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主旨多元,造就文传千秋 |
范文 |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语文八下教材第六单元的一篇課文。这一单元的文学题材以写景的散文游记为主。四篇课文有表达游赏愉悦的写景佳作,有抒发遭遇不平却仍要保有乐观的抒怀好文,更有激励一代代爱国志士的《岳阳楼记》。使得后世许多志士,在遭逢人生多舛的命运时,都会听见内心想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声音。《岳阳楼记》为什么能够千古流传?为什么其中的中心要义能够在每个时代都被人推崇、践行并接着传递?值得我们探究。本文以《岳阳楼记》教学心得为基础,以教学反思为依据,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分析其流传至今的缘由。 一、通过想象构建的不同江景隐射着喜忧各异的览物之感 《岳阳楼记》描绘了一幅声势浩大的洞庭景象。但是作者并非身处当地,文中所写景象也并非作者眼见,而是凭好友滕子京随《求书记》附上的《洞庭秋晚图》所绘景象联想而来。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湖景给人以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感受,产生了洞庭湖气象万千的“大观”。文章让人传诵的原因之一便是这高强的将画面转化成生动语言文字的能力。 同时被人称道的还有别具一格的写作侧重点,对于岳阳楼的大观,作者没有赘言,紧接着从文章第二自然段的“衔“与”吞“二字中就能体会到洞庭湖的吞江并山之气概,进而由此想到岳阳楼这特殊的地理位置,往来人员络绎不绝,其中不乏迁客骚人,或贬或游。不同的身世遭遇在每个人心中打下不同的印记,就算是面对同样的景色,都能有不同的内心感受,更何况同样的景色还会因为天气、光线的变化而或晴明或阴郁。对此,作者便展开了对于身处不同天气中面对壮阔江景的迁客骚人内心情感的探究:将他们的内心感受简单地分为“悲”与“喜”两种。两段文字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了阴晴之景,突出了“悲”、“喜”之情。这也为他后文进行自己主观意愿的抒发和提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文章进入议论之后,前者铺陈的“悲”、“喜”之境又从两种鲜明的对比中合而为一,形成了“以物喜,以己悲”的代表,与后来作者推崇和肯定的“古仁人之心”又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便不是景物之间平行的对比,而是有倾向,让读者取舍和衡量的对比,产生的效果不仅在文学的表达形式方面,而是内化在每一个读者的内心里。 在写阴晴两种天气壮阔下的洞庭湖景,作者还运用了骈散结合相互交织的语句形式,使人读上去有一气呵成之感,痛快淋漓。不仅在单独自然段中对景物描绘工整、不乏文采,而且之后的两段景物描绘也互相呼应。使得文章在诵读时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置地铿锵之感,朗朗上口,韵律和谐。 二、不同层面的励志内涵 《岳阳楼记》之所以被世人传扬的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十分精彩的对于阴晴景物的想象给人以强烈的对比,以及高超的调动语言展现景象的能力之外,更是由于它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的内核,文章洋溢着正面积极的价值观,感动和激励着无数与“古仁人”、作者具有同样情操的人们,在精神层面形成强烈的共鸣,适用于古往今来每一个时代。 首先,劝友。《岳阳楼记》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的邀请而写。而文中开头便有“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之说,由此可见当时作者的好友滕子京是被贬至岳阳,虽然励精图治,有一番政绩,任内也组织修缮岳阳楼,但是其被贬谪居的心境通过他的一句话“落其成,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1]可见一斑。范仲淹为滕子京好友,且同是宦游人,对于友人的经历与遭遇想来十分感同身受。故在文中阐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论辞,委婉地劝慰友人滕子京,虽身处逆境但切莫哀愁,达观的人生就在于无论身处几何,都应保有恬静的心。 其次,自勉。《岳阳楼记》完篇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历数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庆历五年,由于组织的改革影响到了某些阶级的利益而最终失败,范仲淹也被调往邓州。自己也正值人生的低谷期。故文章中所提到的劝慰滕子京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也应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的。同时也提出了设问“何时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这里,作者又进入古仁人的内心世界,获得了排遣自己以及对宦海沉浮中的友人抑郁不平的解答。故文章不仅劝友,也是自勉。 第三,励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恬静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与奉献,激励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使得这样的对己、对世的态度与许多有志之士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后世许多爱国人士的一些言论中就表现有与《岳阳楼记》思想内核相一致的追求和坚持。如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避趋之”,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等。正是因为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和范仲淹相似的情愫,使得他寄托在《岳阳楼记》中的情思,有更广远的社会价值,像一盏明灯,照亮后世。 《岳阳楼记》是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仅因为它有骈散相间且真实生动的景物描写佳句,而且也因为它写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淡然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身为国的情操,更是因为它的思想内核具有多层面的影响力,不仅影响个人,也能感染群体,不仅影响当代,也能影响后世。 参考文献: [1]袁行霈.岳阳楼记赏析[A].历代名篇赏析集成[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徐文君 厦门一中集美分校 3610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