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在静读、静听、静思中向语文更深处漫溯
范文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广泛运用,语文课堂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让学生少了许多静心思考的时间,让学习走向肤浅和简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因此,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对学生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在静读、静听和静思中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一、化繁为简,在静读中领会主旨

    语文课堂中对文章赏析提出过多过繁的问题,常常会让学生的思考陷入茫无头绪的境地,使课堂演变成简单的问答,结果看似紧张却无序,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杂乱无章。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寻找一种架构课堂的主要因素,“删繁就简”让课堂简单明了。

    (一)主打问题提纲挈领

    学习一篇课文,教师应简化教学,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明晰教学思路,提炼教学内容。

    如《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内容较长,虽是童话却寓意深刻。一位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就处理得很好。他在学生课前做好预习的基础上抛出了三个问题,即“先用一段话概括故事内容”,“再用一句话概述”,“最后用一个字来揭示”。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联结全篇内容,直达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在细致处推敲,学生静静走向文本,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概括总结。学生在回答第三个问题时,因为有了前两个问题的思考,所以能很快的领会到文中揭示的“骗”、“演”、“装”。在这篇文章的讲授中,教师既不需要展示让人眼花缭乱的幻灯片,更不需要对字词句一点点的解读,仅仅这三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带领学生从静读中思考、概括,从而很容易就明白了文章的中心。

    (二)“一笔一画”妙趣横生

    不管现代语文教学手段如何丰富多彩,但最恰当的才是最理想的。同样如果传统教学手段能用得恰到好处,也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笔者在教授《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句千古名句时,就采用了传统的“想象画画”的方式。笔者先让学生静读这句话,思考这两句诗写出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想象画出来,在画时,提示学生应着重表现哪几个字。学生很快能注意到“平”、“阔”、“正”、“悬”,这样很多学生都画出了“春潮涌涨,江面宽广平阔;一帆高悬,顺水而下”的美丽画面。那堂课,看似“一笔一画”,简简单单,却把学生带到了诗歌的丰富意蕴中,看到了诗中之画,悟到了诗中韵味。这样的传统教学手段虽比不上“多媒体”新奇有趣,却也历久弥新,妙趣横生。

    二、怡养心智,在静听中走向丰富

    李政涛先生曾说过,“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参与的过程”,倾听是人的本能,也是一种综合的心智活动,是思维的第一道门槛。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会倾听,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发展语感。因此,课堂上要给学生静听的时间,让学生在静听中学会想象,把语文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如讲授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笔者安排了四个环节。环节一:找出曲中写景物的几个词语。学生在静静地默读中标划出九个词语。环节二: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这些词语,看看我们的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环节三:后两句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什么思想感情。环节四:这首词的最妙处在于用九个看似毫不相干的词语勾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加上一些修饰词,你会怎么加?

    这节课学生安静的听着,静静的想着,补出了很多词语,并在课后写在读写笔记上。在检查读写笔记时,笔者惊喜的发现,只要学生愿意用心静听,用心思考,总会有很大的收获。“听”是中间环节,听与想融为一体,想与说互相促进,课文中的词语在听与想的过程中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词汇在运用中复活。

    三、深入文本,在静思中学会欣赏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里的文学作品当然并不仅仅是教材中的那几篇课文,所以学生必须能够学会“静思”,学会欣赏。而“静思”须去除浮躁,沉下心来,心无旁骛,这样才能有灵敏的感觉、敏锐的洞察力,走到文本深处,获得独特的发现。

    《语文新课标互动阅读》是一本很好的辅助读物。我们学校每一周有一节阅读课,笔者把阅读课全部用来安排读这本书,初一学生还没有学会在阅读中“圈点标划”、“作批注”的习惯,在刚开始时笔者先是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比如赏析词语的角度有哪些,赏析句子从哪些方面等,并抽出一篇课文作为范例来共同赏析。这样,每一节阅读课,笔者都能看到学生在静静地朗读思考,并开始在书上留下了一些阅读的痕迹,慢慢的,在两个月后学生已经能掌握基本方法了。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这篇课文时,笔者想借助这篇课文检验下学生欣赏文本的能力。笔者采用分组的形式分别来赏析“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这一堂课,学生们展现出非凡的自信,全班五十六名学生几乎人人都发了言,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的发言不仅是对文本的赏析,还有很多同学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在创造中接受着文本之美,走进了“有我之境”。从这次的尝试中,笔者发现,我们应把课堂静思的时间留给学生,不要一味的灌输,让学生真正的深入文本中,用心灵去感受,用智慧去创造,用想象去补充,才能获得真正的阅读体悟。

    面对这个浮躁的社会,语文课堂应该保持她的本真,远离喧嚣,远离肤浅,只有让学生学会静读、静听、静思,有“源头活水”,有明澈如同镜子一般的“半亩方塘”,才能映照出自然界的万物,才能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乐趣。

    (戚晓玮 徐州市铜山区清华中学 2211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1: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