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文报刊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范文

    金娅曦+李淑杰

    前言

    中文报刊词语中存在大量书面语,它们与相应的口语体在词形上可归纳总结为不同的关系类型,搭建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的外在和内在的连结,有助于学生快速理解和记忆报刊词语的书面语体。编写报刊教材时,也应该把这一思路融合到语言知识中去,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报刊词语的特点和使用。

    几乎所有语言的词语都存在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绝大部分语言的两种语体在词语形态上是完全没有联系的,对学生来说,书面语体只能单独记忆,甚至可以说是“死记硬背”。然而汉语则不然,汉语的词由语素构成,两种语体可能会有语素上的重合,两者的词形对比可归纳为多种不同的类型,从教学的角度来说,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将特别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报刊词语的书面语体,提高跨越疑难词义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阅读速度。

    一、报刊词语中存在大量书面语

    说到报刊语言,给人印象最突出的就是书面语色彩较浓,从篇章布局到句式再到到词语都有相应的“书面语体”,特别是词语上,甚至有明显的口语体和书面语体的对立。不仅中文报刊词语如此,其他语言的报刊词语也如是。不熟悉篇章结构和句法的书面语体不至于让人看不懂新闻内容,但是如果没学过相应词语的书面语体就会导致学生不理解句义。

    因此,在教学上,报刊词语的书面语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于是“书面语”成了学生们最熟悉也最陌生的形态。说其熟悉,是因為学生们在询问老师一个疑难词语时常常听老师说“这是某某词语的书面语”。说其陌生,是因为选择《报刊语言基础》的学生大都只系统完成过初级阶段的学习,所学词汇中极少涉及书面语,而且大都是第一次专门接触中文报刊。对书面语的陌生感往往会进一步导致焦虑和恐惧情绪,张莉、王飚(2002)指出“留学生的汉语焦虑感对其汉语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焦虑感越强,其汉语水平越低。”

    然而,由于汉语自身的特点,构成词的语素都有独立的意义,汉语词语的书面语体和口语体可能会有语素上的重合,语素重合就意味着语义相关,那么通过重合的语素就可以有效推测书面语体的词义。根据两者的词形对比,可将报刊词语的书面语化归为不同的类别,从词形到词义,由外及内地和熟悉的口语体作连结可以降低学生对书面语体的陌生和抵触情绪。同时,从阅读理解的层面上来说,汉语词语的书面语比较容易推测出语义,可以说要比印欧语或其他语言更有迹可循,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一些。在下一个部分,我们就从语素入手,对报刊词语书面语体和口语体的词性进行对比。

    二、书面语体与口语体的词形对比

    (一)部分语素重合

    一部分词语的书面语体与口语体有部分语素重合,而重合的语素正是词语中承担主要意义的语素。抓住主要语素的意义并结合上下文的话,这部分词语的书面语比较容易阅读理解和记忆。如:

    (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口语)

    参与——参加 据悉——据说,据了解

    近日——最近 届时——到时(候)

    至少——最少 滞后——落后

    渐次——渐渐 担忧——担心

    保障——保护 群体——集体

    留存——保存 理念——观念

    事宜——事情 漠视——忽视

    (二)单双音节转换

    在报刊词语中,很多词语在单双音节基本同义的情况下,偏好用双音节词。与单音节词比起来,双音节词除了语义更为准确以外,语义上还有明显的抽象倾向。潘志刚(2011)指出:“汉语词汇在发展中有强烈的双音节化趋向,促使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根本原因是避免歧义、追求表义的准确和追求语言交际的经济性效果。”陈昌娟(1997)也指出:“有时候,在不妨碍现代书面语总体特征,又不妨碍读者理解的前提下,适当地使用某些文言或具有较浓厚书面色彩的词语,是报刊语言力求简明性特点的表现。”可见,双音节词汇总体上更符合书面语体的特点,所以很多情况下报刊词语选择用双音节词。如:

    (书面语——口语)(书面语——口语)

    前来——来 前往——往,去

    学习——学 练习——练

    人士——人 难以——难

    桥梁——桥 搭架——搭,架

    占据——占 网络——网

    生育——生 度过——过

    更换——换 建造——建

    购买——买 大型——大

    小型——小 名列——列

    隐藏——藏 家庭——家

    担当——当 拥有——有

    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一部分双音节词语,拆分后的两个语素都可以单独使用,一个的语义偏重具体,一个的语义偏重抽象或文言色彩浓重,但是如前所述,在报刊新闻这样的行文里,要表达抽象语义时,还是偏好用双音节词。如:

    (书面语——口语)

    具有——具,有(前一个语义偏重具体,后一个语义偏重抽象或文言色彩浓重,下同)

    开设——开,设

    进入——进,入

    关闭——关,闭

    等待——等,待

    死亡——死,亡

    到达,达到——到,达

    幼小——小,幼

    添加——加,添

    多余——多,余

    (三)无重合语素

    还有一部分词语的书面语体与口语体完全不同,初次学习时难度较大。但是此类情况多见于单音节词,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是常用语素,与别的语素搭配成其他书面语的组合性很强,能产性高,组合后的语义也比较容易推测。所以这类书面语非常适合在报刊阅读的初级阶段集中学习,将有效降低学生阅读报刊的难度。如:

