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现代信息技术在写作教学中的有机运用
范文

    当前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教育时空,它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来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因此,笔者不禁思考着:如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多媒体引进写作教学,实现写作教学的最优化。从而改变学生怕写,老师更怕改,学生写出的文章大多内容虚拟,缺少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语言贫乏,缺少童真童趣;思维模式统一,缺少自由和个性的现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我们的写作课堂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自然就会迸发出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三八”妇女节前夕,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说说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的文章,学生容易讲空话、套话。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笔者设计在《烛光里的妈妈》的乐曲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的感人画面及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马上被激发起来,完全进入了角色,纷纷自觉地拿起笔,将心中对母亲的爱尽情地倾诉出来。学生柯秀丽在文章中写道:“妈妈,是您给了我生命中的第一个微笑,是您教我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是您用甘甜的乳汁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灵……而您听到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爸爸,我十分抱歉,我深深体会到,我那时就已经伤透了您的心。”而学生游修毛是这样写的:“以前,您整天在家里做家务,我只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尽管您的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落,我却一点也未感受到您的辛苦。我记得有一次‘三八妇女节,我还和您吵了一架。过去之后。我才知道我有多无知。现在我长大了,我知道,是该我关心您的时候了。当您下次生日的时候,我会点上三十八根蜡烛,让您也像我一样感受到生日的温暖与亲情的甜蜜。”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跨越时空,虚拟生活情境,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课程标准提及: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素材是写作的基础,而素材的来源就在于广泛的阅读和生活的积累。可是学生往往对身边所熟悉的人、事、景、物熟视无睹,感觉不到,感悟不出,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能生动直观地再现生活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平台,搜集、扩充大量信息,跨越时空,创造相应情境,为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如在七年级上册《感受自然》的写作教学指导中,笔者先让几位学生带上数码照相机,亲自去发现、游览渔寮景区,学生拍摄到的景点有:潮退后沙滩上留下的五光十色的贝壳、珊瑚;晶莹多彩的鹅卵石;沙滩西岸大小不等矗立着的音乐石(百姓称“响鼓”);还有形态峻险的“试胆背”(礁石)所形成的“双榕迎浪”“金钩钓鲤”“双虎抢食”诸景,学生们弄潮的情景。上课前,笔者把学生拍摄的照片配上优美的乐曲并精心制作成演示文稿。鲜明的图像,优美的旋律,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之中。当学生情不自禁赞叹家乡景色真美时,笔者又顺势以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常常,我想起那座山》中的一段话,即“由于天地的仁慈,他俯身将我们抱起,而且刚好放在心坎的那个位置上。山水是花,天地是更大的花,我们遂挺然成花蕊”来作为这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明确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分子,我们和自然息息相关,并由此把感受自然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笔者要学生再次把自己沉浸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那一段情景之中,将自己全身心地融进自然的怀抱,写出独特感受,写出真切情感。而此时,学生们智力活动也呈现出最佳状态,表现美的欲望油然而生。有李青青同学这样写道:“……躺在细而软的沙滩上尽情享受着绚烂温暖的阳光。一阵阵海风吹来,像是躺在摇篮里,像是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啊!多宽的大海呀,无边无际。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浪平稳得像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皱纹,使得曝晒于阳光之下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爱。……傍晚,大海却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它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利的号角声,海浪咆哮着,向海岸猛烈地冲激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古人云仁者爱山而智者爱水,面对扑面而来的海浪,我也感受到它的变动不居,它永远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于是我的心灵也像经过海水浴,种种忧患意识冲洗一净,又可轻装上路,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学生们凭着自己至诚至情发出的心灵之音,相信一定会触动阅读者的心弦。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语言与思维训练,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以说促写

    发展思维能力,训练思维能力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发展思维和发展语言是统一的。口头语言是书面语言的基础,是思维活动后的具体表现形式,学生只有“说”得“清”才能写得“通”。而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学生的“说”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比如在学习了《珍珠鸟》之后,布置学生写一篇以“可爱的小动物”为题的小作文,在指导写作时,笔者首先采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了各式各样不同形态的小狗,紧接着用一句话过渡:“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许许多多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不信你们瞧!”鼠标一点,大屏幕上显示出几十种形式各样的小动物。顿时,教室里气氛沸腾起来,学生们面对这一群活泼可爱的小动物,欢呼雀跃:“呀!怎么有这么多的小动物?”“真有趣!”笔者抓住时机,紧接着问:“那想不想给大家介绍你所喜欢的小动物?”“想!”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个个跃跃欲试。这时笔者再因势利导:“请你按老师介绍的观察方法加以观察,然后选一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先同桌互相介绍,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发言,比一比谁是最佳解说员。”鲜明生动、声情并茂的画面把学生们的思维紧紧地凝聚在小小的屏幕上,学生想说的愿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评价机制,实现多点交互式的评改交流,提高学生评改能力

    评改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运用写作材料,以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质量。而传统的作文评改费时费力,学生不当一回事。每一次作文本子发放下来,总是极少数学生面对自己的分数激动不已,面对自己的评语喜上眉梢,而其他大多数同学看看分数然后惊诧不已,瞧瞧评语紧锁眉头。可见,当前的评改方式缺乏更高层次上的互动性,只由老师一人改,学生一人看,而难有机会看别人的分数和评语。这意味着,一个学生向他人借鉴经验和吸取教训的机会比较少,意味着一篇作文难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示范或警示作用。鉴于此,笔者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评价成为一种互换交流、多向互动的过程。当学生初成作文后,教师先浏览,并按训练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出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作文数篇。发布在学校的写作指导论坛上,学生可以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提出自己的评改建议。这些建议可以是就全篇的,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段的、某一句话的,同时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教师也参与作文评改的讨论,并适时作出指导。最后,文章的作者对照同学评语对自己的作文进行重新审视和修改。这种点评是交互的,立体的,多层次的。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提高了写作能力和文章的鉴赏能力。经过这样的评改,一篇作文的分数和评语就不再是惟一的了。分数的多种和评语的多样,会极大地刺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热情。

    总之,在写作指导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的优化整合,能多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欧阳芬.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55个细节[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陈仕新 浙江苍南县马站镇中学3258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2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