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用研究的方法讲小说 |
范文 | 杨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留给后人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归结为一句话,便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运用在问题研究上,具体的便是从语义学层面入手,对问题做基础界定,从而为进一步给出有效实用的解决策略提供可能性。本文所谈的“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话题,如果急于去着手寻找高效课堂的策略,便是忽略了最根本的反思而盲目寻索所谓策略,那么可以想见,如此策略必然不能也不会在实际课堂中被运用。 一、何为高效 “高效”一词似乎再明白不过:高效率。但如若思维在此稍停,便要发问,教师要求的高效课堂究竟是何种背景下的高效,何种意义上的高效,对谁而言的高效。换言之,高效课堂之“高效”是以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方法,还是知识技能与情感熏陶并重,还是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高效课堂”的提出本身有一个很好的初衷,即充分利用好40或45分钟的课堂。那么,真正的问题恰好就出在这里,什么样的课堂可以被称为充分利用了呢?如果这个问题不明晰,那么高效课堂就无法真正推行,因为你无法对一堂课进行令人信服的评价。一起来看几种课堂: 1.知识型 这种课堂偏重于把文本所涉及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传授给学生,不完全以考点知识为转移。 2.兼顾情感型 在有限的一节课时间内,除了传授一些基础知识,运用多种手段(比如音视频)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使其在知识学习以外,能从课堂获得积极健康的三观导向,并对学科产生好感与兴趣。 3.解题型 也即考试型。课堂一切设计与讲授完全以考试为主,其余一概不论。 这三种课堂列出来,乍看似乎很多余,因为显然第二种课堂是比较合理、科学的,而另两种课堂则已经落伍。但是,笔者的疑问是,第二种课堂是最高效的吗?从实际的教学成绩看,必然第三种课堂最高效。于是,笔者才发现,讨论“何为高效”是多么重要。其实,从某一角度看,这三种课堂都可称为高效课堂,因为它们都在某一方面获得了高效率。 二、我们要什么样的“高效”课堂 也许在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第二种课堂。但在更大的教育考试体制不改变的情形下,这种选择显然是伪善的,也是绝不可能在平实课堂实现的。这里就牵扯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平实课堂。也就是说,教师反复讨论的高效课堂首先应该是平实课堂,而不是任何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等等。展示课的意义在于交流、讨论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而绝不会是平实课堂的学习范例。这是毋庸讳言的。平实课堂是脚踏实地的,是“泥土”上的课堂,它注重的不仅仅是花的明媚鲜妍,还要时刻想着这朵花能不能结出硕果。 那么,教师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何种“高效课堂”呢?教学,笔者以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兴趣。比如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读书习惯,如果这个学生十年后仍然读书不辍,并将此习惯传给下一代,那么语文教学便可称为获得巨大成功了。因此,高效课堂首先应是着眼于思维与兴趣的课堂,那么上文列举的第二种课堂是符合的。这可称为平实课堂A。但是,学生即便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习得了思维,萌生了兴趣,就能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吗?如果学生不能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谁会承认你课堂的高效呢?学生?家长?社会?还是教师自己?恐怕都很难吧!因此,平实课堂必然要加入解题策略与技巧,有的时候甚至整节课讲授。这可称为平实课堂B。这非但不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反而是最大限度对学生进行了素质教育。 笔者以为,在探讨“高效课堂”时,不应忘记或忽略在考试体制下进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否则,笔者的探讨就会失之伪善,并缺乏实际意义。遨游云端也许感觉不错,但是对于脚踏实地的教学是无意义的。所以,建“高效课堂”首先要拒绝伪善,然后再来谈实际策略,比如是将平实课堂分为A与B型,还是A中有B型,还是其它,都是有效的探讨与实践了。 三、教学实践:用研究的方法讲小说 笔者以下要讨论并出示的案例是尝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比如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 课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安恩和奶牛》,苏教版; 完成:1课时 教学要求:用1课时上完这篇小说,让学生不仅能宏观上把握小说的总体思路,也能在微观上细致品味小说语言和技巧的精彩处。 