以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标志。

    于漪老师曾撰文指出:“预设的教学目标在相当程度上是‘通用的,可以用到教这篇课文,也可以用到教那篇课文,缺的是教这个特定单元特定课文的个性。”[1]这指出了目前课文教学预设目标的尴尬现实,应该引起我们深刻反思。二、课文教学目标设定注意事项

    1.要立足于解读文本。笔者在《课文的课程地位与教学把握》一文中曾强调课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是以原理为内容体系的,语文内容体系则主要由课文组合而成。课文是语文内容的主体,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主要对象和依托,课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语文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2]课文教学最根本的是对课文本身的理解和把握,新课标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实现其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至于拓展延伸是从学习课文的需要出发的,文学史、语文知识一类,虽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依附于课文。

    课文教学预设目标应从解读文本出发,目标的达成就是实现学生全面透彻理解和把握课文。比如,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设定目标首先是要领悟和把握这首诗的内涵,目标达成过程就是学生对诗歌理解和把握的过程,也是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自读同类诗歌的过程。

    2.要体现教材编写的意图。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案例,但课文教学并不仅仅是个案教学,语文是一门学科,具有系统性,教学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即语文教学在以一个又一个的个案形式呈现的同时,又有一条条线索,将课文串连起来,这些线索包括文学史体系、文体理论体系、表现方式体系、语文训练和语文实践体系等。所有体系根据语文教学规律,有序铺开、推进。所以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既具有独立性,又都笼罩在语文教学理论的体系之中,为语文知识、语文训练、语文实践体系所统摄。课文教学要以个案的形式组织教学,还要从知识体系、理论体系、训练体系的角度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传授、理论阐述、情感态度人生观教育、语文训练和语文实践活动。

    目前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都是在以课文为主体,同时贯穿着语文知识、理论、实践等线索。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人教版选编在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以“爱”为话题,编者意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爱”这种博大的情感,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这显然是这篇课文教学要设定的目标。语文版将《背影》选编在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编者关注的是散文的文体形式,要求学生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体会作者在叙事中所蕴涵的情感。这一点自然也是课文教学要设定的目标。可见,课文教学预设目标应立足于文本,同时要体现编者的编写意图。

    当然,无论是从文本角度,还是从编者编写意图的角度,课文教学预设目标都要以三维目标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对文本的透彻解读,对编者编写思路的体现,往往就是三维目标的实现和学生语文素养养成的过程。

    3.要基于學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任何教案、教学设计,以及在这些教学预案指导下的教学案例,并非适合每一次课堂教学,即使是同一个教师的不同班级。那些“经典”教案、教学设计也不例外。教学要看对象,作为教学预案的教案、教学设计,需要适合具体的学生。学生情况是复杂的,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情况不一,有地区差异,有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差异,有学习气氛、班级风貌差异。一般来说,教案、教学设计都列有学情分析的内容,教学目标也应根据具体学情进行设置。

    学生是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制定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否科学、有效,主要看是否适合学生。针对学生具体情况,从教学对象出发,是预设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

    注释:

    [1]于漪.克服浮泛,精心探究[J].语文学习,2007,(1).

    [2]刘学柱.课文的课程地位与教学把握[J].语文教学之友,2009,(9).

    作者简介:刘学柱(1967—),男,安徽省舒城师范学校高级讲师,安徽省特级教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