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新颖 一见钟情 |
范文 |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一直采用的作文测试形式。“自拟题目”则是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为了更好地表达作文的内容,把“产品”推销给阅卷老师,获得阅卷老师的“芳心”,应该拟一个生动贴切的标题,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让他一见钟情。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双慧眼”,一个人能有一双聪慧明亮的大眼睛,那就可以很好地传情达意,文章亦如此。因此文题就应该有着传神的魅力,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不落俗套,不能把话题当标题。 (一)拟题的原则 确切、精炼、生动、新颖、有意蕴、有文采。 确切,指的是符合文章内容,同时也指遣词造句符合规范。 精炼,指的是标题字数恰当,不宜过长。 生动,指的是题目具有可读性,饶有情趣。 新颖,指的是有新视角,新思路,新感悟,给人新鲜感。 有意蕴,指的是有内在的含义。 有文采,指的是标题有诗意,有文学韵味。 (二)拟题的要求 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自己确立的角度出发不要太大太泛;要合理出新。如果标题太大,可以采用副标题的方式加以限制。 标题不能过长,一般不要超过8个字,标题过长则显得松散。 标题要含蓄,把思维蕴涵于形象的标题之中,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作用,且能加深阅卷老师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和体会。 拟题时要善于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某事或事理推想到与其相关的其他人其他事物或其他事理的思维过程。 (三)拟题的方法 1.增补法 在所给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上适当的词语进行增补,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使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这是最简捷方便的拟题方法。如以“树”为话题,可拟《树下》《记一次植树活动》《松树赞》《我爱那片小树林》《植树,生存的希望》《小议“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这些文题从各个角度缩小了写作范围,主题更明确集中,利于我们的写作从小处着眼而顺利展开,避免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又便于把握文章的重点。 2.修辞法 (1)比喻 如《小心这把双刃剑》,把移植人的记忆比喻为“在杀伤别人时也会杀伤自己的双刃剑”,准确而形象;《他们都选择了明月》,把“明月”比做“美好的心灵”。《凤凰的选择》,借凤凰而自喻,表达了自己愿在高考落榜后艰难历程中涅盘出新我的强烈愿望。《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以“阳光”喻暖人的关爱,简洁含蓄,如将喻体换成“热情帮助”之类,则索然无味。又如《灵魂美丑的试金石》《生命如花》《放飞灵感的白鹤》《拾起那一枚贝壳》《人生也是一张答卷》《生命的出口》《打开“第三只眼”》《一花一世界》《阳光很活泼》《家,我们成长的避风港》,这些设喻佳题也都富于文学色彩。 (2)借代 《黑白债》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借色彩代本体,寄托深情。又如《倾听自己的心跳》,“心跳”代指某次独特的自身经历;《人生需要掌声》,借“掌声”代“鼓励”,有创意。 (3)比拟如《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就是选取话题中的关键词,在其前后补充成分,使之成为标题。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4)对偶 《朋友最真,友情最贵》《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这两例都将文旨浓缩在整齐对称的句子中,体现出考生善于推敲的语言功夫。 (5)双关语义双关,如《灯》《药》,言在此而意在彼。《古井》《种子的力》《挑山工》等课题也采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 《我最需要一剂良药》文中“良药”既能治腿疾又能治心病,一语双关,内蕴丰富。 (6)顶真 《读书乐 乐读书》《活读书 书读活》这两例运用顶真兼回环辞格,风趣地展示读书之趣、读书之乐和读书之法。 (7)反语 《我发现了家中的“贼”》家中几次“失窃”,“作案者”原来是瞒着别人给灾区寄钱的一家人的三个成员,题中用“贼”,贬词褒用,凸现一家人的高尚品德,幽默风趣。 3.引用法 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等。 (1)借用法:原版引进,原汁原味 例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2000年)《感时花溅泪》《公则生明》(2003年)《阳光总在风雨后》(2004年全国卷Ⅰ)《独上高楼》(2004年重庆卷)《追忆似水年华》(2004年湖南卷)等。 (2)化用法:旧瓶装新酒 例如《都是诚信惹的祸》《诚信,爱你没商量》《都云老汉痴,谁解其中味》《同一片天下同一颗心》《勿为情所障目》《你快乐,我快乐》《“爱”在心口难开》等。 文题中恰当地引用一些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能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又使作文增加一定的文化底蕴,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表示对移植记忆的困惑,《横看成岭侧成峰》(“答案是丰富多采的”话题),《救救孩子》(以“素质教育”为话题),写生活对人的考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关注生活”话题),《百年孤独》(“友谊”话题),《滴滴香浓,意犹未尽》(以“亲情”为话题)。还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直挂云帆济沧海》《少年心事当拿云》《知识就是力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做生活的强者》《交友,让我欢喜让我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滥竽”何能“充数”》《岂能因“财”施教》《“吃草”与“挤奶”》等。 4.反常法 以“竞争”为话题——《感谢你的敌人》《珍惜你的痛苦》《败了,多好》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往事并不如烟》《以胖为荣》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真想做个差生》《渴望停电》 5.符号法 (1)数学符号 以“游戏”为话题——《7+1<8=学习与游戏的结合》 一则新闻报道——《99+1=0》——合格产品99个,不合格产品1个,前功尽弃。 以“素质教育”为话题——《成绩 ≠ 素质》 (2)标点符号 以“关注生活”为话题——《生活——???》生活充满了新鲜,需要随时关注。 如《那一次我……》《答案岂能拒绝丰富!》《网络:想说爱你不容易》《学生上网:喜耶?忧耶?》 6.悬念法 悬念就是疑团,俗称之为“卖关子”,其效果就是产生一种勾魂摄魄、欲罢不能的感染力和悬念美。可以从反差上制造悬念,如《理直气不壮,做“贼”心不虚》;可以以怪生悬,如《100分,我恨你》;可以小题大做,运用错觉制造悬念,如《破不了的“案”》;可以用设问制造悬念,如《明天我们有水喝吗?》《名誉:锁链?项链?》;还可以添加标点符号或采用标点符号拟题来设置悬念,如《我最需要……》等。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是让人一见钟情的因子,也提供给读者窥视文章内容的独特视角。若文不对题,眼睛无神,总是缺憾。要想在作文拟题时得心应手,就必须多读书,多看报,从中汲取营养,这样,才能使自己所拟的题目清新脱俗,让阅卷老师“一见钟情”。 (张爱巧 山东金乡第二中学语文组2722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