教学难点:细品小说。 小引: 同学们,有一句话想必大家都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你们家里养不养动物呢?你又是怎样和它相处的呢?让我们来看几张图片。(屏幕展示人与动物的亲密照)从这几张图片你看出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观察和思考一起进入新课《安恩和奶牛》。 读准字音: 检验预习效果,轮流读屏幕展示的字词读音。 读一读,想一想: 本篇文章共19个自然段,进行分组朗读。 (一)第一组,第一段:(连环式问法) 1.(引子)提问:在这一段中有一个地方用了拟人手法,你能找出来吗? (答案:“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2.提问:这句话老师不是很明白,安恩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说她腼腆害羞还有道理,为什么又说她可能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呢? (答案引导:因为集市上是很热闹的,安恩和她的奶牛却悄悄站在一边,显得与众不同。) 3.提问:那么与众不同的安恩穿着打扮是怎么样的呢? (答案:“她身上穿着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 4.提问:从她的穿着,你能看出安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答案预期:贫穷、朴素、土气、讲究) 5.提问: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几句描写中有两个转折连接词? (答案:“可是”“却”) 6.提问:那么从“可是很干净”和“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又能看出安恩为了上集市,其实怎么样? (答案引导:她对上集市很重视,做了充分的准备。) 7.提问:打扮得郑重其事,安恩又在干些什么呢? (答案:晒着太阳,打毛袜;旁若无人,安闲得很。) (二)过渡语:“安恩和奶牛”,安恩我们认识了,奶牛又是什么样的呢? 第二组朗读第二段。 提问1:这是一头什么样的奶牛? (答案引导:这是一头好母牛。) 提问2:从哪可以看出来? (答案:毛色鲜亮,连半根杂毛也没有,是出身真正高贵的纯粹良种。) 追问:但是这已经是一头(上了年纪的)母牛了。 总结:这是一头上了年纪的(意味着成熟,可供屠宰),毛色鲜亮(毛皮可用)的好奶牛。所以,它在牲口交易场备受关注。这头奶牛的“好”正在于此。 (三)第三组读4-9段。 提问1:从这几段文字中,你又可以从哪一句话看出这头母牛是一头好母牛呢? (答案举例:“但他临走时眼光却仍然依恋不舍地盯着那头奶牛。”虽然没有直接写出奶牛的好,但是通过侧面描写写出了奶牛的引人注目。) 提问2:在这几段中,有几个人问了安恩奶牛的价钱?她分别是怎么回答的? (答案:两个。“它是不卖的。”“它不卖的!”) 追问:这两个回答是不是一样的? (答案引导:不一样。标点不同。可以看出安恩的态度完全不同。) 追问:为何同样是问奶牛价钱,安恩的回答态度差异如此之大? (答案引导:问价钱的人的态度不同,第一个人问“这头母牛卖多少钱,老婆婆?”显得恭敬,因而安恩表现得谦恭。第二个人问“喂,这头母牛多少钱?”显得无礼,因而安恩表现出不屑。一个标点的不同竟包含了如此细腻的感情变化,足见作者文字功力的深厚。) (四)过渡语:安恩越是不卖,人们越感兴趣。 第四组读完全文。 提问:安恩为什么把奶牛带到牲口交易场而又不卖它呢? (答案:太孤单,让它和同类聚聚,散散心) 提升:从这里可以看出,安恩并没有把奶牛当成一只动物,而是“当成了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所以,文章结尾,安恩连说了三个“我们”,你还会觉得奇怪吗?(答案引导:从“我们”可以看出安恩和奶牛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而且不仅安恩爱奶牛,奶牛也依恋安恩,可从第2段开头“那头奶牛依偎在她的身边,头蹭着她的肘部”看出。) (五)悬念的突然与不突然,抓住一个词。 提问:你觉得这篇小说的结尾突然吗?是不是一直到最后小说的悬念才解开?(答案预期:是) 确实突然,这也正是小说引人入胜的秘诀所在;但是也不突然,回到小说开头,读第2句话:“她牵着那头孤独的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也许是太腼腆羞怯,也许是故意要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注意到一个词了没有?(“孤独”)末段出现的哪个词?(“孤单”)所以,其实作者早就悄悄地为小说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四、小结 《安恩和奶牛》这篇小说原本应上两课时,并且通常是分块式的,循序渐进,步步为营。这固然稳妥,但是这种教学设计却难免束缚了教师与学生的发挥。其实,笔者发现,如果用研究的方法来解读课文并作教学设计,课堂活动会非常紧凑,学生的思维也完全活动起来,并且硬是节省出了一节课的时间。而教师要做的无非就是打破课堂设计的板块,用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来进行设计。当然,这只是一孔之见,就教方家。 (杨 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莲花学校 2151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