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经典背诵与文化传承
范文

    向娜++袁志成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头,全面深入地了解传承传统文化,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前提。而经典的文学作品是传统文化最直接、生动的载体,通过文学化、艺术化的形式,文学作品可以使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精华而避免直接的说教。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百篇经典文学作品的背诵活动,是让大学生亲近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及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有效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则明确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的,并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不断完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这就意味着教育,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但是,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传承该以何种方式进行,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高等教育来说,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其心理及认知能力较中小学时期更为成熟,自我意识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又没有完全摆脱青少年时期不成熟的心理特征,且因有了更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其逆反心理较中小学时期要更为强烈,对于说教式的教育更易反感。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育时,就需要避免直接的说教,而应以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使传统文化发挥更大的作用。而经典的文学作品因其艺术性特征,极具感染力,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传统文学的传承中正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院近年来设置了“双百课程”,即“百篇经典背诵”和“百篇作文训练”,其中的“百篇经典背诵”,就是使学生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背诵,与古典文学及传统文化有更亲密的接触,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知识积累,提高人文素养,并对价值观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中国古典文学与价值观的塑造

    一般来说,优秀的文学作品都可以对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来说,其在影响人格塑造方面尤其具有积极的作用,这由其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所决定。这种特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典文学具有文史哲结合的特点,所谓文史哲结合,是指中国古代文学的形态与现代意义上的纯文学存在差异,是追求现实的功用性。因为有文史哲结合的特征,就使得哲学、历史类著作也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而非纯粹的议论说理或对史实记录,因此也就具备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如先秦諸子的说理散文,就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论语》典雅隽永,意味深长;战国时期的《孟子》、《庄子》、《荀子》等皆善于以形象化的方式进行说理,多生动贴切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如此等等的特征都使得这些著作极具趣味,而非枯燥的说理。哲学类经典著作所具有的这种文学性特点,使得其中蕴藏的哲理及价值观,更容易为今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所接受。

    其次,中国古典文学对人品及文品皆极为重视,而这两个方面在中国古代文论中又往往是一体的,扬雄《法言·问神》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2]指出作品对作者品性的反映。因此,古人在评价作品时也往往将作家的道德修养置于极为重要的位置,一篇作品能够广为流传,产生大的影响,不仅需要极高的艺术水准,也必然反映作者高尚的人格和道德修养。王国维《文学小言》云:“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3]即典型地体现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对于作者高尚伟大人格的重视。另一方面,古人论文学作品,又有“先人品而后才华”[4]的原则,如果作者德行有亏,或者作品本身趣味低下,那么即使作品艺术水准再高,也难以得到肯定。因此,能够广为流传并最终成为经典的作品,不仅极具艺术感染力,也往往是作者高尚人格的体现,因此能够在思想道德上对读者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百篇经典背诵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背诵是中国古人学习和掌握经典的重要方式,背诵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在掌握作品内容、思路和脉络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中国古代的文学,无论哪一种文体,对于作品的声情皆予以重视。因此,古人对作品的反复诵读,除了记忆以外,也包含着体会作品声情的目的在,刘大櫆《论文偶记》即云:“积字成句,积句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5]在反复诵读中涵咏体味,一方面能够更直接而生动地感受作品的声情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从而能够形成深刻的记忆。因此,背诵不仅是积累知识的必要方式,也有助于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我院设置“百篇经典背诵”课程,正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背诵,广泛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之上,提高人文素养,并塑造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和高尚人格。当然,要想使经典背诵对学生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课程的形式和背诵的具体篇目都需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挑选。

    在课程的形式方面,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也为了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背诵的任务,导师的配置是不可缺少的。本院“百篇背诵”的导师设置,是学生与教师根据兴趣和专业进行双向选择,每位教师指导学生5~8人,这样可以使导师在最大程度上亲力亲为地对每位学生进行更细致的指导。指导的内容,则除了每周监督指导学生及时背诵之外,更需对背诵篇目的内容、思想等方面进行解读,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品的讲解,可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对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人文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促进健康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方面的积极作用。

    背诵的内容则是实现课程目的最关键的因素,如果所选的篇目不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那么本课程的效果无疑是要大打折扣的。因此,本院在设置这门课程时,由各专业的老师在大量的优秀作品中进行反复的筛选,最终确定了一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力作。具体的标准,除了时代、文体类别的全面、多样化以外,更重要的因素还有两点,一是作品的艺术水平,即在每个时代、每种文体中选择艺术成就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作品,如先秦时期选择《诗经》中的《关雎》、《蒹葭》等广为传唱之作,及诸子散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目。汉代散文则选择贾谊的《过秦论》,魏晋南北朝的诗歌选择曹植的《白马篇》,陶渊明的《饮酒》、《归园田居》等等。二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格调,即最大程度上选择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对当代的人或社会产生积极影响,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作品。如体现爱国思想的,有《诗经》中的《秦风·无衣》、《王风·黍离》,屈原的《离骚》;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陆游的《书愤》等;体现社会理想的,如《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章;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等;体现人格修养的,如《论语》十则中就选择了孔子及其门人关于诚信、勤勉、友善等方面的主张,再如《荀子·劝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强调应积极向学,培养勤勉的习惯。体现对自由的追求的,如《庄子·逍遥游》、陶渊明《归园田居》、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等。总之,我们选择背诵篇目之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并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人文素养。在此基础上,承传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学改革项目“二本院校中文专业双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3.

    [2]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3]谢维扬,房鑫亮主编.王国维全集:第14卷[G].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4](清)徐喈凤.荫绿轩词征[G]//朱崇才.词话丛编续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5](清)刘大櫆.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向娜 袁志成 湖南城市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413000)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