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思考 |
范文 | 许多学生说起话来或者写起文章来辞不达意、语病百出,高职学生对写作有畏惧感的亦不在少数。一直以来,所谓的“命题作文”,以及种种“应考”的模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文是交际的需要,是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要与别人交流什么,要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感,就要写怎么样的文章。传统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使学生渐渐失去了对民族语言的新奇感觉和喜爱,也渐渐失去了在求知中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作文成了苍白无味的蜡团。为此,近年来,笔者努力结合学生写作现状积极进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探索。 一、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写作源头 提到通过体验生活来进行写作,可能有些人认为那是大作家的事。其实不然,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作文教学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作文教学的新理念。前一段时间,笔者在网上看到了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的一堂示范课。同学们起立以后,魏老师没有让学生们马上坐下,而是要求每人进行《我的烦恼》口头作文,并且构思两分钟,说起来不得低于五分钟。只见同学们或是闭目沉思,或是牙咬嘴唇,或是抓耳挠腮……魏老师“开始口头作文”的话音一落,学生们便一个个积极行动起来,课堂上顿时声音朗朗。这时魏老师一边放慢脚步走进同学,一边聆听同学口头作文,还不时凑近同学进行指点。魏老师为什么能让和自己不熟悉的同学成功口头作文呢?分析原因应当是,魏老师的作文题目和同学们的生活十分贴近,将题目出在了他们的心坎上! 魏老师的这堂示范课对笔者启发很大,于是笔者也试着将这种理念运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且取得了很大成效。具体方法是: 1.关注生活,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沟通表达本能的需要。一次自习课上,龚袁同学的书不见了,他要求笔者在班级帮他问一下有没有同学借用。笔者认为,这是一次训练的机会。于是,便说:“你也知道我平时对大家的要求,这点小事,老师相信你会解决的。”于是他走到讲台前,有些腼腆地说:“各位同学,请静一静,我打扰大家一会儿,我的语文书不见了,是哪位同学借去了,请还给我,谢谢!”就这样书找到了。龚袁同学发完言,笔者便不失时机地要求大家今后有类似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并强调说话时的语气及措辞要恰当。这虽然不是口头作文,但起到了口头作文沟通学生表达本能需要的作用。 这种生活作文教学丝毫不给学生留“留作文”的痕迹,只是让学生从生动活泼的现实生活中感到是出于某种表达的“需要”,于是就主动积极寻求表达的言语,从而在自由表达中逐步获得写作的方法。 2.关注生活,让生活作文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内心需要。 写作就是运用语言文字把体验的过程进行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为此,很多人从改革传统作文全命题方式入手,探索“半命题”“开放性命题”“呈现内容自主命题”,以及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景,而“自选题材、自拟题目”等多种命题策略。努力让学生见到题就想写,并且有话可写,努力在命题上为学生提供一个能说真话的空间,努力使学生愿将书面作文写成为其喜、怒、哀、乐的一个倾诉载体。如在训练《,我要对你说》时,要求同学们通过一件生活中经历过的真实事情的记叙,向当事人诉说、交流自己的真情实感。很多同学在本次写作训练中,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人读起来再也不是空洞无物,前言不搭后语。杨丽同学在《外婆,我要对你说》中,以一位女生特有的细腻情感写出了外婆对自己的百般疼爱,以及自己无法报答这种恩情的深深的哀思。读来,人的情绪很是受其感染。 3.关注生活,让集体活动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要十分注重捕捉契机,重视让作文训练与日常的实际活动相结合,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比如今年元旦,学校统一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联欢。之前,笔者要求学生们在观看同学表演时一定要认真观察,以便第二天写出一段精彩的人物描写。李杨同学在描写岳朝君唱歌时写道:“只见我们的大腕歌星岳朝君在阵阵掌声中缓缓走到前台,很有绅士风度的面对大家深深的一躬,然后拿起麦克风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着双脚。演唱时,我们的大腕真的像明星一样,由于抒情的需要时而用另一只手向大家挥舞,时而和前排同学握手恭祝新年好。”很显然,如果不是观察仔细是很难描摹出来的。 在学校后来组织的拔河比赛、放风筝比赛、听讲座、参观车间……笔者都要求同学们进行场面描写或者对个人进行特写。 二、重视积累,提倡模仿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和惧怕写作的学生来讲,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三、转变品评文章的机制,使每位同学享受写作的欢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活动应“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生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作文教学也应如此,为了能创造一种“欣赏和被欣赏的愉悦情感充盈整个作文评改过程”的课堂环境,笔者尝试改革作文评改形式。 1.全员参与,挖掘闪光点。每次作文后,笔者先选出比较好的文章让全班同学传阅,但每位同学必须要找出其中的自己认为比较好的地方。然后,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发现自己的亮点和不足,并在下次作文中借鉴和改进。 2.优秀文章,鼓励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有一次,电子班的王群松同学写了一首小诗,很不好意思地让笔者修改。说实在的,这首根本不能算诗。但是笔者知道,如果打击了她,今后腼腆的她可能再也不会主动写东西了。笔者花了一节课的时间为其进行了修改,修改的过程中给她讲解了一些诗歌的知识。现在,王群松的作品经常发表在我校的小记者报上。 3.评语中肯,委婉指瑕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总之,作文是最富创造性的学习,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作为语文教师,应当继续不断地深化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素质。 (郝允龙 江苏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2101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