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优化的策略分析 |
范文 |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不仅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效果,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有效教学理论出发,对当前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为以后的语文有效性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语文有效教学内涵概述 从根本上讲,教学的有效性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教学有效性的直观体现是学生的进步。对于语文教学有效性而言,衡量其是否有效,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学;②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③语文教学是否为效益意识强的教学。这三个方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全面性、整合性、价值性,以及单位时间内教学的针对性和覆盖面,这些指标是语文有效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二、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 (一)教学目标明确有弹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导向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弹性反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前提。教学实践表明,准确、明确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始。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应明确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联想能力等放在教学目标的重要位置,在明确目标的引导下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另外,语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一定要有弹性,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具有层次性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目标和基本要求。 (二)教学民主,学生自由开放 学生创造力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一个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才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发展创造力,才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因此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状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才越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越高。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老师合理的引导下,能够培养学生高度自觉性,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为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基础支持。 (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收知识,这种模式的教学方法已经被实践证明不具有有效性。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老师主导下的教学过程并不等同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这种学习过程是低效的。学生自主性的参与才能使教与学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语文有效课堂教学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参与制定教学目标、参与选择教学方法、参与质疑解惑、参与和他人的合作、参与教学评价等。 (四)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有效性不仅表现在学生语文知识或技能掌握程度的提升,还应该包含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思生于疑,思维是创造的起点,思维的开始起于发现问题,因此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②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空间,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自由联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激发其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③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声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打破传统的“标准答案”模式,引导学生创造性参与课文的意义生成过程,使之不断产生新的意义。 三、语文有效教学过程优化策略 (一)确定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确保语文课堂教程目标的有效性。制定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①语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必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因此衡量语文教学是否具有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进步,而非老师的教学任务完成程度;②语文教学目标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估的,教学目标的评价必须具备明确的标准,具备清晰的层次,使得学生取得的进步能够衡量;③语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和层次性,教学目标必须覆盖全体学生,因此语文教学目标必须兼具共同性目标与个性化目标。其次,确定语文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即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确定合理一致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可适当地设置不同的侧重点,但总体上来说,必须保证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高度的同步性与统一性。 (二)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第一,在教学的内容取舍方面,要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长期性和渐进性。从全局出发,对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时代需求、教学目标、学生情况进行适当取舍,这是保证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增强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有效措施;第二,语文教学方式的选择方面,打破“教材唯一”的局面,使教学资源向多元化发展。改变传统语文教学观念,积极推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语文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积极吸取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方法,大胆使用“讨论式”、“小组式”、“合作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学方式,尽量打开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第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比如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设置和选择,树立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可大大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第四,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说明老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预设,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切不可形成固定教学模式,一味从头到尾分析讲解。 参考文献: [1]刘义民.语文教学目标有效生成研究[D].西南大学,2013. [2]徐新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龙建华,沈玉琴.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策略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4,(21). (申建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中心学校 73402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