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浅谈写作中学习语言的技巧
范文

    常 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思想的直接表现。人的思想只有在语言材料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完全没有语言的材料和完全没有语言的思想是不存在的,所以,语言又被称为“思想的外衣”。在写作过程中只有掌握并运用好语言,才能突显写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才有生命力。

    一、正确认识语言

    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在于:它既是组成文章的要素,又是写作的工具。

    古今中外的作家都很强调语言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积字成句,积句成章,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1]这是说语言是篇章内容的基础。“作文和口语不能完全相同,讲话的时候,可以夹许多‘这个这个‘那个那个之类,其实并无意义。到写作时,为了时间、纸张的经济,意思的分明,就要分别删去的,所以文章一定应该比口语简洁而明了,有些不同,并非文章的坏处。”[2]它说明写作使用的语言,与口语“有些不同”,是经过加工的语言,比口语简洁、明了。

    写作者进行语言学习,首先要知道:语言是写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这种特殊的“材料和工具”是需要经过艰苦的学习和锻炼才能获得和掌握的。因此,写作者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获得和掌握语言这个写作的基本材料和工具,使自己写出的语言具有很高的质量:正确、准确、明白、严密、自然、丰富、精炼、纯洁、生动、优美。

    为此我们要学习三类语言,即:自然语言、科学语言、艺术语言。自然语言是日常生活的基础用语;科学语言是分析性的语言,其内容是由逻辑思维抽象的事理,它通向科学的阐释;艺术语言则是描绘性的语言,其内容是由形象思维产生的具体的形象,它通向艺术的创造。

    在对以上三类语言有了基本理解并掌握了它们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或二种,进一步加深理解并熟练地掌握和使用。

    二、正确学习语言

    首先,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要注意在生活中学习人民群众生动活泼的口语。如鲁迅所说的那样,“将活人的唇舌作为源泉,使文章更加接近口语,更有生气”,鲁迅一生重视“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他作品中的许多生动、活泼的语言,都是他“博采口语”的结晶,“语言的宝库在当代人的口头上。”[3]许多外国作家也都很重视学习人民的口头语言。如普希金从小就向祖母学习语言,年长后还到附近市集上听盲人唱各种歌谣;托尔斯泰和各阶层的人接触,谈话后认真写语言笔记;高尔基、狄更斯的生活经历都很丰富,他们都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汇和表达方式。

    其次,学习外国语言的词汇。 “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不但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4]这是因为我们学习外国语言的词汇、语法中有用的部分,可以丰富自己民族的语言。汉语中有着大量的外来词,如:“咖啡”“沙发”“浪漫”“雷达”“拷贝”……如果我们不吸收这些外来词,我们的语言就不能像现在这样运用自如地表达许多新的事物和新的概念,不能适应新的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再次,吸收古人语言的精华。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是从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延续而来的,除了基本词汇以外,俗语、谚语、成语中的大部分也是从古人语言中继承的。我们知道,不少文言词语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对这些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我们也必须认真学习并储存在自己的语言仓库中,以便写作时使用。

    经典作家和优秀作家的文章之所以写得精炼、深刻而又生动,是和他们善于运用富有生命力的古人语言分不开的。如毛泽东批评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主观主义者是“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短短数语,揭示了那些只会空谈的理论者的内心世界和浮夸作风。

    文言词语要用得自然、贴切,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它们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现代的用法,使它们融化在自己的语言里,切不可生硬地搬用,否则会使人产生迂腐的感觉。

    三、正确积累语言

    (一)多听多记。所谓多听,就是要随时随地运用听觉器官捕捉语言信息。所谓多记,就是听到或读到好的词语、句子,要记下来,以便使用。如,一个小学生说:“我的语文老师好,漂亮、温柔,她如果能长生不老就好了,长大了我可以娶她为妻子。”表现了童稚、童趣,大学生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二)多读。所谓多读,就是要多读书面著作。一般来说, “多读”主要指多读经典著作、中外文学名著和科学名著以及优秀的传记和历史著作。经典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著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语言特点;而文学、科学、历史等名著则是经过作家、科学家、史学家辛勤创造的科学语言或艺术语言,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大量的词汇、多样的句式、丰富的修辞和高超的用语艺术。不仅能大大充实我们的语言仓库,而且使我们懂得炼字、炼句、炼意的重要性,知道运用语言要符合语法,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还要因读者不同而确定使用怎样的语言。

    (三)多写。所谓多写,就是要通过多次的写作实践来积累词汇,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在写作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正和学开车、学游泳、学舞蹈、学绘画一样,光懂一点道理不行,非要多练苦练才能学会学好。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多写多练,才能运用自如,使语言成为自己表情达意的得心应手的工具。

    注释:

    [1]刘大魁.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2]鲁迅.且介亭杂文[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3]秦牧.语林采英[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4]毛泽东.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53.

    (常彦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系457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6: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