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新课程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范文

    李万里 陈志强

    语文基础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让学生有更好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一、以往课程的弊端不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以接受学习为主,对“讲、记、背、练”的方式习以为常,围绕应试展开的重复演练日趋严重,使得学生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交流的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育理念的更新,必然带来学习理念的变革,新形势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二、积极倡导以语文综合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

    进入21世纪,语文学习的目的、内容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生学习方式也应跟着变化,重视和强调学生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是其中的关键。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对传统学习的方式的变革,这种学习方式的中心就是针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所以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倡导积极实践、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抛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题海战术的学习方式。

    综合性学习有主体性、过程性、开放性、实践性四个特点:

    (一)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往填鸭式教学忽视了学生也是人这一基本思想,不考虑学生的差异,不考虑学生的兴趣,采用统一的教学方法,结果学生厌学,学习的实效性差。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积极思考,有展示个人的空间和时间,可以自主的观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品尝到学习的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从宏观方面指导学生。

    (二)过程性。综合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探究性学习将整个实施过程看得比结果更重要。学生的研究,最后的结果可能差强人意,幼稚可笑,但这并不重要,其价值在于学生通过设计研究课题、搜集资料、操作实验、总结数据、交流合作等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体会到科学研究的快乐和艰辛,体会到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可以把以往孤立的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有机的结构,因此探究性学习本身的价值大于结果。

    (三)开放性。探究性学习设计问题具有宽泛性、兼容性、灵活性。学生可以很轻松的进入研究情景。首先,内容要有开放性,不能用传统教学的旧思维硬套探究性学习,不能用一个模式硬套全体学生,要使设计的内容有弹性,适应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其次,时间的开放性,不要求探究活动进度一致,允许学生自由地开展学习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前结束任务,能力弱的学生可以推迟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第三,空间的开放性,活动的场所没有绝对的限制,学生既可以在学校课堂完成,也可以在家里,在图书馆,在一切有利于学习的地方完成。

    (四)实践性。语文综合性性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在语文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而以实践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经历。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参加小组活动、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在设计和组织、探索和研究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但在探究性学习中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放心,不敢放手,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 ;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彻底放手,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因此,探究性学习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教师是学生的顾问而不是主宰,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

    三、网络学习势不可挡,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

    面对信息化的冲击,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有相应的更为具体的论述。《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这些表述都强调了使用网络技术的积极意义和开发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网络丰富的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题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不计其数的网站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网络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源库,网上资源之丰富,足以令全世界各大图书馆自惭形秽。但网络也不是万能,利用网络学习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指导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网络学习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得到相关信息,然后在掌握了大量材料基础上进行作文训练。但是,学生在搜集信息过程中,浏览网页有很大的随机性,兴趣爱好、注意力、网络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他们搜集信息的效果。加上网上信息量太多太杂,学生又很容易受到一般信息和无关信息的干扰,所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不能搜集到足够的信息,完不成教学任务,下网后,也没什么收获。另一方面,网上的信息龙鱼混杂,良莠不齐,有很多虚假的、非法的、暴力的、色情以及反动的有害信息,学生如果不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还会身受其害。不仅如此,有的学生以上网查资料为借口,在网上玩游戏或聊天,对自身的行为缺乏约束力。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网络信息筛选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多、快、好的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二)帮助一部分计算机水平欠佳学生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学生计算机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当高,也有一部分学生电脑操作水平一般。这一部分学生在从网上搜集资料,以及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必定要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上网浏览、网上搜索、信息下载、网页制作、文档编辑、网络超文本连接等技术问题。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能教好课,还要有过硬的网络技术,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总之,新课程改革呼唤创新人才的出现,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转变学习方式,适应新形势,才能达到现代教育的目的。

    (李万里陈志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