    (书面语——口语)

    将——会,把,可组合成“即将,必将”等。

    由——从,经过,顺从等,可组合成“经由,事不由己,由于”等。

    首——第一,可组合成“首要,首先,元首”等。

    使——让,可组合成“假使,即使,使然”等。

    餐——饭,菜,可组合成“中/西/早/午/晚/自助餐,餐厅”等。

    称——说,可组合成“称为,声称,自称,号称,称呼”等。

    其——他/她/它(们),他/她/它(们)的,可组合成“其中,其后,其人”等。

    之——的,可组合成“之上/中/下/前/后/间”等。

    此——这个,可组合成“因此,此时,此地”等。

    于——在,可组合成“生/死/位于”等。

    者——人,可组合成“作/记/来/话/听者”等。

    本——这个,可组合成“本报/人/地/公司/次/校”等。

    以——用,可组合成“数以百万计,以近70%的支持率”等。

    为——当作,可组合成“以……为(主题/目的/起点/己任),称为,作为,为主”等。

    居——在,可组合成“位居,稳居,独居鳌头”等。

    旨——目的,可组合成“主旨,宗旨,旨在”等)。

    (以)及——和

    存在——有

    期间——的时候

    往日,昔日——以前,过去

    从而——所以就

    若干——一些

    次日——第二天

    承诺——答应

    如此——这么

    时下,当前,目前,如今——现在

    (四)缩略语

    报刊语言力求精炼,报刊词语的书面语中还有一个特殊的类别——缩略语,特别是在报刊新闻标题中常常出现,是学生阅读时遇到的首要障碍,直接影响学生对篇章大意的把握。张丕谦(2000)曾经做过统计,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学院汉语言文化系现在使用的报刊语言系列教材《报刊语言基础》、《报刊阅读教程》和《当代中国话题》中有缩略语678条。由此可见缩略语在报刊词语中不容小觑的分量。

    有的缩略语已经词汇化为一个词语,稳定性相当高,有的则仍属于专有名词,需要特定的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缩略语使用率颇高,但因为其在构词上的特殊性,不适合归在上一节中作一般性讨论,因此教学中不妨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来讲授。如:

    (书面语——口语)

    与会——参加会议

    经贸——经济和贸易

    在京——在北京

    供求——提供和需求

    在华——在中国

    华商——华人商人

    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

    自贸区——自由贸易区

    世贸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奥运会——奥林匹克运动会

    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委员会

    申奥委——申办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委员会

    单独——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

    双独——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

    三、现行报刊教材的不足

    关于报刊课课型的定位,或认为是语言课,或认为是专项技能课,但是李晟宇,王丕承等(2007:26)认为报刊课是一门特殊的综合课,本人也同意他们的观点。所以報刊教材不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报刊阅读能力,还要服务于报刊语言知识要素的讲授。对此,张和生(1994)就明确提出:“报刊课的教学重点在于中国报纸的常用词语和句式,而不在于它所报导的新闻。”然而,现行的报刊教材,关于报刊语言的特点缺乏系统性的讲授,大都只是在新闻后面列出所涉及到的新闻句式,但词语方面仅为简单地罗列生词表,既没有打破篇章限制,按类别收编相关语义场,也没有归纳总结报刊词语书面语体的特点。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最渴望获得的,对其帮助最大的语言知识。

    报刊课作为中高级阅读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教材的编写也有了更专业化的要求,编写报刊常用词语书面语词语表势在必行。面对海量的语料,混杂的罗列式生词表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学生需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而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应当充分利用汉语语素的特点,搭架书面语体和口语题的桥梁,让学生动态感知书面语的形成和运用,直观了解中文报刊词语书面语的特点,提高理解和记忆效果。在编写报刊课教材,特别是报刊语言基础课的教材时,应该从这一角度着力体现词语书面语体这一知识点。

    结语

    报刊语言基础课的教学虽然应该注重篇章教学,但是学生的难点还是不可回避地落在了词汇上。书面语不是报刊词语所特有的,却是在报刊词语中高频出现的,可谓是报刊词语最显著的特点。然而刚刚进入中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对于词语书面语体知识的匮乏增加了学生阅读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报刊阅读的速度。

    该门课作为中级阶段的课型之一,应该关注学生的教育背景,词汇教学应当利用学生已有的一定的积累,注重归纳、总结和扩展。汉语语素有独立的意义,语素上的重合不仅仅是词语外在词形上的联系,也是词语内在词义上的联系。充分认识并利用汉语的这一特点,以学生熟悉的口语体为切入点,把口语体和书面语体作连结,可让学生消除对书面语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跨越词义障碍。在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这样的对比框架,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自主扩大词汇量。而在此思路下编写的教材也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成为报刊语言基础课教学的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张莉,王飙.留学生汉语焦虑感与成绩相关分析及教学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1).

    [2]潘志刚,论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J].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2012.

    [3]陈昌娟,报刊语言特点探讨[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7,(3).

    [4]张丕谦,缩略语与报刊语言教学[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教学与研究),2000,(4).

    [5]李晟宇,王丕承,吴成年,吴方敏,杨泉.汉语报刊教学理论与方法(张和生主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张和生.关于对外汉语报刊课的一点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30:29