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史记·淮阴侯列传》创新教学设计
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体会在叙述中蕴含情感的曲笔艺术。

    2.拓宽视野,激发探究人物命运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说起韩信,我们就想起那句耳熟能详的成语——“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是西汉第一个被杀的功臣,今天我们继续了解他的人生轨迹,看他如何从一介布衣到叱咤风云,最后走向功臣末路断头颅的历程。

    (二)探究文本

    1.感受一下韩信的早年生活,看写了几个相关故事:

    怒绝亭长、漂母饭信、胯下受辱。

    解读:为了等待最有利的时机来实现自己的夙愿,他曾寄食于南昌亭长家,求食于漂母,更受辱于恶少胯下。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若干年后,韩信做了楚王,衣锦还乡,这三个故事有了后续: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

    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

    提问:这三种行为中,你最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三种行为各有高明,尤其是第三种。

    我们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是同情弱者,韩信身为楚王,如果杀死这个无赖,大家都会同情他,觉得韩信是以强凌弱、仗势欺人。

    韩信的高明就在于非但没有杀他,还让他做中尉,尽显其心胸宽广,人情做足,他是不做则已,要做就让人永世难忘。

    所以,海纳百川是多么宽广,你要感激你的朋友,是他们给予了你帮助;也要感激你的敌人,是他们让你变得坚强。

    2.俗话说:“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韩信遇上刘邦,有如蛟龙入海,尽显其睥睨千古的军事天才,而他人生中的巅峰之战当属——井陉之战。

    从战前的形势来看,比较一下双方的优劣势:

    汉 ———— 赵

    3万 20万

    客场 主场

    千里奔袭 以逸待劳

    明确:优势尽归赵国,但韩信又是用了什么独出心裁的计策扭转整个局势,打赢这一仗?(B)

    A.隔岸观火 B.上屋抽梯

    C.金蝉脱壳 D.暗度陈仓

    最终以少胜多,谱写了中国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正因其用兵如神,后世兵家尊称他为兵仙。

    3.兵法纵横天下的韩信南征北战,辅佐刘邦一举开创汉家四百年基业,但功成名就后,却未能安享荣华富贵,反而被族灭,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你觉得韩信谋反有无可疑之处?

    提示:一般赞成“陷害说”。主要依据是:韩信临刑前的遗言:“恨不用蒯通计”。蒯通原话:“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过来说明韩信没有谋反。另外,与陈豨密谋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内应,也显得很小儿科,不大可信。

    补充: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韩信的军事天才得到充分展示,他在公元前203年攻下齐国七十二城,强迫刘邦封自己为齐王,成为刘、项之外举足轻重的第三种力量。

    对于韩信来说,这是最好的造反机会,蒯通劝说他:“当今两主之命悬于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意思是刘邦之所以重用韩信是因为他的头号敌人项羽还在,一旦项羽被灭,下一个就轮到韩信。

    但面对蒯通晓之以理的劝说,韩信表现出了优柔寡断,最终失去造反的最佳时机。

    总结:韩信到底缘何而死,学者们也是众说纷纭,普遍性认为在专横跋扈的汉武帝时代,司马迁不能直书其事,便留下有破绽的记载,任由后人评说。

    4.假如韩信没有涉嫌谋反,他能逃过被杀这一劫?

    (1)功高盖主,做人臣的三大忌:功高盖主,权大压主,才大欺主。明朝大将袁崇焕也曾表达过这种忧虑:“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文武兼备无人可比,但是功高盖主就成了罪人。)试想,哪个君主的卧榻之旁容得他人酣睡?

    (2)“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资治通鉴》)

    刘邦对韩信早心有嫌隙,只是当时自顾不暇,一旦天下一统,韩信被剥夺军权,就失去依傍。

    (3)未能功成身退,归隐山林。

    “隆准若知同鸟喙,将军应有五湖心。”(钱若水)韩信不识时务,如果学习那泛舟五湖而去的范蠡,有功成身退的情怀,就不会有后来的下场。

    韩信既功高盖主,又未能明哲保身、急流勇退,再加上自身性格弱点,走向人生末路也是必然。

    (三)拓展延伸

    其余汉代异性王的下场。

    汉代异性王有: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继燕王卢绾、赵王张耳、长沙王吴芮等。

    唯一没被诛杀的是长沙王吴芮,因其地处偏远,国力弱小,又对中央政府言听计从,免于被戮。

    刘邦晚年干脆与大臣杀白马定下白马之盟,规定只封刘氏为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四)小结讨论

    像这样的悲剧是一个人,还是一类人的?

    提示:只要有家天下的存在,屠杀功臣就是一个走不出的死结。漫漫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实在是数不胜数。

    (五)创设情境

    谛听电视剧《淮阴侯韩信》主题曲——十面埋伏

    想当初,韩信用十面埋伏之计,逼得中华历史上最勇猛的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可是,韩信每打一次胜仗,即为自己的下场预设了一次埋伏。“拜将台埋伏着断头台,封侯路埋伏着葬身路。”而种种埋伏何止在战场?埋伏更贯穿于旧中国封建王朝二十四史中。

    (张丹东 东台市一中 2242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1:5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