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语文老师要会“偷懒”
范文

    经常听到语文老师抱怨:语文课难上,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作文难批,批得头昏眼花,腰酸背痛,学生对批语却懒得看一眼;一学期语文课数量可观,学生能力却不见长进。笔者认为老师越“勤快”,学生就可能越懒惰。这正如家庭教育一样,父母越勤快,家务包揽得越多,孩子就做得越少,惰性就越强。因此,做老师做父母的也应该学会“偷懒”,不要包办,要给学生“做”的机会。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主导,但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学生“学”的效果是检验教师“教”的效果的唯一标准。所以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和练为主线,全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则应退居“二线”,不可越俎代庖。

    1.老师要少读,学生要多读。读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方法,其实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都是读的重要性。但有些老师常常用自己的范读代替学生的诵读。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固然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但老师的读不能代替学生的读,因为学生仅靠听是不可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必须通过反复诵读才能熟悉文本,才能有语言的积累,才会有语感的养成,才会有较深层次的思考。老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之上,没有了这个基础,教学效果就成了空中楼阁。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自己少读,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

    2.老师少问,学生多问。有人认为以老师为“主导”的最好方法就是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问题贯穿课堂。这种方式的可取之处在于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调控,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但如果课堂上只有老师的提问,则是有缺陷的,因为它束缚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自由,抑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锻炼。老师问多了,学生思维的惰性不断滋长,主动表达个性思想的欲望渐渐泯灭,探索精神、求异思维销声匿迹了。所以课堂上老师在“导”的基础上要鼓励学生多问,鼓励学生讨论探究,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何乐而不为呢?

    3.老师少写,学生多写。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情,耗时多,收效甚微。老师精批细改,学生对评语匆匆一瞥,不以为意,不能结合老师的批语分析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说老师的批改“劳而无功”一点不为过。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把自己解放出来,自己少写少改,让学生多写多改。具体做法可以有两种:一是老师简省地批改,让学生结合写前指导和写后评讲为自己的作文写反思;一是让学生互改互批,小组讨论。无论那种方式,都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促进今后的写作。

    语文老师要真正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解放自己,让自己“偷懒”,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训练的基地和展现的舞台。只有让我们变得更“懒”一些,我们的孩子才可能变得更勤奋一些,更能干一些。

    (陈桂圣 江苏省靖江市第一中学2145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6: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